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是唯一没有参与长征的元帅,他领导在南方进行三年游击战,其难度丝毫不逊色于长征。
在游击战的烽火中,陈毅屡次遭遇危机,还曾被困在梅岭山洞里二十多天。
就在生死关头,突然出现一位神奇女子,竟然在国民党眼皮底下,帮助陈毅摆脱了死亡困境。
这个女子是谁?她是如何帮助陈毅突围逃脱的,最终又将带来怎样的结局?
如果您也想知道的,欢迎先点个关注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而陈毅因为健康问题无法随军远征。
中央决定让陈毅留在江西的萝田地区,带领一万六千多名红一方面军战士,继续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游击战。
陈毅带领部队在萝田及周边战斗,有效地牵制敌军力量,后来随着红军主力转移,国民党军队开始集中围剿江西剩余的红军。
1935年春季,蒋介石派遣碉堡专家戴嗣勋出动,率大军对陈毅部队发起激烈会战。
国民党军队构筑众多碉堡和工事,控制各大交通要道,切断陈毅部队后勤补给线,并严格执行保甲连坐制度,迫使当地民众与红军隔绝。
失去了民众的支持,陈毅部队在生活物资上面临极大困难,士气也一度非常低落。
为了避免被完全包围,陈毅在秋天带领部队离开萝田,转移到东南部的梅岭区艰难维持。
梅岭区地形险要,山高路险林密谷深,非常适合游击躲藏,但戴嗣勋并未放弃,反而调动大量兵力,对梅岭实施更加严密的封锁和防守。
当时陈毅部队藏在山里,与当地村民互相帮助,热心得到村民经常会给他们带食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戴嗣勋为此采取极端的釜底抽薪策略,强行驱散当地村民,确保周围村落空无一人,导致陈毅部队失去支持。
随着冬天到来,山区天气也变得寒冷,群众无法进入山区,红军也难以离开,生存环境变得极为严峻。
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陈毅带人上山捕捉蛇和山鸡等动物充饥,但尽管努力寻找食物,口粮仍然严重不足。
村民对此深感忧虑,但幸好还有一个机会。
虽然国民党禁止村民上山,但他们知道如果长期禁止,村民生计将受到影响,甚至会引起反抗,因此允许村民每月几次进山砍柴,称之为开禁。
在这个间歇里,村民就抓住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竹杠里,成功把食物带上山帮助红军。
而在上山的村民里,有一个人格外显眼,她就是年仅十七岁的张千妹。
张千妹是本地人,出生于典型的农民家庭,原本过着平静简单的生活,但随着革命浪潮的兴起,她同样渴望报效祖国。
凭借非凡的勇气和警觉,张千妹成为一名秘密交通员,不知疲倦地为红军传递情报、食物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全力以赴地支持革命事业。
当时到处都是敌军堡垒和哨所,她的工作充满艰辛且充满危险,却多次在重重封锁线中巧妙地突破,将物资安全送给红军。
当时陈毅的腿伤让村民忧心不已,张千妹便运用土方法,采集草药熬成药水,加入食盐帮助陈毅清洗和敷伤。
虽然清洗时疼痛难忍,陈毅却坚持不言放弃,幸运的是没有经过专业治疗,陈毅的腿伤竟然开始好转。
但是敌人也没停止,面对无法攻克梅山的难题,敌军采取更为狡猾的计策。
当时在游击战时,由于缺少电台等通讯设备,陈毅已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近三年,同时与南方其他游击区的消息也完全中断。
尽管陈毅发送了多封信件,但它们都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反而意外地让敌人有机可乘。
在艰难的时期,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件,来自大余县城地下交通站,里面有关于中央消息的信息。
信中提到中央已派人绕道香港来到大余,并邀请红军负责人前往会面,而这封信是由一位名叫陈海的地下交通员所写。
陈毅放下信件,内心充满了疑惑,他不明白为何中央来人却不上山,但这个消息太重要了,所以他决定亲自下山查看。
陈毅伪装成教书先生,与梅岭区委书记黄赞龙前往大余县,先去寻找陈海的住所。
