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有次真的动了大火,对着一个人连着说了三句特别重的话,这在平时可是很少见的。要是换做别人,恐怕一句重话就吓得不行了,但这个人呢,愣是一点儿没怂,照样敢开口,敢直接向毛主席提意见。你猜猜,这个人到底是谁?
邓子恢这个人啊,是中央苏区那边的老资格了,也是闽西三杰里头的一个。
1952年,在武汉发生了件大事,叫做“纪凯夫的事儿”。纪凯夫站出来说医院领导偷了公家的钱,可没想到的是,武汉市的副市长竟然帮着那个领导,把纪凯夫给抓起来了。这事儿闹得可大了,连毛主席都知道了。毛主席特别不高兴,他直接让中组部的头儿给邓子恢打了个电话。
邓子恢那时候是中南局的一把手,管着中南局的大小事务。毛主席跟邓子恢说,得赶紧把那位副市长抓起来,还得把市长的党籍给撤了。但邓子恢心里犯嘀咕,觉得这惩罚是不是狠了点儿。毛主席见状,直接跟邓子恢挑明了,你要是不动手开除他,那我就只好开除你了。
看得出来,毛主席当时特别生气,打算撤掉邓子恢的官职。要是别人,估计早就吓得不行了。但邓子恢呢,他还是挺身而出,帮市长说话,觉得罚得太狠了,提议减轻处罚。
1955年的时候,邓子恢已经到北京上班,做了国务院的副总理,还兼着中央农村工作部的头儿,管着全国的农业大事。在搞全国农业合作社那会儿,他跟毛主席的看法不太一样。
1956年,毛主席提出要求,希望在春耕到来之前,全国的合作社数量能增加到大约130万个。但邓子恢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儿高,跟实际情况不太对得上,他主张还是按原计划,保持在100万个左右。因为这事儿,邓子恢和毛主席有了不同意见,两人争论了一番。
7月11号那天,毛主席在中南海的颐年堂,叫来了邓子恢他们几个,想再聊聊农业合作社的事儿。他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看法,但邓子恢还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下毛主席可恼了,直接跟邓子恢说,你的老观念,得用重炮轰一轰才行!
这话说得真够狠的,一般人早就低头认错了。但邓子恢就是邓子恢,那时候毛主席的威望已经高到不行了,就算面对着这么大的权威,邓子恢还是咬定自己的观点不放。
7月31号那天,毛主席在中央的会上,又一次对邓子恢提出了批评。他说,全国农业合作社的大势所趋,眼看就要火起来,但有些同志呢,就像是裹了小脚的女人,走起路来扭扭捏捏,这儿晃那儿摆的。他们还老抱怨别人,说走得太快了,这儿挑刺那儿评论的,抱怨个不停,忧虑多得没边儿,规矩也是定了一大堆。他们还觉得自己那套是对的,其实呢,根本不对,完全走偏了方向。
毛主席说话那是真有水平,说了老半天,句句都是指责。大伙儿心里都明白,他这回怼的是邓子恢。邓子恢啊,那可是经历过不少风雨的老革命了,都几十岁的人了,结果被毛主席比作“小脚女人”,这指责可真够狠的。
邓子恢压根儿没想过,就因为对一些事儿看法不一样,竟然会闹到这么僵。但他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干活,初心一点没变。到了1961年,全国大跃进那股子热劲儿已经过去了,毛主席也发觉合作社运动搞得太猛了,于是就开始着手调整经济政策。
在一次集会上,毛主席直接夸赞邓子恢,说那时候邓子恢同志真是倔强得很。邓子恢同志啊,为了让你改变想法,我可没少跟你聊。不过现在咱俩想法一致了,也没啥分歧了。你们要是小看邓子恢同志,那可真不行,人家现在做的是对的。
说着话呢,毛主席就朝会场里瞧了瞧,结果没看到邓子恢,就问:“邓老来了没啊?”那次开会,邓子恢来得稍微晚点,就坐在会议室最后面了。他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耳朵还有点聋,所以毛主席说的话他没听清楚。
大家伙儿都瞅着他,有的人还咧开嘴乐了。邓子恢转头问一旁的叶剑英元帅,说他们这是在乐呵啥呢?叶剑英告诉他,是笑你呢,因为毛主席刚夸了你。一听这话,邓子恢立马全神贯注地听起毛主席的讲话来。
毛主席问,农村工作部要找谁呀?还是得找邓老,他提的好多看法都挺在理的。那会儿,邓子恢心里头舒坦多了,也放松了不少。老一辈那些革命家的气概,还有他们干工作的那股劲儿,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