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志愿军的司令员,为何没有考虑刘伯承?不是不用,是不能用

沐言体育 2025-04-18 17:22:04

上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战云密布,新生不久的新中国正面临着不得不进行一场立国之战的现实。

许多人都注意到:决定志愿军总司令人选时,第二野战军代表人物,军中公认的擅长军事指挥的名将刘伯承,并没有被列入考虑对象中。

这究竟是为何?

身经百战,身负重伤

刘伯承,这位被称为“军神”的传奇将领,在新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护国战争到解放战争,他凭借出色的智慧才能和过人的军事指挥,确立了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但所有的辉煌成就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代价,刘伯承的身体在这些年的战争中早已伤痕累累。

1916年,在攻打丰都城时,一枚子弹从右侧太阳穴打入,直接将右眼击中,情况十分危急。当时部队医疗水平比较落后,无法进行治疗。

最后只得几经辗转,把刘伯承带到城里找厉害的医生治疗,在那样的情况下,多耽误一刻,刘伯承可能就会因为伤口感染死掉,好在他比较幸运,遇到了德国来的医生。

德国医生处理过很多种像他这样的情况,这让大家不由得放下心来。但是好不容易开始了治疗,刘伯承又与医生发生了争执。

原来是医生要坚持打麻药,而刘伯承不愿。主要是因为当时麻药技术并没有如今这么发达,而刘伯承的伤口又挨着大脑,打了麻药之后可能会有很多后遗症,比如脑袋可能会不太清醒。

但刘伯承作为一个部队的指挥员,如果脑子不清醒,那他就可能会做出错误决定,这对一个军队是极为致命的。

他正是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坚决不同意,医生最后拗不过他的请求,只得在无麻药的情况下展开手术。

由于伤势比较重,且几经辗转,伤口早已化脓,所以这场手术整整持续了三个小时,刘伯承强忍着钻心的疼痛,甚至还清醒的数着医生在自己眼眶割了72刀。

这般强大的意志让医生很是佩服,夸赞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他的右眼从此失明,需要佩戴假体,而颅骨残留弹片也经常会引发周期性疼痛。除了眼部,刘伯承身体其他部位也多次受伤。

1923年9月,为了争夺川蜀地区控制权,熊克武麾下的川一军,与杨森,刘湘率领的川二军爆发了战争。

作为东路总指挥的刘伯承,率领第五师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当他端着望远镜观察敌情时,突然一记冷枪向他袭来,打中了他右腿大动脉,众人立刻将其送往医院。

医生检查后,认为他右腿失血过多,而且伤口感染严重,要截肢才能保住姓名。刘伯承坚决不同意:“不能截肢!截了肢,以后就不能打仗了!”

医生只得采取保守治疗,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伯承的右腿伤势居然奇迹般好转,让医生感慨:“这真是个奇迹!”

据统计,刘伯承一生中先后九次负伤,包括头部一次,右眼一次,右手一次,左臀部一次,左腿一次,左脚两次,右腿两次。

这些伤年轻的时候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身体的衰老,让这些伤口在寒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愈发难以忍受。

而朝鲜半岛气候寒冷,尤其是到了冬季,那刺骨的寒风和湿气极易引发旧伤的疼痛与不适。

对于一位需要长时间作战指挥,频繁进行战略部署的总司令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战争最为紧张的时刻,指挥官的身体状况起着关键作用,任何一个细微的健康问题都可能对战场上的决策产生影响。

所以,从客观上来讲,刘伯承的身体状况俨然已经不适合担任如此高强度的职务。另外他的精神状态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方面。

历经多年,他始终在前线指挥作战,精神一直是高度紧张,长久的高强度工作致使他的心理状态已近极限。

在解放战争之后,总算有了能稍作放松的机会,若此刻再派他上前线,去应对新的高强度任务,很可能会给其身心健康带来更多压力。

有更重要的任务

除了身体和精神原因,党中央不安排刘伯承上战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时我国正在组建自己的军事学院,纵观全军,刘伯承是总揽大局,担任校长最合适的人选。

众所周知,刘伯承是我军将领中不可多得的科班出身,他二十岁便考入自己家乡川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接受军事基础技能的初步学习和训练。

从该学堂毕业后,刘伯承随即进入川军,先后参加讨袁之役,护国战争,护法战争,讨贼战争等等大小数百战,在当时就有了“川中名将”的称誉。

此后因为对军阀混战的局势深感厌倦,又受到川籍共产党人吴玉章,杨闇公的引导和影响,刘伯承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此后的沪顺起义,南昌起义中,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成为他真正踏上革命道路的起点。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首次授衔,刘伯承被授予元帅军衔,也就是通称的“十大元帅”之一。在他长期的军事生涯中,无数次的战斗使他对战争的理解与感知达到了极为精准独到的水准。

多年以来,他致力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并将之与中国革命的实践加以印证,灵活运用,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等等具体战争形态和工作领域,他都有独到的理解和论述。

不仅如此,投身革命道路后刘伯承与1927年远赴苏联,准备进入当时极负盛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专门学习高级军事指挥和高级军事理论。

