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资本发展新局“资本的力量-中国资本投资生态发展论坛2025”成功举办

安彤说商业 2025-04-21 03:18:13

《科创板日报》4月18日讯(记者 杨小小)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与科技发展格局下,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4月17日,财联社、《科创板日报》与执中、招商银行在广州联合举办“资本的力量-中国资本投资生态发展论坛2025”,并同步发布《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出资人解读报告2025》。现场汇聚了地方政府代表、300余家投资机构及科创企业,通过主旨演讲、年度报告发布及圆桌讨论,系统勾勒中国资本生态进化图谱。

一级市场格局重塑

招商银行作为股权投资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其战略客户部总经理董佳音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资本作为连接实体与创新的核心纽带,需持续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据其介绍,招商银行已构建覆盖“募投管退”全周期的金融服务生态,并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资源对接效率,重点支持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

财联社副总编辑刘兴祥则从媒体视角回顾了一级市场的发展情况。他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秩序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具体而言,国资涌入、产融协同,一级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凝聚力;退出通道重构、‘并购六条’发布,又重塑了二级市场的规则。”

执中创始人及董事长李淼在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出资人解读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完整呈现了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机构LP的出资情况,其中对不同类型出资人的地域分析引发关注。

据《报告》,广东省、浙江省引导基金出资持续稳定,安徽省近年来占比提升,江苏省近两年出资占比下降。2024年,前十的省份中首次出现江西省。而因国家级引导基金落地较多,从数据上来看,北京市2020年及2024年出资较多。

从地方国资的出资来看,江苏省地方国资出资居全国前三,2024年全国第一,占比从2020年的18.6%上升至2024年19.1%。安徽省地方国资出资连续攀升,2024年跃居第二。浙江省占比从2021年7.3%稳步提升至2024年14%,排名第三。东部沿海地区占比合计基本维持在接近40%,占据主导地位。中部安徽省、湖北省和西部的重庆市均较2020年比例有所增长。江西省2024年首次进入前十。其他地区中,福建省2024年首次跻身前十,北京市的地方国资出资占比近五年持续下降。广东省地方国资出资占比整体不高,2024年排名第六,在省内政府引导基金是国资的出资主力。

出资的上市公司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南强北弱”。广东省上市企业出资金近两年占比增加明显,2024年出资笔数及金额均位居第一。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出资额均稳定在前五,但江苏省上市企业近两年出资占比下滑,浙江省、上海市相对稳定。北京市上市公司的出资占比近两年也下滑,2024年占比仅为5%。

可以看到,统计数据反映了当前一级市场中不同类型机构LP以及不同区域的分化。作为地方国资的代表之一越秀产业基金董事长卢荣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地缘政治风险和颠覆式技术兴起等挑战,但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蕴含结构性机遇。越秀通过构建投资模型,采取 “压舱石加高弹性” 的投资策略,在半导体、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布局,并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协同模式。

国资基金50人论坛秘书长谢招煌围绕2025年“国办一号文”进行解读。他表示,在产业财政的新时代,国资国企应配齐以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上市公司和金融工具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组织的工具箱,勇当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组局者。政府投资基金的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文件,坚定了私募股权基金服务实体经济的信心,进一步促进了依托政府投资基金为现代化产业体系补短板的决心。

招商银行股权投资基金战略客户部总经理范源远则表示,面对 LP 结构中国有资本集中度攀升等趋势,招行通过搭建私募生态圈,促进国资跨区域合作,设立 GP-LP 对接、地方产业服务和企业服务三大平台,降低沟通成本,为股权投资市场注入活力。

并购和S基金被寄予退出厚望

围绕上述报告所呈现的国资“托底”一级市场的核心趋势,招商银行股权投资基金团队负责人姚立婷与中兵顺景基金总经理刘贞、锡创投副总裁张伟民、国家服贸基金健康产业投资部总经理张伟哲、璞信投资副总经理张胜利、诺延资本合伙人吴慕鸿等嘉宾,在 “国资支持产业发展的探索” 圆桌对话中就机构定位、投资策略、机制设计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对于机制设计与风险平衡这一广受关注的话题,刘贞在讨论中建议,应拉长国资基金存续周期,尊重市场和行业规律进行考核,平衡长期收益与短期 DPI。目前大量国资央企基金进入退出期,但宏观环境和退出通道不佳,需在顶层设计和考核机制上优化。

