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口院的旧时光

煮茶评文化 2025-02-06 19:26:48

在记忆深处,总有那么一方天地,承载着童年的欢笑与懵懂,编织着岁月的温暖与质朴。于我而言,那便是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的牲口院。它虽没有华丽的模样,却满是生活的烟火,每当忆起,乡愁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走进牲口院,首先闯入鼻腔的,是那股独特的味道,草料的清香、牲畜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交织在一起,那是专属于乡村岁月的味道。院子不大,却井然有序。几间低矮的土坯房,错落分布,里面住着生产队的“宝贝们”——牛、马、驴。它们或是安静地咀嚼着草料,或是偶尔发出几声嘶鸣,打破乡村午后的宁静。

儿时的我,最喜欢跟着爷爷去牲口院。爷爷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每天天还未亮,便会去牲口院照料这些牲畜。我总是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他身后。清晨的牲口院,被一层薄雾笼罩,影影绰绰,仿若仙境。爷爷熟练地拿起扫帚,清扫着牲口圈,我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那些牲口,它们的眼睛又大又亮,我时常会伸手去摸摸它们柔软的鼻子,它们也不生气,只是温顺地眨眨眼睛。

夏日的午后,牲口院是纳凉的好去处。村里的老人们,摇着蒲扇,聚在牲口院的大树下,谈天说地。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有时会偷偷揪一把青草,去逗弄那些牲口。有一次,我拿着一根长长的青草,想去喂那头老黄牛,却不小心被它长长的舌头一卷,吓得我哇哇大哭。老人们闻声赶来,看到我狼狈的模样,不禁哈哈大笑,一边安慰我,一边教我如何与牲口相处。从那以后,我对这些看似温顺的大家伙,多了几分敬畏。

牲口院,也是生产队重要的劳作枢纽。农忙时节,天还未亮,社员们便聚集在牲口院,套上马车,赶着牛马,奔赴田间地头。那场面,热闹非凡。牲口们在主人的吆喝声中,迈着稳健的步伐,拉着沉重的农具,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爷爷坐在牛车上,手中的鞭子轻轻一挥,牛便听话地前行。我坐在车上,感受着乡村的微风,看着两旁的田野,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记得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整个牲口院被白雪覆盖,宛如童话世界。我和小伙伴们在牲口院的空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院子上空。而那些牲口们,则安静地待在温暖的圈舍里,透过窗户,看着我们玩耍。玩累了,我们便躲进牲口院的小屋里,围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生产队的艰辛创业,有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也有乡村的古老传说,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对这片土地多了一份了解,多了一份眷恋。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队逐渐解散,牲口院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曾经的土坯房,有的已经坍塌,只剩下断壁残垣;曾经的大树,也被砍伐,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树桩。每次回到老家,路过那片荒废的牲口院,心中总是感慨万千。那些曾经的人和事,仿佛还在眼前,却已渐行渐远。

如今,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在繁华的都市中忙碌奔波。但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想起六七十年代生产队的牲口院,想起爷爷慈祥的笑容,想起那些温暖的午后和欢乐的时光。它就像一首悠扬的老歌,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回荡在我的心间,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乡愁记忆。

0 阅读:3

煮茶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