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这位专门扮演毛主席的演员曾经说过:“能有机会演毛主席,我真是感到特别骄傲。我希望能拍出整整一百部关于毛主席的电影或者作品!”
但挺让人难过的是,古月心中的那个期盼,到最后也没能成真。
2005年7月2号那天,古月因为心脏突然出了问题,就这么走了,享年68岁。他这一辈子啊,演了整整八十五部跟毛主席有关的电影和电视剧。没想到,就这样带着没能继续塑造毛主席角色的遗憾,古月的一生匆匆结束了。
1978年那会儿,古月跟“扮演毛主席的演员”这个角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候,毛主席已经离开大家两年了,老百姓心里还是特别想念他。大家心里都盼着,能通过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再瞅瞅毛主席那耀眼的风采,了解他不一般的人生经历。
那年头,文化部发了个通知,说要在全国范围内找能演毛主席的特别演员。那时候的古月呢,已经是昆明军区管文化的科长了。
以前就有人提到过,他长得特别像毛主席。所以,当看到那个通知的时候,他心里不由得动起了“去参加选举”的念头。
但没过多久,古月自个儿就把这个念头给推翻了。他心里琢磨着,自己毕竟不是专业学表演的,更何况要扮演的是咱们伟大的开国领袖。要是演得不到位,不光自己脸上无光,还会给伟人的形象抹黑呢。
不过,就在古月有些打退堂鼓的时候,一个人的现身却让他下定了参赛的决心。这个人,就是当时担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胡可。
那天,胡可来到昆明军区文化部进行考察,碰巧是由古月来接待他。俩人一打照面,胡可就呆住了,紧接着就忍不住直呼:“简直一模一样啊!”
那次碰面没过多久,胡可就亲自上门去找古月聊聊,说想让古月参加毛主席特型演员的选拔。古月呢,他其实并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也坦诚地说了说自己的担心。
胡可给古月打气说:“演技嘛,那是可以慢慢磨练出来的!”而且,他的妻子也非常赞同他去竞选这个角色,要知道,能演毛主席,可不是谁都有这个机会的。
古月琢磨了好一阵子,最后还是点头同意报名参加了。
古月对待这事儿特别上心,就为了拍张定妆照片,他专门跑到了云南省话剧团去试衣服。当他换上了话剧团里毛主席的那一身行头,开始化妆那会儿,连化妆的老师傅都一个劲儿地夸他:“嘿,你这一扮上,比我们团里演毛主席的演员还像呢!”
这张照片,作为最终的妆容定格,被送到了叶剑英元帅面前,摆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那时候,摆满了二十多张报名者的照片,叶剑英元帅拿起放大镜,一张张地认真端详起来。当他翻到古月的照片时,叶帅眼睛一亮,直接说:“真像,简直和毛主席一模一样,就选他来演这个角色吧!”
讲完之后,叶剑英元帅拿起笔,在古月照片的背面轻轻勾勒了一个圆圈,就这样,古月与“毛主席”这个角色结下了一段特别的情谊。这事说来也挺奇妙,一个圈,就像是一根无形的线,把古月和毛主席的形象紧紧连在了一起。从那以后,古月的生活轨迹似乎就注定了要与这个角色有着不解之缘。没有华丽的开场,也没有刻意的安排,一切就像是命运的巧妙布局。叶剑英元帅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古月的一种认可,更是为他开启了一扇通往历史角色的大门。古月也因此踏上了扮演毛主席的道路,开始了与这个角色深深的交织与融合。
听到好消息的古月特别激动,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全力把毛主席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绝对不能对不起组织的信任。
说起来,古月演毛主席那会儿,可真不是一帆风顺。毕竟他没演过这种大角色,一面对镜头,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每次一开始拍,动作不是显得特别生硬,就是台词念得磕磕绊绊的。
拍了好几次,导演听着那一次次“咔嚓”声,心里头的火儿是越烧越旺,忍不住嘟囔:“你这脸,咋就长这样呢!”导演一脸恼火,边上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个个摇头叹气。古月看在眼里,心里头那个愧疚啊,就跟被大石头压着似的。
但想要成功,没啥偷懒的法子,一旦决定了,那就得踏踏实实去干,尽全力把它做好。
要演好毛主席这个角色,古月可真是下了一番苦功。他不停地琢磨毛主席的表情动作,还有说话的那种味儿,并且主动去找那些有经验的老前辈们请教,希望能把角色演得更到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适应,古月慢慢变得自信起来,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那部《西安事变》。拍摄过程挺顺利的,他也算是跨过了这个重要的门槛。
