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四川省国资监管的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投集团)纪委副书记杨超在家中突然自杀身亡。此事在网上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然而,有关部门对杨超自杀的原因三缄其口,集团频年爆出的腐败丑闻也让外界对此次突发事件充满猜疑。
8月26日中午,川投集团纪委副书记杨超在家中上吊自杀身亡,遗体已被送往殡仪馆。这一消息在网上迅速传开后,多家媒体记者纷纷求证。然而川投集团对此仅表示确认杨超自杀,但未透露更多细节。成都市公安部门也未对记者置评。
四川省政府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投集团属该委监管范围,但杨超自杀一事由省纪委主管,不在国资委管辖范围内。省纪委也未对外通报详情。在信息封锁下,杨超突然自杀的原因成为外界热议话题。
多方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官方没有正面回应,但川投集团近年来频繁出现腐败丑闻。自2014年以来,该集团先后有3任董事长、1名副总接连落马,均涉嫌严重渎职腐败。此外,集团多名高管也陆续被查。
2014年,时任川投集团董事长黄顺福被调查,后以受贿罪被判刑。2019年,继任董事长刘国强也因受贿被判十年有期徒刑。2022年,第三任董事长刘体斌再被立案调查。除董事长外,2022年集团原副总杜虹也被调查,2023年被开除党籍并提起公诉。
在此背景下,杨超突然死亡的消息无疑令外界对背后隐情充满猜疑。有分析认为,鉴于川投集团深层次的腐败问题,杨超作为纪委副书记,或许掌握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消息,这可能与其突然离奇有关。
但是由于信息封锁,外界无法确定杨超之死是否与集团腐败问题有直接关联。有人呼吁有关部门应该披露真相,还公道自杀者,也有人认为此事绝不简单,或涉及更大的权力黑幕。
无论如何,此事折射出国企反腐监管仍存在漏洞,任何腐败问题都可能烂尾。有专家指出,像川投集团这样频出事端的国企,必须从根本上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增强监管力度,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运行。
希望有关当局能就杨超之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时,也应当反思国企监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