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手笔稳楼市,收购12万套存量商品房

大数据呀 2025-02-18 03:18:27

近日,辽宁省发布措施,计划2025—2027年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新增12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2025年目标为4.5万套,包括2万套公租房和1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全国已有超60个城市支持“收储”工作,贵阳、长春、保定等10多个城市已落地项目,筹集保障性住房超15万套。其中,贵阳收购5162套,长春6837套,合肥5733套,长沙436套。目前,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支持下,各地存量商品房收储工作正加速推进。

存量房收储:推进住房保障与民生改善的新篇章

在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整与转型的大背景下,存量房收储工作逐渐成为地方政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住房保障能力的重要抓手。近日,辽宁省发布了一系列加大存量商品房收购力度的措施,旨在通过这一途径,进一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多元化住房需求,推动城中村改造,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并保障人才的安居需求。此举不仅是对中央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地方探索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新路径的一次重要实践。

一、政策背景与辽宁省的积极响应

自2024年5月17日中央明确提出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以来,这一政策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辽宁省此次发布的10项措施,是对中央政策精神的深化与细化,旨在通过具体而全面的规划,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与实施。其中,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方式新增12万套配租型保障性住房,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辽宁省在住房保障方面的决心,也反映了其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二、存量房收储的多重效应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辽宁省将有效增加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这对于缓解城市住房压力,特别是满足新毕业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引进人才等群体的住房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群体往往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其收入水平往往难以承担高昂的市场租金或购房成本,保障性住房的提供无疑将为他们减轻负担,促进社会稳定与人才留存。推动城中村改造:鼓励引导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安置用房,是辽宁省此次政策的一大亮点。这不仅有助于加速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形象,还能有效避免大拆大建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社会矛盾,实现城市更新的和谐推进。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辽宁省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养老服务供给,还能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保障人才安居: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辽宁省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增加面向人才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并提供租房补贴、阶段性免费租住、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旨在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三、政策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存量房收储工作具有诸多积极效应,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金筹集、房源筛选、后续管理等环节均需精心设计与严格监管。为此,辽宁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落实国家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利用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等金融工具,以及强化项目封闭管理等措施,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与资金的合理使用。

同时,为了确保收购的商品房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辽宁省强调“以需定购”,即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精准收购,避免资源浪费。此外,加强后续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与高效使用,也是政策成功实施的关键。

四、全国视角下的存量房收储实践

从全国范围来看,辽宁省的存量房收储工作是众多城市探索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路径的一个缩影。贵阳、长春、保定等地的成功案例,不仅证明了这一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这些城市通过灵活多样的收购策略,不仅解决了大量居民的住房问题,还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存量房收储工作不仅是应对当前房地产市场挑战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长远之策。辽宁省此次发布的10项措施,不仅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存量房收储工作树立了典范,也为构建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与经验的不断积累,存量房收储工作将在更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0 阅读:0

大数据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