八路突围失败被鬼子包围,此时队伍中站出了一个拿机枪的日本兵

崔以安沧桑史 2024-12-08 14:38:51

八路突围失败被鬼子包围,此时队伍中站出了一个拿机枪的日本兵

1941年的秋天,在山东惠民的一个偏僻山村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八路军17团正在突围,却被日军的机枪火力压制在一片豆子地里进退两难。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手持机枪的日本兵突然从豆子地里站了起来!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日本兵居然开始用流利的日语向敌方阵地喊话。当时的情形令人胆战心惊:一边是全副武装的日军机枪阵地,另一边是陷入重围的八路军将士。这个突然出现的日本兵,到底是敌是友?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八路军的队伍中?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将如何影响这场生死攸关的突围战?

一、英勇机枪手小岛的来历

世人皆知八路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是由日本战俘改造而来的战士,却鲜少有人知晓,这支队伍中还有一位叫小岛的机枪手,他的故事要从1938年的一场遭遇战说起。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在山西某地的战场上,八路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火。小岛所在的部队遭到八路军的突袭,在混战中他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腿部。当时的小岛倒在战壕里,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就在小岛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的时候,一位八路军战士发现了他。让小岛没想到的是,这位八路军战士不仅没有取他性命,反而给他包扎了伤口,还分给他一些干粮和水。这种人道主义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小岛。

在被俘后,小岛被送往了延安的"日本工农学校"。这所学校是在毛主席的直接关心下建立的,专门用来教育改造日本战俘。在这里,小岛遇到了许多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日本战俘。

"日本工农学校"的生活与小岛想象中的战俘营完全不同。学校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还请来了进步的日本教师给他们讲授历史、政治和文化课程。小岛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也认识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正义性。

在学校里,小岛遇到了一位名叫冈本的日本教员,这位教员曾经参加过日本工人运动。通过与冈本的交谈,小岛逐渐明白了战争的真相,也认识到了自己曾经的错误。

1939年春天,小岛主动向学校提出要参加八路军的战斗。经过严格的考核后,他被分配到了八路军115师。由于他在日军时期就是一名机枪手,因此他被安排继续担任机枪手的职务。

在部队里,小岛和中国战士同吃同住同战斗。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不仅多次参加战斗,还利用自己熟悉日语的优势,协助部队侦察敌情,甚至还成功策反了几名日军士兵。

1941年初,小岛被调到了龙书金的17团。在这里,他遇到了几位曾经在"日本工农学校"一起学习的战友。他们在部队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小组,专门负责对日军的策反工作,同时也承担着战斗任务。

二、17团的危急时刻

1941年的山东,正值秋收季节,田野里的庄稼已经开始泛黄。9月4日这天,八路军17团经过一个多月的转战,来到了淄角镇的夹河村。这个小村庄四面环山,村子里的老百姓都是朴实的农民,一看到八路军来了,纷纷端出家里仅有的粮食招待。

"同志们辛苦了,快进屋歇歇脚吧!"村民们热情地喊道。但是村子实在太小,容不下整个团的兵力。龙书金和杨忠商量后,决定让团政委曾旭清带领二营到十里外的陈牛庄驻扎,自己则带领一营和三营留在夹河村。

这个决定看似平常,却埋下了一个危机的种子。要知道,夹河村距离日军的驻地只有不到二十里路,情况十分危险。龙书金深知这一点,特意在村口安排了两道岗哨,并要求战士们轮流值班,保持高度警惕。

老百姓们都很支持八路军,但村子里却藏着一个汉奸。这个汉奸平日里装得很老实,谁也没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给八路军捣乱。当天傍晚,趁着天色渐暗,这个汉奸从村子后面的一条小路溜了出去。

"报告!发现可疑人员往日军驻地方向跑去!"一个放哨的战士立即报告。但是当时天色已晚,加上那条小路十分隐蔽,等战士们追出去时,那个汉奸早已不见了踪影。

就这样,17团的行踪被泄露了。日军接到消息后,立即调集了一千多名日伪军,准备对夹河村发动突然袭击。他们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包围了整个村子。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照进村子的时候,突然枪声大作!日军从四面八方涌了进来,向一营和三营发起了猛烈进攻。

