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位诗人可以超过毛主席?既有政治才干,又有军事水平

逗逗娱 2025-02-24 10:34:30
前言

1973年的时候,毛主席都80岁高龄了,他写下了自己平生最后一首诗,就是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这年冬天,毛主席吩咐工作人员,把他一辈子写的所有诗词都重新整理一遍,还得抄下来。之后,毛主席就一个一个地核对,再进行修改。最后,工作人员又重新抄写了一遍。

能看出来,毛主席都到了耄耋之年了,他好像特别想把自己写的所有诗都留给后人,这就像是在对自己的一生做个总结。

当然了,光从“诗人”这个角度看,毛主席的诗词那可是超一流的水平,重新整理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那问题就来了,毛主席诗词里出名的也就那么几首,他的诗词到底厉害在哪儿?

笔者觉得,要全面解读毛主席的诗词,有三点。

【一,诗词并不是他的“专长”】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里,有许多人对毛主席诗词做过评价。

就像诗坛泰斗柳亚子说的:“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这就是在讲,毛主席的诗词要比苏轼、辛弃疾他们的强。

元帅诗人陈毅对毛主席的诗词也有过这样的评价:“妙语拈来着眼高,诗词大国推盟主。”

不过,我,更偏爱著名文人郭沫若先生的评价。郭沫若先生讲毛泽东“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这啥意思?就是说,诗词对毛主席来讲也就是个业余爱好,可就算是业余搞搞,那也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

我觉得这个评价好得不能再好了。

没错,事实就是这样的。

在红军到达陕北之前,或者说在重庆谈判之前,全中国几乎没多少人晓得毛主席会写诗嘞。

那时候,大家都晓得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蒋介石,成天在报纸上误导民众,把毛泽东说成是“山大王”。就因为这样,没多少人能想到,毛泽东还是个诗人。

有三个人,应该是把毛主席是“诗人”这件事推广到全国的人。

第一个人,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1936年,毛主席长征到了陕北保安之后,斯诺就对毛主席做了一次很系统的采访,毛主席,就把自己的事儿全跟斯诺说了。

同时,也跟斯诺谈到了他写的诗词。最后还送了一首《七律·长征》给斯诺,斯诺就把这首诗登在了杂志上,还放在他的《西行漫记》里。斯诺写道:“我拿毛泽东主席写的一首旧体诗来收尾。”

打这以后,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人们都特别惊奇地发觉,中共的领袖毛泽东居然会写诗,而且写得相当不错!

第二个人叫做冯雪峰。

冯雪峰在当代是很有名的作家。在革命早期,冯雪峰可是毛主席和鲁迅先生之间频繁联系的桥梁。

1934年的时候,冯雪峰到江西瑞金去了。他跟毛主席讲,鲁迅可喜欢毛主席写的诗词了,特别是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创作的那些诗词。不得不说,冯雪峰和鲁迅先生那可是毛主席最早的一批读者。

第三个人正是柳亚子。

柳亚子跟毛主席在广州那时候就认识了。就像诗里说的“索句渝州也正黄”,1945年,毛主席在重庆碰到老朋友柳亚子。柳亚子向毛主席要词,毛主席哪好意思拒绝,可当时又没灵感现场写,就把以前写的《沁园春·雪》抄了一份给柳亚子。

没想到,柳亚子一看到这首词,就惊得不行。他自己太兴奋了,就想尽办法把这词给发表出去了。嘿,这一下可不得了,在重庆引起了轩然大波。

【二、毛主席是集大成者】

著名学者梁漱溟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可不只是一个毛泽东,而是有好几个毛泽东。”

就是说,毛主席那可是全方面的天才!历史给毛主席戴的桂冠可不少,像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还有战略家、哲学家、理论家和诗人这些!

在中国历史上也好,在全世界范围也罢,这都是独一无二的。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可自信,他列出好多古代帝王,还说那些帝王文采不咋地!这可不是骄傲,这就是一种自信。

毛主席提到过的帝王,咱就不再多说。

不妨瞧瞧毛主席喜爱的曹操,曹操在历史上,首先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关键他还是个诗人。所以毛主席挺敬佩曹操的,甚至想要给曹操“翻案”,说他可不像戏剧里演的那么奸诈。

那可不,从古至今,英雄之间都是相互欣赏的。毛主席看重曹操,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的文采特别棒。就单说那一首《短歌行》,就完全有资格流传千秋万代了,更别说还有《观沧海》和《龟虽寿》。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展现出多方面的才华。这些人,有的既是政治家、军事家,还能是思想家、哲学家,或者是文学家。可几乎没谁能像毛主席一样,在这几个方面都同时达到让人信服的程度。

除了曹操,还有谁能有全方位的才气?

