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现在这新闻啊,动不动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听着挺高大上,但仔细一琢磨,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就拿烟台幼师高专校长带队去康养企业调研这事儿来说,乍一看,是为了“银龄事业”服务,但咱细想想,这背后是不是还有点别的啥?按理说,学校和企业合作,本来是好事。

学生能有地方实习,企业也能提前锁定人才,双赢。可问题是,现在的老龄化速度,那可是嗖嗖的。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2.8亿,养老服务需求蹭蹭往上涨。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养老这块蛋糕,谁都想来分一杯羹。烟台幼师高专跑去康养企业调研,表面上看是为学生找实习、找工作,但实际上,是不是也瞄准了这块大蛋糕?毕竟,培养出来的学生,总得有个去处吧?

当然,这也不能怪学校。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学校也得为学生的前途操心。而且,养老行业确实缺人。那些愿意耐心照顾老人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学校主动对接企业,至少能缓解一下用人荒。但问题又来了,学校培养的人才,真的能满足养老行业的需求吗?传统的幼师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而养老服务,则需要更多的医学知识、护理技能,以及对老年人心理的理解。

所以,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是不是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光想着把学生送进养老院,还得让他们有真本事才行。就像新闻里提到的“五金”建设,专业赋能,这些都得落到实处。再说说企业。企业当然欢迎学校送来实习生,但他们是真的想培养人才,还是只是想找廉价劳动力?这可真不好说。毕竟,一些养老机构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压榨员工,导致人员流失严重。与普遍认知不同,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收入不高,工作强度却很大。

如果企业不改善待遇,不尊重员工,再多的校企合作,也只是杯水车薪。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养老问题归结为“缺人”时,是否忽略了“留不住人”这个更深层的原因?说白了,还是待遇和尊重的问题。而且,现在很多养老机构,打着“医养结合”的旗号,实际上却缺乏专业的医疗资源。一些老人住进养老院,不仅没有得到专业的照护,反而耽误了病情。所以,校企合作,不仅仅是学校和企业的事情,还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引导。政府要制定更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养老机构的行为,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当然,也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养老机构身上。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也是重要的选择。就像新闻里提到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这种模式,把养老服务送到家门口,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但这种模式的推广,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资金、场地、人员等等。说到底,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靠几个校企合作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社区,以及每一个人的参与。回到烟台幼师高专校长带队调研这件事,它只是一个缩影,反映了当下养老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希望这次调研,不仅仅是走走过场,而是能真正推动校企合作,为“银龄事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不然,这“产教融合”啊,就成了空中楼阁,看着漂亮,却不实用。这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