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天才李泰伯,拒绝清华北大后,被美国11所大学拒收,今如何?

吟古今的张清风吖 2025-03-17 09:56:53

文 | 招财小羊

编辑 | 招财小羊

“只有成绩没品德,这真的是一个教育失败的案例!”

2010年夏天,当一场激动人心的高考落下帷幕后,18岁的李泰伯成功“火”了!

他成功以703高分成为当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但相反的是,等待他的却是一阵阵骂声!

原来,在意外爆火之后,有着数学天才之称的他在高二那年拒绝清北保送的事情也尽人皆知。

重要的是,在拒绝人人梦想的清北以后,他转身就去申请了美国11所名牌大学。

哈佛、斯坦福等世界名校都在其申请名单中,他这样的做法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可是清华和北大的保送资格,如果落到别的孩子身上,一定会高兴得几天睡不着。

可他却连看都没看上,难道外国的月亮真的比自己国家的圆?

而最关键的是,别看他的成绩如此优异,但他申请的11所美国学校中,没有一个录取他!

也正是因此,“书呆子”“高分低能”成为了他身上最大的标签。

当然,在当时那个情况下,这已经算是一种极为友好的称呼。

有人也毫不客气地为其附上了“崇洋媚外”的标签,不过对于这些,他并未在意。

而如今15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如今的李泰伯生活怎样?最后的他到底去哪里上学了呢?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浙江在线】【大河网】【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头条新闻】【微博李泰伯】【环球网文娱】(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1、此书呆子非彼“书呆子”

自古以来,书呆子都是一个贬义词,它指人只会傻傻读书,而对读书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知。

但显然,李泰伯从来就不是这样的孩子!

他性格开朗,喜欢结交朋友,从不介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技巧,是出了名的“热心肠”。

他细心沉稳,从小学到高中都在担任班长,很多班主任想不到的东西,他却能一一规划。

他天赋异禀,虽然后来成为理科状元,但无论在绘画书法还是文学上都样样精通。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其父母还是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1992年,李泰伯出生于北京一个高知家庭,父母文化高,就连他的这个名字也来之不易。

因为父母可以说翻遍了四书五经,最终才确定了用“泰伯”两个字。

这个词语意味着德才兼备,从这就能看出来,父母最初也没有只希望他能学习好。

父母以兴趣为导向,孩子想学什么他们就支持学什么,并且也不强迫他提前进行“补习”。

也正是因为在如此宽松不压抑的环境中长大,李泰伯很开朗很阳光。

直到上小学之后,他的“锋芒”才开始慢慢展现!

他不仅学习好,领导能力强,待人也十分真诚,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当然,他也从来不是神童,学习好是因为他真的下了功夫。

还记得快中考的那年,他每天准时早起开始学习,晚餐过后依然坚持学习,并且不用父母监督。

在努力之下,他成功进入了北京最有名的人大附中,而这里也是他后来成名的地方!

在人大附中里,有初中部和高中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读完初中可以无缝衔接继续在这里上高中。

因为还是需要进行竞争激烈的考试,再优中选优,而能进入这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清北的种子。

刚上初中时,李泰伯就发现,原来比自己优秀的人那么多。

有人小小年纪跳了级,有人名下已经堆满大奖,也有人开始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而对此,他并没有沮丧,反而成为了其进步的动力。

3年后,不出意外,他拿着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部,并且在学习任务紧张的同时,他依然参加了很多公开活动。

期间,他还多次在老师指导下参加了奥数比赛,次次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也是因此,在高二那年,他就得到了清北的保送邀约。

但他直接拒绝,并且给出的理由也很让人吃惊!

2、拒绝清北不走寻常路

“比起被保送,我觉得年轻人更应该多经历挑战,而我也有信心去接受那些挑战!”

这就是当年他给出自己拒绝的答案,而在其中,网友所言的“看不起”其实毫无依据。

相反,在李泰伯给出的答案中,我们能够看到他最不平庸的一面。

而同时,在那个时候,其老师和同学们对其也是一种深深地佩服。

他真的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毕竟当一个绝好的机会放到面前,谁能轻易说出一句“no”呢?

所以在拒绝之后,他就找到了新的目标。

那就是靠自己拿到国外学校留学的机会以及全额奖学金!

于是说干就干,他用自己的知识亲自写了11份入学申请书。

当然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他失败了,但在失败之后,他也做了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亲自出面回应。

当年这件事影响范围的确很大,所以他开通博客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并公之于众。

他在其中一共列出了4点原因,第一是申请时间太晚,但同龄人上小学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打算。

第二就是的确是自己的实力有些不足,毕竟美国高考和中国高考侧重点并不一样。

第三就是在一些美式竞赛中,其成绩并不突出,第四点就是其申请的重点出现偏差。

不过关于这些回应,他也表明,这不是为了自己正名,而是想传递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一切靠自己!”