他的付出终归有了回报,电影一上映,观众们都被深深打动。大家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切、生动的他,不再是荧幕上的角色,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面对大家的夸赞,古月始终保持着低调的态度。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成了大家的焦点,身边总是围着不少人。但成名后的古月,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反而对自己更加苛刻了。
要想把毛主席的形象演得活灵活现,古月可真是下了大力气,特别是他先拿“说话腔调”开了刀。毕竟,古月自己是湖北人,而毛主席呢,是地道的湖南人,他俩说话那调调,简直是南辕北辙,差别大了去了。古月深知,要演好毛主席,这口音问题非得解决不可。他开始刻苦练习,一遍遍地模仿毛主席的湖南口音,力求做到惟妙惟肖。虽然自己本身是湖北人,但古月并没有因此退缩,反而更加用心地去琢磨、去体会,想把每一个细节都拿捏到位。就这样,古月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克服了口音上的难关,让自己的表演更加贴近毛主席的真实形象。
为了这个目的,古月专门去了毛主席的家乡,他在那儿住了一段时间,和乡亲们一起吃饭生活,好好体验了一把当地的风俗习惯。在那段时间里,古月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访客,而是真正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他和村民们一起分享饭菜,参与日常的活动,用心去体会那里的每一个细节。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毛主席家乡的文化和传统。古月知道,只有真正走进这片土地,才能真正理解这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不仅仅是在观察,更是在感受和体验。这样的经历,让他对毛主席的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说来也巧,古月竟然真的把湖南话学了个十足十,不熟悉的人见到了,肯定以为他就是地道的湖南本地人。不光如此,古月还特别钻研了毛主席的吃食喜好,尤其是毛主席对辣椒那叫一个情有独钟,就连红烧肉里头也得放上辣椒才行。
古月平时根本吃不了辣,但为了能在戏里演好毛主席吃辣时那种从容不迫的样子,他开始下决心练习吃辣椒。他明白,要演得真实,就得从生活细节上下功夫。于是,古月一点点地尝试着吃辣,希望能逐渐适应那种刺激的味道。每次练习,他都咬牙坚持,只为了能在镜头前展现出毛主席的那种淡定与豪迈。就这样,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古月渐渐提高了自己对辣的忍耐力。他的付出,只为了能在演出时,让观众看到一个更加生动、真实的毛主席形象。
刚开始那会儿,古月每尝一口辣椒,就得赶紧灌一口凉水,即便如此,那辣劲儿还是让他额头上直冒细汗,整张脸红得跟苹果似的。可古月就是倔,硬是挺了下来。这么一来二去的,古月竟落下了个不轻不重的胃病。
说口音、吃辣这些,其实都只是古月下功夫扮演毛主席的一小部分。他得把毛主席在不同时期的样子都演得活灵活现。比如毛主席年轻那会儿,英姿勃发,充满了朝气和力量;到了革命时期,那叫一个慷慨激昂,指挥若定;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变得沉稳内敛,特别有领袖风范。
要演好毛主席,古月得抓住每个时期的独特气质,把那时候主席的神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所以呀,每次接新戏,古月都会根据角色所处的时代特点,好好调整自己,特别是体重这块儿,得严格把控。
拍《四渡赤水》电影那会儿,毛主席和战士们可真是吃了不少苦,整天在野外风吹日晒,连顿饭都吃不饱,所以毛主席那段时间瘦了不少。但演毛主席的古月呢,却比导演要求的体重多了二十多斤。导演一看,立马下了个硬指标:“一个月内,你必须得把体重减下来!”
古月为了准备角色,开始动起来,并且大幅减少了饭量。他的一日三餐变得特别简单,几乎顿顿都是青菜。这么吃下来,他的胃都开始不舒服,时不时反酸。妻子看在眼里,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挺心疼他的。但古月却跟妻子说:“只要能把我心中的毛主席演得像模像样,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是值得的!”
