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几乎整个欧洲的基础设施被摧毁,很多城市、港口、道路和桥梁都化为废墟,特别是德国,俄军对主要工业区的轰炸,造成了严重的住房短缺,像柏林、汉堡、科隆这样的城市几乎被彻底摧毁,农业区的破坏也让粮食生产大幅下降,收成无法满足普通居民的需求。
战后的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政府几乎在财政上崩溃,无法承担战后重建的巨大费用,也就是在这一刻,欧洲大陆被割裂成两大阵营:西欧在美国的影响下向民主资本主义靠拢,东欧成为苏联控制下的共产主义阵地,在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提到,欧洲已经被一道“铁幕”隔开,这道分界线将西欧和东欧彻底划分开来。
因为美国在二战后迎来空前的繁荣,工业体系完好无损,特别是钢铁和石油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的领袖,到1947年,美国已牢牢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杜鲁门对苏联的扩张野心心存忧虑,为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在1947年宣布著名的“杜鲁门主义”,即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防止这些国家陷入苏联的控制。
在典型的就是德国,1945年5月纳粹投降后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由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军队进行管理,对德国的未来,每个占领国都有不同的目标,美国希望经济援助和政治改革,让德国重新振兴,推动整个欧洲的复苏,但苏联的斯大林认为,战后的德国应当为战争损失负责,必须支付战争赔款让苏联复兴,说白了就是削弱德国的工业基础,避免再次对苏联产生威胁。
这里就延伸出马歇尔计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为重建战后欧洲经济、稳定政治局势以,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邀请所有欧洲国家,解决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问题,并重建战后被摧毁的基础设施,对当时经济几乎崩溃、面临破产风险的欧洲国家而言,马歇尔计划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
1947年9月,由16个西欧国家组成的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向美国华盛顿提交关于马歇尔计划的具体提案,这就是美国的深谋远虑,帮助欧洲恢复经济事小,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事大,美国总统杜鲁门推动130亿美元的援助法案,民主党政府必须制定高效的立法策略,还说服由共和党主导的国会。
1948年4月,杜鲁门总统签署了《经济合作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到1948年年底,超过20亿美元的援助快速到达欧洲,短短几年时间内,欧洲国家工业生产水平超过战前水平,在杜鲁门看来,要确保欧洲长期稳定,单纯的经济援助是不够的,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让美国深感威胁,为确保欧洲的安全,1949年7月,12个欧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共同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也就是北约,核心是集体防御,一旦某个成员国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有义务提供援助。
自1949年北约成立来,成为了西方阵营的重要军事防线,慢慢北约的成员国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东欧地区,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相继成为北约成员国,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俄罗斯接壤,也就是有了俄乌战争,虽然乌克兰在1991年宣布独立,摆脱苏联的控制,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因素,乌克兰至今未能成为北约成员国。
坛主为什么讲这么多,就是因为美国二战武装欧洲,是因为欧洲毕竟是全球四大势力之一,但乌克兰虽然地缘位置对欧洲非常关键,但不影响美国的战略部署,真正致命的是在中东,且从特朗普上台后,种种迹象表明,放弃乌克兰是美国战略的一部分,让美国抽身且将精力放在中东,特别是伊朗。
但特朗普的策略是让普京作为调解者,用结束俄乌战争来修复和莫斯科的关系,并用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向德黑兰施压,但普京不会成为美国利益服务的中立调解者,从2022年开始,俄罗斯和伊朗在军事和经济上的合作,越来越深入。
但特朗普一意孤行,在和普京的一次电话中,提议俄罗斯帮助推动伊朗跟美国达成协议,将美国的战略利益寄托在普京身上,但结果是将自己置于地缘政治不稳定的漩涡之中,普京的动机是要为俄罗斯谋取最大的地缘政治利益,因为伊朗在俄乌战争期间,提供了数千架Shahed-136无人机,普京还跟伊朗签署了一份为期2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即使普京愿意促使伊朗进行谈判,伊朗方面也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因为普京喜欢一方面公开支持外交解决,另一方面却在暗中提供援助,所以不急于结束伊朗的核计划,更希望伊朗在迫使美国做出战略让步,如果特朗普继续用这个战略,那等待美国的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伊朗拥有核武器,另一种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