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迈的父母,在年事已高之际,往往选择在子女家中度过晚年。尽管年轻一辈和长辈之间存在着一些代沟,彼此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口味也有所不同,但只要双方能够互相包容,同住一堂仍然可以创造出幸福的家庭氛围。
67岁的郑大爷在进入老年之后选择了搬到大儿子家中寄养。为了迎合郑大爷的口味,儿媳每天早晨都会亲自前往菜市场,购买新鲜的排骨,为郑大爷烹饪可口的餐点。
儿媳对待郑大爷从未有过嫌弃之情,哪怕在晚间,郑大爷因为睡不着而坐在客厅看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儿媳也总是能够宽容理解,毫不抱怨。
然而,尽管郑大爷在大儿子家中仅仅居住了不到一个月,却在某一天决定整理行李,离开回到老家。郑大爷深情地表达了他的心境:“我无法确定她是希望我离开,还是真心想要孝顺我。但无论如何,我无法再继续留在那里了。”
自述:郑大爷的亲子经历
我是一个拥有两个儿子的父亲。大儿子性格老实,沉默寡言,直率而又坦诚。小儿子比大儿子小三岁,却聪明机智,尤其擅长社交,让人感到十分喜欢。
回忆起孩子们小时候,我和妻子带着他们走亲戚。大儿子总是躲在我们身后,不爱说话,甚至不愿意与人打招呼。相比之下,小儿子则总是主动与人打招呼,还善于夸奖别人的衣着和外貌。
小儿子的可爱举止让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备受喜爱。时间久了,我和妻子不由自主地对小儿子更加偏心。这并非我们有意为之,而是因为小儿子的表现实在太讨人喜欢了。以下是两个例子,说明了我们为何偏心于小儿子。
有一天晚上,我带了一些零食回家,打算给两个孩子分享。我让小儿子先挑选,由于年纪较小,这样安排是为了照顾他。大儿子对此感到不满,我便告诉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希望他学会谦让。然而,大儿子却质问我,为什么要让着弟弟?
在争执之际,小儿子主动拿着零食给了大儿子,并说让大儿子先挑选。这样一来,大儿子先挑选后,小儿子再挑选剩下的。这种懂事的举止让我们更加心疼和喜爱小儿子。
另一个例子是过年时给孩子们购置新衣服。大儿子看中一件衣服就闹着要买,而小儿子会主动询问价格。如果价格较高,他会说:“我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这个衣服太贵了,我不要,我要个便宜的就行了。”
每次看到小儿子如此懂事,而大儿子固执且自私,我们自然更加心疼和喜欢小儿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孩子的差距逐渐显现。大儿子学习批腻子,每月收入仅一千多块。为了支持小儿子,我和妻子花费五万块帮他开了一家店。小儿子口才流利,经营生意的能力出色,每年的收入远远超过大儿子。
大儿子想要我们资助他开店,但实际上并非我们不愿意,而是因为大儿子缺乏口才,我们深知他更适合做体力劳动,而不适合经营生意。
大儿子因此责怪我偏心,结婚后搬离了家。他很少给我和妻子打电话,我们也不再过多地干涉他的生活。后来,大儿媳生孩子,老伴前去照顾,但两人相处不融洽。在大儿媳还未满月的时候,老伴便选择了去小儿子家。
大儿子结婚后,我曾去过他租住的房子。房间面积不大,只有四十多平方米,卧室和厨房相连,甚至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我明白老伴在那里可能感到委屈,但她并不想说出口,我也选择保持沉默。
大儿子对此非常生气,给我打电话,要求我和老伴以后不再去他家。他声称以后买了房子也不愿意我们去。尽管大儿子口口声声说要买房子,但我和老伴都清楚,他每月赚的并不多,而且大儿媳需要在家照顾孩子,无法全职工作。他们的生活已经能勉强维持,何况买房子仍需时日。
小儿子与其他兄弟姐妹不同,他在与小儿媳结婚之前就与我们商议过一个计划。他们打算购买一处更宽敞的房子,婚后与我们同住,一家人共同生活,相互照顾,也方便未来照顾我们的养老问题。
原本,我和老伴计划依靠小儿子过上安稳的老年生活,因此小儿子购房时,我们共同出资20万元,其中有5万元是向亲戚借的。小儿子结婚后,老伴帮忙照看他的生意,而我则辛勤工作还清了债务。随着小儿子家庭添丁,老伴负责照顾孙子,而我则在债务还清后接手小儿子的生意。
小儿子和儿媳感情良好,他们不仅在购房时向我们商量,还经常带着我们一起外出用餐。每逢过年,他们都会为我和老伴购置昂贵的新衣,一身的价格多达数百元。
然而,大儿媳的购物选择不及小儿媳豪华,老伴因此不满,甚至要求退货。老伴认为,若想当好人,衣服可以留给我穿,她自己则不穿。
尽管大儿媳连续三年都为我们购置衣物,但老伴却始终不穿,反而穿着小儿媳购买的衣服向亲戚邻居炫耀。由于老伴不喜欢大儿媳购买的衣物,导致大儿媳不再购买。她并未因此生气,因为老伴对大儿媳购物品味不屑一顾。