但他们没看到陈海,反而见到他的妻子,便试探性地询问陈海在哪。
他的妻子用当地方言回答去了“团部”,但陈毅两人却误以为是“糖铺”,于是急忙前往联络点梅峰桥头的广启安糖铺。
可正当他们赶到时,意外注意到糖铺外的国民党封条,顿时惊觉这里已经被发现。
就在这时,一位老人跑过来,将他们拉到巷口,低声催促他们离开。
陈毅不知道这个老人是谁,但深知局势凶险,立刻冷静绕过巷子,迅速返回梅山。
原来陈海已经被捕,为了保命选择出卖,甚至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密谋将红军队伍一网打尽。
得知消息的红军迅速行动,突围躲藏到附近芦苇丛中,直到夜幕降临,敌军在草棚里找不到人。
他们愤怒地打算放火烧毁草棚,幸运的是一场雷雨落下来,扑灭即将燃烧的大火。
敌人无功而返,不料路上抓住了装扮成教师的陈毅,但幸运的是他们没怀疑眼前的书生,最终陈毅成功逃脱并安全返回驻地。
陈毅与同志会合后,带领剩余部队在夜间转移,果然在不久之后,敌军增派大量兵力,对梅山地区进行全面搜捕。
在严冬的二十多天中,敌军将梅山重重包围,陈毅部队只能藏身在小山的岩洞中。
由于饥饿和寒冷的双重折磨,他的旧伤复发,多次差点被敌人发现,只能在草丛中躲藏,感到极度焦虑。
时间分秒地过去,没吃没喝还受伤,外面还有敌人搜索,他们已经陷入了绝境中。
就在这生死关头,张千妹再次出现了。
张千妹不畏艰险,艰难地通过小路爬上山,巧妙地将粮食藏于竹竿中心,将盐粒缝入棉衣夹层中,将食物和情报送达后,便急忙地离开。
若非张千妹的勇敢行动,陈毅等人在岩洞中的生活将更加困难,也难怪陈毅在诗中称赞这是人民支援,铭记于心。
张千妹连续数日的送粮行动都平安无事,但不幸在她最后一次上山送粮时降临。
当时在一条迂回小径上,她不幸碰上夜间巡逻的敌军,由于无处躲藏,她感到极度惊恐。
然而为保护陈毅等人,她决定拼死一搏,闭上眼睛侧身一滚,跌入了身侧几丈深的谷底。
随后的日子里,陈毅再也没有见到张千妹,猜想她应该出事了,而此时岩洞中粮食也已经耗尽,众人在洞饥渴难耐。
陈毅想要出去寻找食物,但总能听到敌人在周围巡逻的声音,他只能忍着腿伤的疼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赴死决心。
在沉思之际,他的思绪如泉水般喷涌而出,于是从口袋里拿出笔,在袖子布料上匆匆写下几句诗。
这几句诗词,便是日后闻名遐迩的“梅岭三章”。
陈毅正处在绝望之时,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谁知道张千妹竟然重新回来了。
原来当时张千妹坠入谷底,幸运地存活下来,但是却晕倒了,待得夜晚醒来时,发现腿受了伤,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
她在家休养了两天,伤还没好就迫不及待出发,再次暗中给陈毅送粮食,并且传达了重要的关键情报。
她激动地告诉陈毅,由于西安事变爆发,敌军停止对红军的进攻,并解除了对陈毅等红军在广东偏远山区的严密封锁。
陈毅原本感到困惑,这时才恍然大悟,于是立刻离开了岩洞,重新集结分散的红军。
不久之后,陈毅终于接到来自中共中央的指示,带领部队与中央红军主力会合,共同前往陕北根据地。
在离开广东梅岭之际,陈毅曾安排张千妹一同北上,但由于各种原因,张千妹未能同行。
可当陈毅率部离开不久,却得到了一个不幸消息。
张千妹在转移途中,被敌军捕获并遭受严厉审讯,在严刑拷打下含恨去世,年仅十九岁。
陈毅感到极度震惊和愤怒,一度悲痛欲绝,并在挽联中写道:
“力尽民胞义全归,血流旌旗铸不朽。”
1937年2月,陈毅带领红军突破重重封锁,最终在湘南与中央红军主力会师,立即向毛主席报告了张千妹牺牲的噩耗,
所有人都对这位女英雄的事迹深感敬佩,陈毅在手书中写道:“血海深仇,只等共产党来报答。”
张千妹的青春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她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永恒赞歌。
听到这儿,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关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