苏联历史上大量军事领域的传奇人物都出自该校,例如传奇英雄夏伯阳,切韦列夫,朱可夫元帅等,因此该校有着“红军大脑”的美誉。

由于该学校地位超然,水平极高,这所学院对于学员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刘伯承虽然得到了前往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的机会,但语言,学业方面的要求不会有任何放宽。

于是他便先进入了高级步兵学校,一边学习俄语俄文,一边夯实军事方面的基础。据刘伯承子女回忆,赴苏联之前刘伯承虽然有一些英文底子,但是对俄语却一窍不通,他只得从头开始学。

由此他在苏联的学习分外刻苦,经常早上五六点起床就学习俄语,然后经过一天的忙碌之后,学到夜里两三点,因为右眼受过伤,所以长时间的学习导致他眼睛非常难受,他就把自己的右眼假眼球拿出来继续学习。

为了增加口语练习机会,他省出来自己的供应券,找了学校一位打扫卫生的女工来进行日常口语练习。说好这位女工陪他聊天,他就把省下来的供应全送给这位女工。

半年突击之下,刘伯承的口语突飞猛进,俄文老师甚至惊讶到怀疑:“你是不是讨了个俄国老婆?”于是,仅用半年,他就获得了高级步兵学校校长的亲笔推荐,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所以,刘伯承既有丰富系统的理论底蕴,又具备长期实际指挥作战的经验,他被视为搞军事教育,培养更多人才的不二人选。

建立南京军事学院

多年以来,由于自己一贯重视系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刘伯承一直都有“建军必建校”的看法。

早在解放战争进行时,刘伯承同志就已经提出过要辞去在西南担任一切职务,专心办学校搞教育。

那是1949年10月20日,在军委组成后的第一次会议上,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就在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中透露出重要信息:军委正在筹备陆军大学。

时任西南局第二书记,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刘伯承,得知消息后给中央写信,提出:“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最难的是干部的培养。我愿意辞去在西南担任的一切行政长官的职务,去办一所军事学校。战争已经结束了,我年龄这么大了,还是让我去办学校吧!”

接到刘伯承请求后,经过慎重考虑,毛主席同意了。当中央批准其办校的文件下发后,此时正值抗美援朝战爆发初期,刘伯承首先找到多年搭档邓小平,说:“彭老总在前线为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作战,我要为使解放军成为最强大的军队而重执教鞭。”

过了数日,毛主席给刘伯承发了一个急电,希望他迅速来北京主持筹建陆军大学。刘伯承在接到这份电报后,将在西南的工作迅速交代完毕,乘飞机来到北京,找到了周总理。

周总理的意思是既然要办一所高级军事学院,那选址必定非常重要。此前中央认为可将这所军事学院的地址放在东北,可如今朝鲜战争爆发,东北显然不适合办学。

所以周总理代表中共中央还有毛主席的意思,希望刘伯承尽快在北京找一个地点办学。听了周总理的工作安排,刘伯承立刻驱车去北京各个地方实地考察,但始终没有碰见合适的。正苦恼之际,忽然想到了还有个华东军区军政大学。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刘伯承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他知道华东军区在南京有一所军政大学。

这所军校设在南京城的东南角,占地约3平方公里,房屋面积达47万平方米,各类教学设施也比较齐全。

1950年11月11日晚,刘伯承立即乘火车赴南京,随即投入紧张的建校和教学准备工作。11月30日,军委任命刘伯承为军事学院院长。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原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大院举行成立典礼。毛主席亲笔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

从时间上来看,早在1949年10月,刘伯承同志已经向中共中央还有毛主席说明了自己想要专心办校育才的想法,且中央也肯定了他本身的能力,同意了他的想法,自然不会再将刘伯承列为挂帅的候选人,更不用说刘伯承的身体和精神都已经不再适合参与这种战争。

不过刘伯承虽然人没有在朝鲜,却一直关注着朝鲜战争的发展,指示训练部门认真收集整理,学习研究志愿军战役和战斗经验,贯穿到学院的研究中去。

军事学院成立两个月后,由于朝鲜前线需要,彭德怀就从高,上级速成科直接调走了四十名学院,充实到志愿军各级指挥机构。

不得不说,刘伯承真的是个非常优秀的军事人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始终一心一意的坚持为国家做贡献,晚年卧病在床时,他常常回忆当年指挥军队的岁月:“自从投身军旅,我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论战死何处,就地安葬,即便尸骨无存,也是天意。”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逝世,终年94岁。

信息来源:

《“军神”刘伯承》;百年潮;2015年7期

《“红军大脑”伏龙芝军事学院》;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20年11期

李新市.刘伯承创办军事学院:新中国军队走上正规化[J].党史纵览,2012(12):14-18.

彭德怀出任首任志愿军司令的台前幕后[J].传承,2007(10):38-39.

24 阅读:10276
评论列表
  • 666666 10
    2025-04-20 15:32

    硬骨头

  • 2025-04-22 14:47

    抗美援朝主席最中意得人选是粟裕,已经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了,肖劲光位副司令辅佐粟裕。下面的军队就是最早入朝的四野人马,有肖劲光在好管理四野部队,可惜粟裕因身体原因未能到任。除了彭总,徐向前也是合适人选,但身体也不好。综合身体原因、带兵打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还得是彭总最合适。

沐言体育

简介:楚悦琳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