后来,大儿子自己承包了一份工作,尽管辛苦,但收入相对较高。为了方便孩子上学,他们选择租住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月租约800元。
突然有一天,大儿子工作中受伤,大儿媳为了照顾他不得不找了份工作。由于工作和孩子的双重负担,她实在无法照顾大儿子,只好打电话请求我帮忙。虽然我不太愿意,但看着大儿媳哭泣不止,我最终还是心软答应了。
在大儿子需要卧床休养的期间,我负责全程照顾。由于大儿媳白天工作,她只能在晚上才有时间炒几个菜。他们家生活节俭,主食以蔬菜为主,很少吃肉。
我买了些肉,希望大儿媳能炒着吃,可她手艺有限,做出来的菜不合我口味。后来我决定自己买菜做饭,大儿媳下班后负责洗碗和打扫卫生。
当大儿子康复后,我决定返回小儿子家。老伴问我在大儿子家住得习惯吗?我摇摇头,因为大儿子家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小儿子家,我怕继续住下去会影响我的生活质量。
我和老伴一直默默地在帮助小儿子处理事务,与小儿子一家同住。然而,今年初,小儿媳却将她的父母接到了家中。她告诉我和老伴,让我们先回老家一段时间,等她的父母离开后再考虑接我们回去。
自从我们回到老家以来,小儿子夫妻却一直提起将我们接回去的事情。在小儿媳的父母离开后,我给小儿子打电话,他却告诉我说店里不忙,孩子们都上小学了,他们夫妻俩能够照顾好自己,让我们在老家好好享受生活就行了。
我感到非常生气,小儿子表面上似乎关心我和老伴,实际上却是因为认为我们已经无用武之地,帮不上他们的忙。他说让我们在老家好好享受,却没有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这样我们怎么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呢?
这些年来,我和老伴一直在帮助他们干活,但小儿子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给过,唯一的回报就是过年时给我们买些新衣服。偶尔我们手头确实紧张,他才会给一些几百或一千块钱。然而,这些钱大部分都用在了孩子身上,我们根本没能够积攒下来。
老伴含泪问我,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于是,我给大儿子打电话,希望他每个月能够给我一千块的生活费。
大儿子却不愿意提供经济支持,他提议让我去他家养老,吃住都由他负责。然而,他并没有明确说老伴也可以去,而老伴又要面子,也不好直接去,于是我只好先去过几天。
到了大儿子家,我才得知他买了新房子。这房子采光很好,三室一厅,位置也在市中心。原来,大儿子和朋友一起投资生意,一年能赚不少钱,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问大儿子什么时候买的房子,他却说已经买了三年,只是一直没告诉家里人而已。作为亲生父亲,我感到有些尴尬,于是转移了话题。
大儿媳知道我要来,提前准备好了平时需要的东西,还特意把采光好的房间留给我住,让孙子住在小卧室。由于大儿子工作很忙,每天都早出晚归。我想和孙子多交流一些,但孙子和我并没有太多亲近感,每次我和他说话,他只是简单回答,几乎没有多余的交流。
虽然大儿媳不上班,但她要负责接送孩子,买菜做饭,收拾家务,生活还是相当忙碌的。尽管如此,不论多忙,大儿媳从未让我做过家务。她知道我喜欢吃排骨,每天早上都会去菜市场为我买新鲜的排骨。
尽管家里的人都爱吃肉,但每当她做红烧排骨时,只有我一个人会吃,儿子和孙子很少动口。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怕儿子说我多吃了,因为这是他老婆特意为我做的。
有一次,我建议儿媳妇别再购买排骨,强调我们应该一家人同甘共苦。儿媳笑着回答说:“那可不行,之前你在我家时,我们家境紧张,舍不得享受排骨,你待了几天就匆匆离去。如今经济宽裕了些,如果我不为你做,你再回去怎么办?别人会说我不孝顺,对老人不好。”
每天看到大儿媳都十分热情地款待我,早起去市场购买排骨,特地为我准备。我有些不好意思,便借口思念家乡,自己坐车回去了。
老伴问我为何提前回来?是不是大儿子和大儿媳对我不好?
我告诉老伴,实在是觉得留下来无颜继续。大儿子买了房子,我们一分钱未出,孙子也已经初中了,我们却鲜有照顾。然而,大儿子和大儿媳对我十分友好,以至于我感到内疚。
在小儿子家,老伴和我每天都早出晚归,帮忙干活直到深夜十一点才休息。小儿媳常常埋怨我们不如其他家庭的公婆好。如今他们不再需要我们,联系也越来越少。
相比之下,在大儿子家住,大儿媳从未让我动手干活,也未曾对我挑剔,对我一直都很和蔼。如今我们年迈了,依然要依赖他们赡养,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我想了想,以后老伴和我就在农村老家定居吧,种点蔬菜,养点家禽,过上朴素的生活。如果真的手头紧,让两个儿子共同分担,不能再对待两家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