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式军装佩戴的军兵种领章标志极为复杂,现代人几乎一无所知

逗逗娱 2025-04-29 09:38:44

从1955年10月到1965年6月,解放军在这十年间推行了军衔制度,并为各个军种和兵种设计了不同的领章标识,以便区分军人的专业类别。然而,这些标识设计得过于复杂和精细,不仅当时很多人难以理解,如今的人们更是对此知之甚少。仅凭军衔标志的外观,人们或许能勉强辨认出少数几个军种或兵种,但整体上仍然模糊不清。

在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五个主要军种和十几个兵种,每个军种和兵种都有独特的领章标识。军官制服上的肩章用来区分军衔等级,如元帅、将官、校官和尉官,而领章上的图案则用于标明所属军种和具体职能。由于当时军种和兵种众多,领章上的标识种类繁多,样式各异。特别是同一军种或兵种内部也存在多种不同的领章标识,使得这些徽章显得复杂且难以辨认。

即使你不是军人,也能通过军服上的徽章大致判断出所属兵种。比如,方向盘标志代表汽车兵,坦克图标意味着装甲兵,红十字则表明是医疗兵,而锚链图案自然就是海军的象征。这些独特的符号设计,让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军事单位。

然而,某些军种和兵种的领章设计图案让人难以一眼看明白,需要费些心思才能理解。比如,炮兵的领章上是两根交叉的“古代炮管”,技术兵则是两根交叉的“钳子和扳手”,体工队用的是两根交叉的“宝剑和画戟”,防化兵的图案是“火焰喷射器”,而无线电报务员的标志则是“天线电波”。这些设计虽然各有特色,但初次接触时确实让人感到困惑。

过去,各个军种和兵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徽章设计,甚至在同一个兵种内部也存在多种不同的标志。例如,文体兵中,文工团、体工队、仪仗队和军乐团各有其专属的领章图案;医务兵则区分出军医和兽医的不同标识。这些繁多的领章设计,具体数量恐怕难以确切统计,可能永远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1958年起,解放军的制服设计有所改动,军官在日常穿着中不再需要佩戴肩章,只需在领子上展示军衔标志。这意味着之前的军种或兵种标识领章被替换为军衔领章。不过,当军官出席阅兵、正式仪式或其他重要活动时,仍需按规定佩戴肩章,并在领章上展示相应的军种或兵种标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