"敌人来了!全体战斗准备!"龙书金立即下达了命令。战士们迅速占领阵地,利用村子里的房屋作为掩体,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但是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村子里还有许多老百姓,一旦在村内打起巷战来,肯定会有无辜的百姓伤亡。龙书金和杨忠商量后,决定带领部队突围,去陈牛庄与二营会合。

"向西北方向突围!"龙书金一声令下,战士们开始向村子西北角的豆子地冲去。但是敌人早有准备,在豆子地对面的高岗上架设了好几挺重机枪,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火力网。

一营长带领十几个突击队员冲在最前面,试图突破敌人的火力封锁。但是日军的机枪火力太猛了,突击队刚冲出去没多远,就有几个战士倒下了。一营长不甘心地又带着剩下的战士发起了第二次冲锋,这一次,他自己也壮烈牺牲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身后的敌人越来越近,如果再不能突破这道防线,整个团就有被包围的危险。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站了出来,他就是日本人小岛...

三、小岛的惊险决断

就在17团陷入生死存亡之际,忽然从豆子地里站起一个身影。此人一身八路军军装,却抱着一挺日军制式歩兵机枪,正是团里的特殊战士小岛。

"对面的皇军弟兄们请停止射击!我是帝国陆军步兵第九联队的小岛一郎!"小岛用标准的日语大声喊道。这突如其来的日语喊话,让对面的日军机枪手们不由得愣了一下。

小岛见状,立即举着机枪站了起来。在战场上,他穿着八路军的军装,却用着一口纯正的大阪腔日语。对面的日军看到这个"奇怪"的身影,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是奉联队长命令执行特殊任务的!请立即停止射击!"小岛继续用日语喊话。他每说一句话就往前走一步,慢慢接近日军的机枪阵地。

对面的日军见到一个操着纯正日语的"同胞",加上小岛提到了联队长,一时间竟真的停止了射击。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小岛突然将手中的机枪对准了日军的机枪阵地。

"哒哒哒哒!"机枪的怒吼声响彻山谷。小岛用他精湛的射击技术,一轮扫射就将敌人的几个机枪火力点压制了下去。

这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龙书金见机立即大喊:"同志们,跟我冲!"八路军战士们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向日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小岛这时已经找到了一个有利地形,继续用机枪火力掩护部队突围。他凭借着在日军时期练就的精准射击本领,专门瞄准敌人的机枪手和指挥官射击。

日军没想到会在这里遭到"自己人"的袭击,阵脚顿时大乱。一些日军士兵甚至开始互相质疑,不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执行"特殊任务"的人。

趁着这个混乱的机会,龙书金带领部队一鼓作气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小岛在最后关头也安全撤离,他的这次行动,为部队争取到了宝贵的突围时间。

这场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才知道,原来小岛在加入八路军后,一直保留着自己的那挺日军机枪。这不仅是为了在战斗中派上用场,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关键时刻迷惑敌人。

这一仗打下来,不仅17团成功突围,还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次战斗让八路军的战士们见识到了什么叫"特殊战术"。小岛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气,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后来,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还专门报道了这次战斗。报纸上说,小岛同志在战斗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和忠诚,是国际主义战士的光辉典范。而他巧用身份迷惑敌人的战术,也被收入了八路军的战术教材中...

