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在海南全岛和秦皇岛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发布。这是继此前多轮跨境电商综试区设立后,我国在推动外贸创新发展方面迈出的又一重要步骤。
此次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的15个城市(地区)包括:海南全岛、秦皇岛市、保定市、二连浩特市、丹东市、漯河市、三明市、开封市、新乡市、郴州市、邵阳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广安市以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
根据批复,各地综试区将以“中国(城市或地区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命名,具体实施方案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分印发布与推进。这些试验区的设立,意味着这些城市将获得包括政策、资金、平台、税收等多维度的支持,有助于打造集“境内外联动、线上线下融合、产业链配套”的跨境电商生态。
本轮新增试点呈现出显著的战略布局特征,既包含海南全岛、北海、防城港、丹东、二连浩特等重要口岸城市,也涵盖漯河、郴州、广安等中部、内陆节点城市。通过“多点开花”的方式推进,彰显国家推动跨境电商“向西向中”深入渗透的决心,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外贸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还撤销了此前已设立的海口市、三亚市、阿拉山口市等地的原有试验区,统一纳入更大范围的区域综试区之内。这种整合式推进思路,有助于统筹资源、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自2015年杭州成为首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我国跨境电商试点已历经多轮扩围。截至目前,国家已批准设立逾160个跨境电商综试区,覆盖除港澳台外所有省份。跨境电商已成为稳外贸、促消费、稳就业的重要引擎。
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超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贡献尤为突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中小企业通过“卖全球”实现转型升级,也加速推动了地方产业链的数字化与国际化融合。
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和外需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本轮新增试点,不仅有助于激发地方外贸活力,更释放出我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现代贸易体系的坚定信号。未来,这些城市或将成为中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点”,引领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