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城市马里乌波尔在二战中历经劫难,二战结束时已是一片废墟。战争结束后,城市积极开展重建工作,城市工业得到恢复,冶金巨头--伊里奇和阿佐夫斯塔尔工厂、海港和其他企业从废墟中崛起。到 1950 年底,所有 48 家工业企业不仅达到了战前的生产水平,而且还超过了 30%。
1948 年 10 月 22 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的法令,该市被命名为日丹诺夫市。1953 年在日丹诺夫成立了黑海航运公司亚速地区部,1967 年该公司更名为亚速航运公司,该公司的船只到过世界 70 多个国家的约 400 个港口。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日丹诺夫共有 44 家工业企业、44 家建筑公司和 10 家运输机构。
1958 年 4 月,库比舍夫轧管厂与伊里奇厂合并,建立了重型机器制造厂,该厂在几年内成为该行业最大的企业之一-——“日丹诺夫塔兹马什 ”生产协会,后来又成为 “亚速马什 ”生产协会。
在这些年里,新的高层小区拔地而起,新的学校、儿童综合楼、医疗机构、预防诊所、商店和餐饮企业相继建成,城市建起了2 所高等院校、8 所技术学院、14 所职业学校、66 所中学、5 所劳动青年学校和函授学校、8 所儿童音乐学校、16 所儿童体育学校、1 所儿童艺术学校、1 个青年技师站、1 支青年船队、3 个区少先队员和学生之家、1 个市少先队员之家(1987 年投入使用)和167 所幼儿园和托儿所。
文化、体育和运动机构继续发展。1959 年,俄罗斯戏剧院在该市恢复活动,1960 年,一座漂亮的新剧院大楼装点了市中心。以 A. I. Kuindzhi 命名的音乐学校和展览馆也投入使用,A. I. Kuindzhi 展览馆、以 V. G. Korolenko 命名的市图书馆有了新的馆舍,还建造了一座新楼。G. Korolenko 的名字命名的市图书馆建起了新楼,还修建了几座文化体育宫、体育场和游泳池。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人数不断增加:1958 年--28.03 万人;1970 年--43.6 万人;1989 年--54.03 万人。
可惜的是,随着俄乌战争,马里乌波尔又再一次成为了废墟。
我这里不少的老照片老版宣传画
喜欢的话,就请关注一个,还请经常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