并且,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失败而陷入长期的沮丧中,反而这再次激起了他的斗志: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高考状元不一定是(或者说一定不)是书呆子!”

并且也对那些学校的拒绝表示了感谢。

而很快,其同学和老师也开始纷纷为其正名,向大众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他。

“他失败更多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等”“他是一个德才貌三者集于一身的人!”

对于他而言,即使已经拒绝了保送,也被美国名校拒绝,但他也是有退路的。

那就是自己的高考成绩。

当年,清华和北大依然再次向其发出了邀请,而一边的香港大学也同样如此。

但在信中,他还是一心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最终选择了清华和港大的联合培养模式。

先在清华大学委培一年,第二年开始才正式去了香港大学。

在香港大学没多久,他又看准机会申请了交流项目,成功去了麻省理工学院。

但这,也并非他的终点!

3、重振信心后完成绝地反击

当第二次再申请麻省理工学校的时候,他显然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满足了对方选拔的要求。

并且,他那次还拿到了全额的奖学金,还曾被派到剑桥大学交流学习。

至此,其留学梦终于圆满成功,但对于李泰伯而言,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当在麻省理工成功拿到学士学位以后,他又成功成为了该校的硕士生。

并且修的还是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的双硕士,当然这期间他经历的挫折也不少。

比如实习的时候再次被拒绝,想要加入学校合唱团的时候,也再次经历被拒绝。

失败与成功在他的这条道路上不断地交叉出现,而他也早已习惯。

但爱笑的他总是能在成功与失败中再汲取经验,然后为自己开辟新的道路。

当硕士也成功毕业后,他再次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那就是放弃了自己学了多年的计算机和电子工程,而目标直接变成了成为医学博士!

这一次,他和多年前一样,再次选择一口气报了十几所名校。

而不同的是,他再也不是被拒绝的那个人,而是成为了可以选择的人。

最终他没有去哈佛也没有去哥伦比亚,而是选择去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毕竟在医学界,这个学校已经是翘楚,2017年,他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通知书。

而这也注定着,他将要在这里度过8年的医学时光。

在入学一年后,穿着白大褂的他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自从选择了这条路就从来没有遗憾过!”

照片中的他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相比以往有了一丝更加成熟男人的气息。

他的微博停留在了2019年的11月27日,但微博中所有的内容,都与约翰霍普金斯息息相关。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国际很多著名的期刊上,都能够看到他的名字。

而今年,正是他面临毕业的一年,对于他是否会选择回国,则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写在最后

18岁那年,在一片嘲笑声中,李泰伯并未倒下。

而他的人生更像是一部现代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从最开始的万众瞩目到跌落谷底再到后来的成功反击,最终再次证明了自己。

他的经历不仅是对“高分低能”偏见的有力回击,更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直面逆境的勇气!”

正如他在社交媒体上所言:

“感谢那些拒绝,它们让我看清自己的边界,也教会我如何超越”。

看了李泰伯的故事,您又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浙江在线】【大河网】【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头条新闻】【微博李泰伯】【环球网文娱】

5 阅读:2317
评论列表
  • 2025-03-17 19:31

    [赞][赞][赞]果然,天才跟普通人走的路都不一样的

    用户17xxx52 回复:
    家长也不会是愚钝之人,在雄心壮志放弃北大清华又被美丽国11个大学拒收时,很需要有决策的人的建议,老师和家长是他最好的帮手。不会愚蠢到让他算了就家附近普通大学读读吧,并用那种傻子才会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傻不拉几的美好光阴被浪费了不懂吗?还总会发光,“总会”两字就是美好光阴的浪费,必须决策!为自己人生规划决策这条路走不通转个弯继续就走通了
  • 2025-03-22 16:47

    把我搞糊涂了。数学天才~电子工程~医学。不知道小便到底想说什么?

  • 2025-03-18 10:04

    那就去别的地方求学,没有非得去美丽的,后来可能看他是香港大学申请的学生吧?!很多事情,运用转个弯的方式,就走的通,也是他的决策,他还是他。换作我也会先去有影响力的香港大学一年再次申请。如果你已经放弃了北大清华,被美丽国11个学校拒绝,他就选普通大学就读后再申请麻省理工,你申请N次也渺茫,是不会录取的。转个弯选择哪所大学很重要。到香港大学到麻省理工在拿到去剑桥学习交流机会,是他选对香港大学,你设想一下选个家附近的普通大学的话能有机会剑桥大学交流机会吗?

  • 2025-03-19 18:07

    国内的很多学校知识,都是国外百年前的。很多天赋好的人,进了学校,学习入门开窍后发现知识的海洋如此之大,但国内确实只给了几个海碗放些盐水让大家学。 学海无涯无界,但希望这些人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为国出点力

吟古今的张清风吖

简介:多视角专业解读明星人物、娱乐热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