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老来难”:困境与优思

煮茶评文化 2025-02-05 19:25:03

“老来难,老来难,劝人莫把老人嫌。当初只嫌别人老,如今轮到我头前。”这首传唱已久的《老来难》道尽了岁月的沧桑与暮年的无奈。在现代社会,尽管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但“老来难”的问题却以新的形式呈现,困扰着无数老人及其家庭。

现代“老来难”,难在经济保障的不稳定。在传统农耕社会,土地是农民养老的根本保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人依靠土地产出,基本能维持简单的生活。然而,步入现代社会,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土地流转,传统的土地养老模式逐渐式微。对于城市老人而言,退休金虽能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但面对日益上涨的物价,尤其是医疗费用,往往捉襟见肘。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地区的养老金替代率较低,难以满足老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一些老人为了节省开支,不得不节衣缩食,在生活品质和经济压力之间艰难平衡,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如影随形。

养老模式的转变,也给现代老人带来诸多难题。过去,“养儿防老”是主流的养老观念,“父母在,不远游”,子女在身边侍奉左右,尽享天伦之乐。像《论语》中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强调的不仅是物质供养,更有精神陪伴。但如今,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年轻人为了事业发展,常常远离家乡,异地工作生活。空巢老人数量日益增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生病时无人照料,孤独时无人倾诉。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虽在不断发展,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养老机构存在设施简陋、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无法真正满足老人的身心需求。

健康问题是现代“老来难”的又一痛点。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各种疾病接踵而至。“人到七十古来稀”,如今,人均寿命虽大幅延长,但老年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不仅给老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长期的治疗和护理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为严峻的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即使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老人在就医过程中也常面临挂号难、候诊时间长等困扰,奔波于各个科室之间,身心俱疲。

社会融入的困境,同样让现代老人感到艰难。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社会日新月异。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事物层出不穷。对于许多老人来说,这些新技术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他们难以适应线上支付、网上预约等便捷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碰壁。在公共场合,因不会使用自助设备而被工作人员催促,甚至遭受异样眼光,这无疑伤害了老人的自尊心,让他们在社会中逐渐边缘化,失去了参与感和价值感。

现代“老来难”是经济、社会、家庭、健康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应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社会应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家庭要传承孝道文化,在忙碌生活中不忘给予老人关心与陪伴;老人自身也需不断学习,积极适应社会变化,保持乐观心态。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让“老来难”不再成为社会之痛。

0 阅读:2

煮茶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