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19:适度吃苦,方能成才

清溪壶语课程 2025-03-11 09:21:12
作文模拟题 有人认为,年轻一代需要“自找苦吃”;也有人认为,不必“没苦硬吃”。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为“致远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适度吃苦,方能成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适度吃苦,方能成才。” 有经验的园丁种树,待到树苗长到八九公分高时,会减少水分供给,刺激其根系向下生长。如此,树苗日后才能长得更好。人生如树,也需要“蹲苗”。适度吃苦,才能把根扎得根深,成长为栋梁。 古人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苦难可以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对于成长大有裨益。古往今来,诸多仁人志士在年少时主动迎接苦难挑战,从而铸就非凡人生。西汉名将霍去病,年少时便投身军旅,跟随卫青抗击匈奴。战场上,条件艰苦,缺衣少食,随时面临生死考验。但他并未退缩,而是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不断磨砺自己,积累军事经验,最终立下赫赫战功,谱写出“封狼居胥” 的千古佳话。 放眼当下,很多青少年成长于优渥环境,不曾为衣食起居而担忧,也不曾为奔波忙碌而烦恼。一路走来,过于顺遂,或许并非好事。毕竟,人生路漫漫,总会遇到坎坷。若能在成长过程中适度“自找苦吃”,可以变得更坚韧,往后就算遭遇挫折,也能坦然应对。这就像森林里面的树,因为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干旱、霜冻等极端天气,即便日后遭遇暴风骤雨,也能凛然不惧,昂首笑对。反之,那些温室中的花朵,一旦遭遇霜雪,则会一蹶不振,再也无法恢复生机。 尼采有言:“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让我变得更强大。”此话揭示了“自找苦吃”的另一重意义:催人向上,使其进化升级。“枫叶经霜艳,梅花透雪香。”那些吃过的苦,会转化我前进的动力,助我们跨过激流险滩,翻越崇山峻岭,走向星辰大海。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将生命熔铸成“究天人之际”的史家绝唱;玄奘西行五万里,在雪山白骨间翻译出六百卷真经。敦煌壁画师在幽暗洞窟中攀援作画三十年,终让飞天的飘带舞动千年。他们的人生,被苦难之光点亮,绽放出了焰火般的绚丽璀璨。 当然,凡事过犹不及,“自找苦吃”也不例外。若过度“自找苦吃”,会打击信心,让人自卑,并不可取。此外,“自找苦吃”也不等于“没苦硬吃”,更不是自我找虐,而是为了长期的梦想或短期的目标,主动向困难与挑战发起冲击。如果说成长是一段航行,为了顺利到达彼岸,我们必须向途中的风浪发起冲击。这,才是打开“自找苦吃”锦囊的正确方式。 任正非要求团队“在盐碱地种庄稼”,主动向着困难与挑战发起冲击。华为由此成功度过一个个“冬天”,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让我们不惧风雨,甘于吃苦,为抵达那流淌着奶和蜜的迦南地而勇毅前行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