四、并肩作战的革命情谊

夹河村一战之后,小岛在八路军中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战士都亲眼目睹了这位日本同志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用机智和勇气挽救了整个团的。

"小岛同志,你的那个机枪是怎么保养的?打起来一点都不卡壳。"有一天,一位年轻的机枪手向小岛请教。小岛二话不说,就开始手把手地教这位战友保养机枪的技巧。从此以后,每到休息的时候,总能看到小岛在教战友们保养武器。

1942年初的一天,17团在一次战斗中遭遇了日军的伏击。战斗中,一位叫张大勇的战士被日军的炮火压制在了一处山坡上。小岛发现后,立即端起机枪,冒着密集的弹雨爬到张大勇身边,用精准的火力压制住了敌人的火力点,掩护张大勇安全撤离。

这样的故事在17团里不胜枚举。小岛不仅在战场上救过中国战友,中国战士们也同样用生命保护过这位日本同志。1943年的一次战斗中,小岛的机枪子弹打光了,正准备更换弹夹时,一个日军士兵突然冲了上来。

"小心!"警卫员王德发一个箭步冲上前,用身体挡在小岛前面,虽然自己的肩膀被子弹击中,但成功保护了小岛的安全。这件事情让小岛深受感动,从此和王德发结成了生死之交。

在17团,像小岛这样的"日本八路"还有好几位。他们都是从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毕业后分配来的战士。这些特殊的战友不仅在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给八路军带来了很多帮助。

比如,有一位叫山本的战士,他原本在日本是个厨师。来到八路军后,他将自己的厨艺教给了部队的炊事班,让战士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也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还有一位名叫田中的同志,他懂得一些医术。在战场上,他不仅是一名战士,还经常帮助卫生员处理伤员。他用中日两国的医疗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救治了不少受伤的战友。

这些"日本八路"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战争年代,革命的友谊可以超越国籍的界限。他们和中国战士同吃同住,一起战斗,一起流血,建立起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到了1944年,八路军总部专门为表现突出的"日本八路"们举行了一次表彰大会。会上,朱德总司令亲自为他们颁发了"模范战士"奖章。小岛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说:"我们虽然是日本人,但我们选择了站在正义的一方战斗..."

五、历史的回响与启示

抗日战争胜利后,小岛和许多"日本八路"一样,选择留在了中国。1946年,他被安排到了东北,继续参加解放战争。在那里,他遇到了许多从关东军投诚过来的日本士兵,于是主动担任起了他们的教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小岛来到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当天晚上,他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团长龙书金。龙书金已经是解放军的高级将领,而小岛则在东北某部队担任教导员。两人相见时,龙书金紧紧握住小岛的手说:"没有你当年在夹河村的那一仗,我们17团可能就要损失惨重了。"

1955年,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龙书金被授予少将军衔,同时他特意向上级推荐了小岛。在报告中,他详细叙述了夹河村一战中小岛的英勇表现。最终,小岛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小岛收到了来自日本家人的信。原来他的弟弟一直在寻找他的下落。当年在山西战场上,日军部队认定小岛已经阵亡,还给他的家人发去了阵亡通知书。没想到三十多年后,兄弟俩竟然还能重逢。

1980年,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专程来到北京,采访了已经退休的小岛。在镜头前,小岛讲述了夹河村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个故事在日本播出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日本观众写信给电视台,表示被小岛的经历深深打动。

1982年,小岛应邀回到日本故乡访问。在家乡的中学里,他给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当地报纸还专门报道了这位特殊的"日本八路"的故事。

198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到小岛家中,拍摄了专题片《特殊的战士》。片中,年过古稀的小岛展示了他珍藏多年的那挺机枪,那就是他在夹河村战斗中使用的武器。

1990年,小岛在北京病逝,享年78岁。在他的追悼会上,老战友龙书金特意从外地赶来送别。追悼会上,人们看到龙书金将一面绣有"国际主义战士"的锦旗轻轻盖在了小岛的遗像上。

2010年,山东省在夹河村建立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展馆中专门辟出一个展区,陈列着小岛使用过的机枪、军装和证件。每年都有很多参观者来到这里,聆听这段特殊的历史。

2015年,日本一位历史学者在整理战时资料时,发现了当年夹河村战斗后日军的战报。报告中提到:"突然出现一名操纯正日语的可疑分子,导致我军阵地被突破。"这份材料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小岛的英勇事迹。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