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在家里总是显得无所不能,甚至有些霸道,但一旦到了外面,面对陌生人或者集体活动时却表现得特别胆怯。这种“窝里横,外面怂”的现象不仅让家长困惑,也让孩子在社交中难以自如。
我的女儿果果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况。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与育儿经验丰富的朋友交流,我逐渐理解到,孩子这种表现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在教育方式上的一些失误。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有类似的表现,那么也许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
01
孩子“窝里横,外面怂”?这三个原因可能是关键
过度宠溺
许多家庭,尤其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孩子得到了过多的溺爱。果果小时候在爷爷奶奶的照料下,几乎是要什么就有什么,她的要求总是立即得到满足。
这个过程让她渐渐形成了在家里掌控一切的心理。当她习惯了家里这种无条件满足的环境后,进入到幼儿园或者公共场所时,发现外界并不会按照她的“剧本”来走。这种巨大落差让她不知所措,变得更加胆怯。
外界的规矩与家庭的宽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面的人不会像家人一样顺着她,这时孩子就容易显得无所适从。
因此,过度的宠溺虽然让孩子在家庭中变得强势,但同时也削弱了他们在外界应对新环境的能力。
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我们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孩子的行为模式。如果父母在家中对孩子百依百顺,但在外面却表现得过于卑微或者没有自信,孩子会很自然地模仿这种双重性格。
果果就是在我们对她的过度关怀中,产生了她在家中可以随意发号施令的错觉,而当她在外面遇到与家里不同的环境时,她又无法应对这种变化,显得缺乏自信。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在家中和外界保持一致的行为态度,向孩子展示健康的社交和生活方式。对家人和孩子表现出尊重、理解和宽容,这种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两代人的教育不一样
许多家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父母和祖父母在育儿观念上的分歧。现代父母往往更注重科学育儿,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规矩意识,而老一辈则倾向于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宠溺。
果果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时,她几乎是被宠坏了,但回到我们家后,却需要遵守更多的规则和限制。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她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在这些规则之间找到平衡。
这种教育理念上的冲突会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爷爷奶奶的过度宠爱,让孩子在家里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而父母的严格要求又让他们感到压抑。久而久之,孩子会在家里表现出强势,而在外面则因为不确定自己该如何表现而显得怯懦。
02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性格发展
面对这种“窝里横,外面怂”的情况,家长需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调整,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格,学会如何自信地应对家庭和外界的不同环境。
建立明确的家规
在家里,必须要有明确的规矩,这样孩子才能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家规的制定应该简单明了,并且在执行时要始终如一。
果果在回到我们家后,我们制定了一些简单的规则,比如吃饭时不能挑食,不能随意发脾气等。这些规则帮助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并帮助她在家庭中建立清晰的界限感。
制定奖惩制度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并遵守家规,可以引入奖惩制度。对遵守规则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对违反规则的行为则给予适度的惩罚。
奖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简单的表扬或者增加孩子喜欢的游戏时间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家规的重要性,还能逐渐形成良好的自律性。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
孩子在外面显得怯懦,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家长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孩子练习如何与他人互动。
例如,我们可以在家里模拟幼儿园的情景,教孩子如何与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在真正面对这些场景时就会更加从容和自信。
提高孩子的情商
情商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的交流和引导,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理解他人的感受。
比如当果果发脾气时,我们不会直接责备她,而是耐心地告诉她发脾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并引导她用更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可以帮助她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她在外界环境中更加自信。
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表现出良好的社交和生活态度。我们在家里尽量保持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样果果也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逐渐变得更加礼貌和友善。
果妈寄语
性格决定了孩子的成长道路,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塑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性格。通过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不仅能够在家中感受到爱和安全感,也能在外界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给予孩子适当的规则和支持,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无论在家里还是外面都能够自信、礼貌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作为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