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 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新能源车主们的心情跌入谷底。报告显示,2024 年 12 月,插电混动、纯电动车型三年保值率分别为 45.5% 和 45.7%,环比均呈不同程度下滑,部分新能源品牌和车型甚至低于 40% ,与燃油车型保值率(52.0%)相比,差距明显。这意味着,一辆新车购买三年后,价值就几乎腰斩。
价格战也是导致新能源车保值率下滑的重要原因。特斯拉在 2024 年连续四次官降,比亚迪、理想等品牌也纷纷跟进,新车价格的频繁波动直接冲击了二手车市场。某品牌插混车型三年保值率从 55.8% 暴跌至 45.5%,部分车型甚至出现 “一年腰斩” 的极端案例。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的激进策略,反而加剧了消费者对 “等等更划算” 的观望心理,进一步压低了二手车价格。
此外,电池衰减、充电基建滞后、政策波动、产品生命周期短以及智能化配置更新等因素,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新能源车的保值率。电池衰减方面,三年车龄的电池容量普遍衰减 10%-15%,而电池成本占整车价格的 40%-60% ,且行业缺乏统一的电池健康度检测标准,车商只能通过 “一刀切” 压价规避风险。充电基建滞后,尽管全国充电桩数量突破 1200 万,但 750V 以下低压桩占比达 64%,超充网络覆盖率不足 5%,长途出行时充电效率低下、排队耗时等问题,削弱了二手电动车的实用价值。
比亚迪的 “垂直整合” 模式:成本下降 30% 的秘诀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涵盖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这种模式使得比亚迪在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时,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在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比亚迪因为自己掌握着电池生产技术和原材料供应渠道,不像其他车企那样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比亚迪还能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策略,将成本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
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供应,比亚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比亚迪能够迅速将新技术应用到产品中,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其不断推出的新车型,如搭载第五代 DM 技术的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凭借着高性价比和先进技术,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垂直整合” 能否拯救新能源车保值率?从技术角度看,尽管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太快,比亚迪也需要不断投入研发,以保持领先地位。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即使拥有成本优势,产品的保值率也难以提升。
在市场层面,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虽然在不断提升,但在二手车市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和认可度仍然是影响保值率的重要因素。比亚迪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在二手车市场的美誉度和信任度。
新能源车保值率腰斩的问题,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但要真正提高新能源车的保值率,还需要整个行业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规范等方面共同努力。作为消费者,你在购买新能源车时,会考虑保值率吗?你认为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能拯救新能源车的保值率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起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