张伟民则介绍了无锡经验,其表示,无锡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投资,如天使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设定较长存续期和较高容错率。国资委也规定了不同投资阶段的盈亏率标准,鼓励管理人勇于创新。

张伟哲进一步表示,国资性质LP在日常投资中要注意把控风控合规细节,做好资产配置,通过子基金完成投资中小企业任务,规避风险。在项目退出时,提前预警、共同设立预案并一致行动。

张胜利则认为机制设计要细化存续期、容错率和尽职免责规定。通过混改引进市场化团队,投早投小,实现长期配置。

吴慕鸿强调了当前市场环境下并购类投资的优势。他认为并购类投资具有天然安全屏障,反投易完成,出错几率低。选择营收体量大、现金流好的标的,控制杠杆降低风险敞口。同时建议国资在跨境并购时寻求与有成功经验的市场化管理人合作,规避海外监管风险,注重投后整合。

跨区域合作也成为当前国资探讨的重点,通过跨区域合作,开展基金的跨区域合作,如联合设立基金、互相投资基金、央地合作等,可以突破一地出资比例上限的问题,让更多基金能够顺利关闭,解决募资难题。

对此,刘贞在论坛中表示,中兵顺景基金在设立之初采用央地合作模式,这种多元出资结构虽增加了协调难度,但也为跨区域合作带来机遇。基金投资期结束复盘时发现,通过聚焦地方资源和产业禀赋,与地方协同发展,能有效实现返投目标。例如,出资到中兵顺景基金的几个地方中,厦门获得了 2.8 倍返投,青岛达到3.8 倍,新余也有 1.5 倍左右。

现场另一圆桌对话“从耐心投资到多元退出,构建资本正循环” ,由执中总经理郭超主持,信达资本董事总经理王海栗、国证股权执行总经理郑震龙、白云基金副总经理吴建斌、达晨财智股权部总经理曾澄、招商资本S基金业务负责人邱海辉等嘉宾参与。

“耐心资本”受到政策鼓励,但参会嘉宾普遍表示,当前一级市场仍存在募资难的情况。邱海辉预期,今年投资机构将持续面临募资难的挑战,但 AIC 扩容、保险政策引导、IPO政策变化和S基金生态扩大等或带来积极变化,可促进跨区域基金合作和资金投放。

圆桌嘉宾也对“耐心资本”的真正内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投资策略表达了各自的理解,王海栗认为耐心资本应当坚持逆周期投资,在波动和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强的资产,投资有潜力走出周期的企业。

郑震龙则从国证股权自身的投资策略出发,他表示,国证股权延续国投系产业链投资思维,重点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上下游,如集成电路领域。未来将继续坚持现有投资方法,开展 S 基金投资。

吴建斌表示,耐心资本需具备投资能力和耐心,从募投管退四个维度做好长期投资。其进一步介绍,目前,白云基金专注于白云区“6+6+X”现代产业集群投资,正在构建“引导基金、产业基金、上市并购基金、投早投小基金”基金群,为白云区产业发展提供多样的长期和耐心资本。邱海辉则认为,耐心资本是输时间但不输价值,S基金可提供流动性,但最终仍依赖IPO或并购实现退出。

在对退出的考量中,多数嘉宾都提到了并购退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重要地位。曾澄表示,达晨财智近年来一直在强化多元化退出渠道和能力建设,2025年专门成立了并购业务部门,加大各类并购业务的探索和相关资源投入。其表示,并购、转让不仅在帮助产业进行整合、升级和赋能,同时也为一级市场股东的退出,提供了增量资金。相比回购退出,对企业发展更加的友好,也更有利于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对经济有正向作用。

S基金也被寄予退出厚望。邱海辉认为,S 基金市场潜力巨大,可化解存量股权市场堵点难点,拓宽市场退出渠道,实现LP的DPI预期,促进GP与LP生态绑定。郑震龙则表示,国投系开展 S 基金业务,旨在解决基金生命周期与企业发展周期错配问题,帮助企业度过周期底部,同时满足部分LP提前退出需求。王海栗亦表示,S基金有助于打通一级市场微循环,为地方国资提供新增流动性,反哺地方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并期待更多同业参与。

0 阅读:0

安彤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