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高阶智驾车型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但不得不承认,这类车型的价格门槛依旧高高在上。以一些配备城市导航辅助驾驶(NOA)等高阶智驾功能的车型为例,它们大多集中在中高端市场,价格动辄 30 万甚至更高。这让很多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智能驾驶似乎成了有钱人的专属。
技术平权,即让智能驾驶技术能够公平地惠及每一位消费者,而不是成为区分阶层的标志。但就目前来看,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车企往往将高阶智驾功能作为高端车型的卖点,通过配置差异化来拉开价格差距,实现利润最大化。
从车企角度分析,研发高阶智驾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为了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他们将这些技术应用在价格较高的车型上。这导致普通消费者在购车时,很难享受到先进的智能驾驶技术。比如理想,截止 2024 年 6 月累计卖了 82.24 万台新车,其中 AD Max(高阶智驾)用户为 24 万左右,占比仅为 29% 。一方面,AD Pro 和 AD Max 整车价格相差了 2.8/3 万元,即便这中间还捆绑了包括冰箱、音响等配置,以及智驾软件包免费送的前提下,消费者还是将价格预算放在了首位。这充分说明了价格因素对消费者选择智驾功能的影响。
要打破智能驾驶的 “阶级分化”,实现技术平权,车企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一方面,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降低智驾系统的成本。比亚迪通过数据、自研、规模三重护城河,将智驾系统成本压缩 30% 以上 ,为智驾技术的普及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另一方面,车企应该转变营销策略,不再将高阶智驾功能作为高端车型的专属,而是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智能驾驶的便利。
周鸿祎送小鹏汽车这一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智能驾驶领域存在的 “阶级分化” 问题。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本应让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惠及每一个人。希望在未来,无论贫富,消费者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智能驾驶技术,而不是被价格拒之门外。作为消费者,你对智能驾驶的 “阶级分化” 现象有什么看法?你愿意为高阶智驾功能支付多少费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