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 年开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再爆大雷!
曾经在2022年以15万销量登顶新势力销冠,靠“高性价比”横扫市场的知名品牌,
如今却成为了“老赖车企”:工厂停摆,拖欠员工工资,大规模裁员。
更荒诞的是,车主们发现全国 427 家门店半数消失,
曾经十多万买的车,现在竟连一颗螺丝也换不到!
是什么原因,让这家曾叱咤风云的龙头企业,在短短三年内从巅峰跌落?
哪吒的创建与崛起
哪吒汽车这个名字却没有取错,这个品牌从诞生起就有一股“逆天改命”的草根气息。
“哪吒”的故事是从2014年开始的,对于当时的国内而言新能源汽车还是非常新鲜的事物。
正因对于新事物未知的风险,许多传统车企都保持观望态度。
然而,奇瑞公司的方运舟却敏锐洞察到,新能源汽车所具有的广阔前景。
因此,他毅然决定离开了在奇瑞公司的稳定职位,创办了合众新能源汽车公司,想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方运舟的创业初期,困难如影随形。
当时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不完善,技术不成熟,最关键的电池部分也才处于起步阶段,想要借鉴一下成熟的经验,也根本没地方找。
所以需要投入大笔的研究经费,可他的资金本就短缺,这种情况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方运舟也不是一般人,他选择迎难而上,带领团队夜以继日的开发。
转机出现在2017年。
国家开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随着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合众能源汽车公司顺势而为,推出了“哪吒汽车”,希望将哪吒敢打敢拼、勇往直前的精神,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一年后,哪吒汽车不负众望,发布了首款车型,凭借着亲民的价格和实用的配置,哪吒汽车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随后,合众公司乘胜追击推出了新的产品,满足了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在2022年时,哪吒汽车迎来了最高光。这一年他们的销量达到了15.2万辆,成功超越蔚来、小鹏等竞争对手,夺得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冠军。
“自毁式”崩塌
然而,好景不长,高光过后的哪吒汽车走上了下坡路。
当时,哪吒汽车的主力车型主打中低端市场,虽然每台车的利润空间有限,但销量尚算可观。
但哪吒汽车却不满足于此,想要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
于是哪吒汽车开始大胆尝试进军高端市场,推出了一系列车型,售价不再亲民,而是上升至20万以上。
相信,不少人已经猜到了。这些高端车型进入市场后的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哪吒汽车一贯主打中低端市场,消费者自然也是冲着性价比来的,常年积累下来的品牌效应在。
突然的转变,加上技术和产品品质上的缺陷,自然难以成功。
更何况,哪吒的高端车型,在续航、动力、智能化等方面都没什么亮点,与同价位的竞争产品没有拉开车距,在品牌效应的影响下,消费者自然会选择在高端市场已经有了名气的汽车品牌。
不光是技术方面的硬实力和常年积累的名气不允许“哪吒”走入高端市场,他的内部管理问题也非常严重。
据知情人士透露,哪吒在三年内的欠债已经高达180亿!
而员工也已经面临降薪,欠薪的无助局面。2025年3月,情况进一步恶化多名员工被要求离职,大面积员工面临离职。
如今哪吒汽车的情况非常不容乐观!
哪吒汽车走了下坡路,哪吒汽车的车主更是苦不堪言。
公司经营不顺,车主跟着遭殃。在2022年购买了哪吒汽车的洪先生表示,当时自己觉得哪吒汽车的性价比比较高,销量也挺高,就购买了一辆,可谁知2024年汽车挂挡出现问题后,自己想要修车,却遇上了难题。
汽车送去维修,却被告知,配件缺货。洪先生等了5个月,几乎天天都打服务热线进行催促。
可直到今年3月5日,官方才协调好配件,更过分的时,当洪先生到了另一家哪吒4S店后,却被告知要立即维修得花8000多元。
除了洪先生外,还有许多车主也在网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明明附近就有哪吒店,却被要求跨省维修,实在让人费解!
除了哪吒汽车的发展不顺利外,也有许多新能源汽车遭遇到了失败。
失败与成功
作为国内造成的新星,拜腾汽车可以说是备受瞩目,总融资金额高达84亿,最终还是由于资金链断裂、管理层动荡等问题而失败,最终被申请破产重整。
以高性能为主打产品的赛麟汽车同样没有成功,这个曾在鸟巢高调亮相的汽车品牌,落得个大规模欠薪,面临停产的局面,最终只留下了一地鸡毛。
但新能源汽车行业,也不仅仅是失败,这个充满机遇的行业里依然有不少成功企业。
在成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小米汽车无疑是一个亮眼的存在。
作为一家在智能手机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小米刚开始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时,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看好。
但小米公司,却逆势而上,利用自己在智能硬件和互联网服务方面的优势,站稳了脚跟。
如今小米汽车更是凭借高性能,智能化和亲民的价格,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
雷军本人也对小米汽车投入了非常多的热情。
3月25日,在武汉大学樱花盛开之际,雷军回到母校,与小米SU7 Ultra在樱花树下合影。更是将小米汽车的品牌与青春捆绑在了一起,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结尾
“哪吒”们的失败,不断警醒着众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作为消费者买车时要谨慎,不能冲着品牌就盲目入手,要仔细斟酌,不要让自己面临跨省修车的窘境。
信息来源:鲁中晨报2025-03-20 13:14山东 “确实没钱了”!知名车企三大工厂已停摆,高管现场爆料:我们工资也欠着!公司此前3年亏超180亿元
大象新闻2025-03-19 19:19 哪吒汽车陷“困局”:有员工被欠薪,多车主遭遇“修车难”
浙江在线2023-06/1911:07 又一新能源车企被申请破产,曾与蔚来小鹏等并称“四小龙”
观察者网2022-05-05 11:24 赛麟汽车走向末路:超跑变老头乐,前董事长被举报“空手套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