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的养老金可能领不回本!2025社保新政解读!

职场新宝典 2025-04-19 21:06:52

2025年什么消息是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就是最新实施的社保退休政策!延迟退休喊了那么多年,最终还是落实了,从社保缴纳年限和退休年龄都出现新规定,速度来看,一键收藏。

2025年1月1日起新的社保退休政策正式施行。主要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并且引入了引入弹性退休制度。

1、退休年龄改变

男性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逐步延迟至63周岁,每年延迟1-4个月(具体取决于出生年份)。

女性职工:原退休年龄50周岁的,如普通女工人,逐步延迟至55周岁。原退休年龄55周岁的,如女干部或专业技术岗,逐步延迟至58周岁147。

为了方便理解,举两个例子:

①1965年出生的男性,2025年退休时可能延迟1-3个月(如1965年1月出生者,退休年龄为60岁1个月)

②1975年出生的女职工(原50岁退休),2025年退休时可能延迟1-3个月(如1975年1月出生者,退休年龄为50岁1个月)。

2、弹性退休

当然也不一定得到了退休年龄才能退休,你可以自己选择是否要弹性退休,也就是提前退休。只要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了(注意在2025-2029年仍为15年),就可以自愿选择提前退休,但是最多也就是提前3年,而且你的年龄还不能低于原本定下的退休年龄,也就是原本的男60岁、女50/55岁。

3. 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调整

2025-2029年:仍为15年(未调整)。

2030年起: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增加6个月,比如2030年需要15.5年,2031年需要16年,直至2039年达20年。

4. 医保缴费年限要求

养老保险与医保分开计算:2025年养老保险仍只需15年即可退休,但医保要求可能更高(如部分地区要求男性30年、女性25年)。

若医保未缴满年限,可选择:继续缴费至符合要求;一次性补缴差额;转为城乡居民医保。

可以说新生儿数目逐年降低,总人口负增长后,延迟退休的实施是毫不令人意外的。我们需要担心的是,社保缴纳时间越来越长,退休年龄也在延后,那么我们在退休后,养老金能不能领回本,社保值不值得我们缴纳?

现在中国社保体系采用的是“现收现付”的模式,也就是现在当前在职人员的缴费用于支付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社会人口开始少子化+老龄化加剧,这一模式面临很严重的问题:

缴费人数减少:2023年出生人口仅902万,创历史新低,未来劳动力规模将持续萎缩。

领钱人数激增:2035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30%以上。

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目前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约40%-5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最低55%,未来可能进一步降低。

这意味着,未来的年轻人缴纳的社保可能难以支撑庞大的退休群体,养老金支付压力将越来越大。

图源:付业兴插画

延迟退休的本质是让个人承担更多养老责任。延迟退休的核心逻辑是“少领几年、多缴几年”,以缓解养老金池子的压力。但这对普通劳动者意味着:

工作年限延长:原本60岁就可以退休的男性可能要到63岁甚至更晚才能领取养老金。

缴费时间增加:2030年后,最低缴费年限将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个人负担会加重。

健康与就业风险:50岁以上的劳动者面临职场歧视,实际上35岁就可能会面临失业,能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直到退休年龄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决定了“多缴不一定多得”:

养老金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的,前者与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后者取决于个人缴费积累。

如果延迟退休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缓慢(就比如现在的经济下行阶段),实际领取金额的购买力就会缩水。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社保是不是还值得缴纳呢?怎样才能够回本呢?

假设一名男性职工:

月薪1万元,按60%基数,也就是6000元来缴纳社保(实际很多企业按最低档缴)。

缴费30年,6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6000×8%×12×30)÷139≈1240元/月。

基础养老金≈(社平工资+6000)÷2×30×1%≈假设社平工资8000元,则≈2100元/月。

合计3340元/月,年领4万元。

若其个人缴费总额约6000×20%(养老+医疗)×12×30=43.2万元,则回本时间≈10.8年。

这些计算还没考虑通货膨胀和利率,的确政策等其他因素,可以先暂时作为参考。

但是如果延迟到63岁才能退休,那最起码你得活到74岁才能够回本。这还是养老金算比较多的情况,有很多地区月养老金可能也就1000多点。

尽管延迟退休和缴费年限延长降低了社保的“性价比”,但不得不说社保还是养老的底层保障,尤其是医保,还是得交,医保比较有用。如果选择完全弃缴,那风险就有点大了,但是如果只想依赖社保也不现实。未来的养老模式必然是“社保+商业保险+个人储蓄”的三支柱组合。好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规划,才能避免老年陷入经济困境。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