话说回来,古月为了满足导演的高要求,真的是拼了老命,简直就是自我挑战到了极致。拍完那部电影后,他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接到了新任务——《父亲》的剧本,这次要演的是六十多岁的毛主席。为了贴合角色,古月又狠下心来,在短短一个月内硬是给自己增重了二十多斤。
那时候,古月可是个劲儿往高热量食物上使的人,啥热量高就吃啥,肉也是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他这么做,可不是为了细细品味食物的美味,纯粹就是为了让自己多长点肉,增肥才是他的目标。
古月真的特别拼,这一点在圈子里是大家都知道的。就算是寒冬腊月,要拍水下镜头,他也硬是自己上,绝不找替身。拍那一场戏的时候,他就像是刚从冰洞里走出来一样,全身湿透,冷得不行。结果拍完后,他就因为受了寒,病倒了,还发了高烧。
古月特别下功夫去钻研毛主席的书法,因此,在很多影视作品里,凡是出现毛主席写字的镜头,其实都是由古月亲笔完成的。这些镜头真实到连要求极高的导演都挑不出一点瑕疵来。
从1979年起,古月的生活就好像完全围绕着扮演毛主席展开了,他对此感到非常自豪和光荣。在那之后,古月就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饰演毛主席的角色中。在他看来,能够有机会去演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一件极其荣耀和有意义的事情。他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也收获了很多的认可和赞誉。总之,从那个时候开始,古月就把饰演毛主席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并且乐在其中。
古月凭借出色的演技,赢得了极高的荣誉,他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收获无数的赞美和认可。这让他在演艺界风光无限,备受瞩目。
不过,古月心里头挺平静的,他老跟妻子念叨:“大伙儿心里头真正念叨的是毛主席,可不是我!”有了这份明白事儿的态度,古月始终都保持着低调谦虚。
古月的表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还深深触动了毛主席家人的心。记得那时候,古月在河北忙着拍《走出西柏坡》这部戏,巧的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也正好在河北。一听说剧组在拍戏,李讷就特地抽出空来,到剧组探班看看。
那天,古月还没换上西装,李讷一瞧见他,整个人都呆了。那感觉就像突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老爸。情感一下子涌上心头,李讷没忍住,径直上前抱住了古月,就好像真的抱住了自己的老爸一样。她声音带着哭腔说:“您真的太像我爸爸了!”
古月被李讷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他温柔地抚了抚李讷的背。那一天,李讷拉着古月不停地聊着,跟他说起了好多自己和老爸之间的往事,聊着聊着,眼泪就忍不住一次次地掉下来。
离别之际,李讷再次朝古月深深地弯下腰,鞠了个躬。这一举动,不光体现了她对古月的敬重,还有对他精湛演技的认可,更蕴含了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
说起来,不光是李讷有看法,有次记者采访毛新宇,就直接问他们家里人,觉得哪个演员演的毛主席最传神。
毛新宇讲道,说实话,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过在我们家里人看来,古月老师在外貌和气质上跟某位伟人更为接近。
说起来,古月火了以后,身边那可是诱惑不断。但他心里有杆秤,始终守着最开始的那份信念。除了演毛主席,别的角色他一律不接,这种执着劲儿,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
2005年的时候,已经68岁的古月大爷参与了电影《风起云涌》的拍摄,这次,他再次扮演了毛主席,这可是他第85次演这个角色了。离他自己定的演100次毛主席的小目标,就差15次了。
真没想到,就在那一年的7月2号,古月突然遭遇了心肌梗塞。尽管医生们拼尽全力进行抢救,可古月还是急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演艺生涯也因此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不得不遗憾地宣告结束。
说起来,这些年我们在电视上见过不少演毛主席的演员,但能演得比古月还好的,那真是屈指可数。毕竟,大多数人演毛主席只是他们众多角色中的一个,可古月这辈子,就专心演了这一位伟大人物。
有人觉得古月演毛主席演得太像了,甚至猜测他和毛主席之间可能有亲戚关系。但古月本人对此事直接做了回应,他说:“这纯粹是瞎扯!”
说起来,古月其实是个孤儿。他小时候,爸妈就都不在了,他和姐姐是在孤儿院里长大的。他本来姓胡,但为了好记,他就把姓给拆开,用了“古月”这个名字当艺名。
大家都说,古月老师的演技那可不是盖的,真的可以说是刻进了人们心里。想想看,要是古月老师没走得那么早,他肯定能给我们留下更多让人难忘的毛主席角色。
可话说回来,人生路上谁没有点遗憾呢?古月老师是这样,咱们观众心里头也是觉得挺惋惜的。像古月老师这么出色的演员,真的是让人难以忘怀,应该一直被大家记在心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