在宋代的词人里,辛弃疾称得上是诗人当中政治和军事才能相当出众的人物之一。他年轻的时候就在疆场上纵横驰骋,抗击金兵。从疆场南归之后,他的壮志依然没有消减,满心都想着收复中原。

另外,南唐后主李煜也是个很有创作才华的人。他可是一代词家,被后人夸得很厉害。不过,真要严格地讲,他可不能算是政治家。他,就只是坐等着享受父亲打下的家业,既没为开拓疆土出过一点力,连一寸土地都守不住。

所以总体说来,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诗人里,毛主席那可是全方位天才中的头一人,这好像已经不容置疑了。

就诗歌自身来说,诗品源自人品。

1945年的时候,毛主席在重庆。有一次聚会,诗人徐迟就向毛主席请教作诗的方法。毛主席稍微思考了一下,就给徐迟题了“诗言志”这三个大字。

毛主席的诗词一直有着沉雄、豪放、慷慨、悲壮的气势,这就不得不提到毛主席诗词最为伟大的地方了。

我觉得,毛主席特别伟大。为啥这么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每一个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毛主席都有诗作诞生,这就叫“诗史合一”。

【三、“诗史合一”】

身为作家、诗人,肯定特别看重自己的作品体系。我觉得,这就是毛主席到了晚年要整理自己全部诗作的一个原因,他也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整套诗集。

毛主席不能算高产诗人,就拿胡乔木主编的《毛泽东诗词全编》来说,里面才67首,再加上其他收集的,撑死了也就100首左右。

但就这100多首,这可不单单是毛主席个人的“成长史”,更是对中国革命艰苦历程的记录。

在懵懂的童年时光:

毛主席写了《五言·井赞》《咏蛙》这些作品,这说明他打小就有冲破封建枷锁、追求创新的精神。

年轻的时候:

毛主席一心追求真理,急切想要救国救民。他写了《送纵宇一郎东行》,在领导农民运动的时候,还写出了“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样的名句。

在艰苦困难的时候:

毛主席登上井冈山之后,从秋收起义开始,一直到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这段时间里,在他公开的50首诗作当中,有9首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1927年春天的时候,北伐局势不断变化,毛主席心里就有不好的感觉了,他写道:“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而且他还用“黄洋界上炮声隆”来记下那伟大的事儿。

在苏区的艰苦岁月里,毛主席只要一听到前方打了大胜仗,就忍不住激动地写诗,像“战地黄花分外香”这样的诗句都已经流传很久。

长征那时候,可是毛主席军事生涯最牛的巅峰期。他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得那叫一个绝,一下子就把中国革命给挽救了。在他写的诗词里,有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般充满激情的句子,还有像“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样透着悲壮的,更有“三军过后尽开颜”所表达的那种喜悦。

革命探索的时期:

毛主席身处稳定环境时,大多都在思索革命未来的方向。1936年之后就很少写诗了,除了《沁园春·雪》,还有给丁玲写过一首之外,基本就没再写了。在1941年写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里,毛主席说:“岸英让我写诗,可我一点写诗的兴致都没有,所以写不出来。”

慷慨激昂的时候:

从抗日战争一路到解放战争,毛主席稳坐中军帐指挥,心里头的主意那是多得很。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他还没忘了写诗。他写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可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努力建设的时候: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同样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在社会主义过渡阶段,毛主席写下了《卜算子·咏梅》来赞颂中国一片欣欣向荣的面貌。病好之后,他还创作了“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这样的诗句。

横眉冷对的时候:

东西方冷战对峙,国内外局势波谲云诡、变幻无常,毛主席可一点都不慌。他有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写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还写了“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另外还有“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毛主席的伟大之处可不只在于他是个“诗人”,关键是他通过自己的诗歌,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这财富足够流传上百年、上千年!

这是英雄的史诗,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筑就的精神丰碑!

【后记】

毛主席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那真是怎么说都说不完。

有人讲,毛主席的诗词里,大家都知道的不就两首《沁园春》嘛。可实际上,毛主席那些没多少人知道的诗词,那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就是没被大家传开罢了。

像《七绝·屈原》,还有《菩萨蛮 大柏地》,那可都是很棒的词!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