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从北方来穗,说是想看到最广州风情,于是毫不犹豫的带朋友来到了永庆坊。
为什么是永庆坊?我跟朋友解释,永庆坊位于广州最美骑楼街荔湾区恩宁路,我认为广州的骑楼,就是广州的历史象征;其次,老西关情节是老广州化不开的心绪,最具反映老广州的人文历史。
广州的老西关,是指广州的“老荔湾区”,跟现在的荔湾区还不一样,当时没含芳村,因当时在广州的最西部,所以叫老西关。
永庆坊位于老西关腹地,又有最美骑楼街,在清朝时期,就是广州繁华的商业区之一,西关大屋、骑楼建筑、石板路等,见证了那个时代广州的繁荣与辉煌。
清中时期以来,全中国只有广州一口通商,西关经济持续繁荣,富贵人家多聚于西关,教育自然相应发展,至清朝晚期,广州有三百多家私塾,大多设在西关,且女子私塾增多,及其后来开办的新式学校,就读的西关小姐就越来越多,她们知书识礼,打扮入时,秀外慧中。
她们代表着广州女性解放的先声,代表着近代广州最风雅和繁华的生活,所以有“西关小姐”之称。
由“西关小姐”自然联想到的是西关大屋,广府传统建筑的瑰宝。老西关优越的地理环境让当年众多名门望族、官僚巨贾聚集此地,西关大屋应运而生。
说起西关大屋首先想到的是可推移的“趟栊门”,它是一个活动的栏栅,用13或15条坚硬的圆木条(一般为红木或者硬木)组成,横向开合,因此称为“趟栊”。
在西关大屋的门廊,与矮脚吊扇门(脚门)、硬木大门一起,三扇门组成大屋的三重门扇。
其次印象中的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庭园中栽种花木,筑有假山鱼池,典雅清幽。
再者图案色彩缤纷的“满洲窗”也是西关大屋的必备元素,窗格用众多五光十色的玻璃镶嵌而成,典雅秀丽,工序十分复杂繁琐。
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恩宁路,长骑楼、趟拢门、满洲窗、石板路,这里汇聚了广州老城区骑楼建筑的精华,也是全市最完整、最长的骑楼街。
骑楼建筑设计由返乡华侨带入国内,外观带有明显的巴洛克风格,山花和楼身有明显的古罗马装饰特征,同时又融入西关大屋的建筑精髓,中西合璧,独具风格。
漫步永庆坊,那些带着异国情调的罗马柱,那精雕细琢的山花,麻石巷、满洲窗、趟栊门、雕花彩塑、玻璃幕墙……你会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脚步,这些骑楼街独有的元素,必须去走走,去看看,去静静品味,这里有众多历史名楼会馆,值得一一去打卡。
这里的李小龙祖居,为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的居所,李海泉是粤剧一代名伶。居所是典型的西关大屋建筑,砖木结构,内有雕花大梁、彩色雕花玻璃屏风。
现设有李小龙祖居特展,复原,详述李小龙生平与演艺历史。
八和会馆,前身为佛山“琼花会馆”,后落址广州黄沙,却毁于日军轰炸,再迁于此。为海内外粤剧总会,近190多位名伶在周边择居,所以恩宁路“粤剧之街”的美誉,粤剧业内自称为“八和子弟”。
銮舆堂,前身为“德和堂”,为八和会馆旗下八分堂之一,为粤剧武打行演武之地,召集粤剧的龙虎武师。
每年的华光诞,龙虎武师长老抬着华光祖师像在街上巡游,弘扬粤剧文化。
堂内亦收藏过八和会馆黄沙原址日军轰炸后依然完好的文物柏木大门。
金声电影院,1934年开业,原名金声戏院。影院建成时,前楼达6层楼高,面积2000多平方米,内有1500个座位。当时成为西关小姐、东山少爷潮流云集的场所。
泰华楼,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清探花、书法家、收藏家李文田探花第的书轩,藏书甚丰。因藏有“东岳泰山碑”和“西岳华山庙碑”的早期拓本,弥足珍贵,李文田在这两个拓本中各取这一个字,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泰华楼”。
李文田和李小龙均为顺德均安上村人。
詹天佑故居,其曾祖父曾借“一口通商”的广州经营安徽茶叶,通过“十三行”行销海外,詹天佑祖父一辈入籍南海。
詹天佑十二岁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后留学美国,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专科,学成归国,成为当年归国的105名留美学生中仅有的两位学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其主持修建中国自行设计并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故居为清末民初民居式样,记录着詹天佑留学前的幼年生活。
清宝庆大押,建于清末,是清末广州六大当铺之一,为5层建筑,楼高20米,是当时的地标式建筑。
永庆坊里沿着小巷漫步,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历史,还有摆满了精美的广绣、牙雕等手工艺品的店铺,让人不禁驻足,感叹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
晚上打卡月亮桥带给你如梦似幻的感叹。
走累了,老字号店铺里飘出双皮奶的甜香,让你无法抗拒这熟悉的味道,在街边找一家店铺,点一份甜品,坐下来品尝老西关的味道,惬意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