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上午9时,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审理一起震动全国的家族惨案——三姐妹在父亲坟前祭扫时遭亲大伯埋设炸药炸死。这桩交织着土地纠纷、亲情撕裂与极端报复的悲剧,将中国农村家族矛盾的血腥一面赤裸裸展现在公众面前。
除夕祭父成绝路:三声爆炸背后的预谋
2025年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三),邯郸某村村民王某晶(28岁)、王某欢(25岁)、王某娜(22岁)按当地习俗前往父亲王某山坟前烧纸祭奠。纸钱燃至最旺时,坟前土地突然发生剧烈爆炸,三姐妹当场身亡,现场仅剩烧焦的纸灰与散落的肢体碎片。
经警方调查,爆炸装置系其大伯王某东于2024年12月20日深夜埋设,炸药连接压力感应器,一旦有人长时间停留祭拜即会触发。案发后,王某东在逃往邻省途中被抓获,他供述称:“我要让老三(王某山)断子绝孙。”
从耕地划界到生死相搏:兄弟阋墙三十年
惨剧根源可追溯至30年前。王某东与三弟王某山因祖宅分配产生嫌隙,2010年兄弟俩承包地边界争议激化,王某东妻子李某与王某山女儿王某晶发生肢体冲突,致李某肋骨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此后两家多次爆发冲突,村委会调解记录显示,2015年至2024年间介入调解11次,但矛盾始终未解。
“最后一次调解时,王某东盯着老三家的方向说‘早晚让他们后悔’。”参与调解的村干部回忆道。案发前三个月,王某东曾向堂侄透露:“我这辈子就毁在那三分地上。”
一审死刑判决争议:精神病鉴定与“同归于尽”遗书
2025年3月15日,邯郸中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王某东死刑。庭审中,辩护律师提交王某东2024年10月的抑郁症就诊记录,申请精神鉴定,但被法院以“作案时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驳回。检方出示的关键证据包括:
网购硝酸铵记录(与爆炸物成分吻合);
手机搜索记录“怎样让炸药感应引爆”;
案发前写给儿子的遗书:“爹要和三叔家同归于尽”。
遇难者家属当庭痛哭要求“立即执行”,王某东则全程冷笑:“我没错,他们该死。”
乡土社会裂痕:二审激辩与农村矛盾治理困局
今日二审现场,控辩双方围绕三个焦点激烈交锋:
量刑合理性:辩护人主张“家族互殴背景应减轻处罚”,公诉人强调“预谋虐杀血亲毫无人性”;
调解机制失效:社会学专家作为证人指出,该村近十年34起民事纠纷中28起未彻底解决;
土地政策执行:律师质疑当地政府未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第23条及时裁定争议地块,间接导致矛盾升级。
旁听席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鸣对记者感叹:“当亲情被异化为仇恨载体,比炸药更可怕的是基层治理的失灵。”
祭坛上的反思:如何阻止下一个“王某东”
案件引发多重社会讨论:
农村法治教育缺位:案发村庄65%村民不知《民法典》对土地争议的诉讼时效规定;
心理干预机制空白:乡镇卫生院的唯一心理医生每月接诊量超200人,无力深入干预;
家族调解传统瓦解:该村80岁以上老人从30年前的42人减至9人,宗族长老调解体系濒临崩溃。
截至发稿,二审尚未宣判。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用鲜血写就的家族悲剧,都在叩问每一个旁观者:当利益与血缘碰撞,我们是否正在遗忘“以和为贵”的古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