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一学霸放弃保送清华,要享受高考,后来考了多少分?

具光阅览趣事 2025-03-26 04:56:41

如果有机会不参加高考,直接进入清华大学,你会拒绝吗?

2012年,湖北襄阳的一名学霸贺维艺,面对这个几乎所有人梦寐以求的机会,竟然选择了放弃。

他的理由既简单又令人惊讶——“我想享受高考的过程”。

那么,贺维艺为何敢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的学习生涯又有何特别之处?

“放养”学霸

1994年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迎来了一个新生命,他就是贺维艺。

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并不属于“虎爸虎妈”型,而是相对自由宽松的“放养式”——不刻意施压,不强求成绩,认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可这个男孩却与许多被“放养”后疏于学习的孩子不同。

他对知识有着近乎痴迷的探索欲,每当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锲而不舍地追问老师和同学,甚至一遍遍地推演和求证,直到彻底弄懂为止。

进入襄阳五中后,他几乎成为年级榜单的“常客”,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最差的一次也不过是第四。

有人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贺半仙”,意思是他总能算得又快又准,好像提前预知了考试题目一般。

但他并非一个埋头苦读、只知刷题的“书呆子”。

除了学术上的卓越,他在兴趣爱好上同样涉猎广泛。

他喜欢吹长笛,曾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独奏表演;他热衷于电脑策略游戏,尤其擅长《红色警戒》,在虚拟战场上排兵布阵、运筹帷幄;

他还对经济学充满兴趣,别人忙着刷题的时候,他却捧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

即便身处紧张的高中学习环境,他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平衡学业与兴趣,活得自由而充实。

他的学习轨迹似乎就像一条笔直向上的曲线,没有偏离,没有波动,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拒绝清华保送

2012年的冬天,襄阳五中教学楼的办公室里,一场特殊的谈话正在进行。

“你获得了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清华大学愿意破格录取你。”班主任冯长春带着难掩的喜悦,语气里满是自豪。

他原本以为,这个消息会让眼前的少年欢欣鼓舞,甚至激动得手舞足蹈。

毕竟,清华大学,这可是全国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多少人拼尽全力都无法触及的高度,而现在,这扇大门正主动为他敞开。

他沉默了几秒钟,然后缓缓地抬起头,语气平静而坚定地说:“谢谢老师,但我不想接受保送。”

办公室里短暂地陷入了寂静。冯长春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忙追问:“你说什么?”

“我想参加高考。”贺维艺再次重复道,眼神毫不动摇。

“你知道自己在拒绝什么吗?这是清华啊!是全国最好的大学!”班主任的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分。

作为一个老师,他深知高考的不确定性——哪怕是学霸,也难免有发挥失常的时候。

而保送意味着稳稳地踏入清华的大门,远离所有风险,现在放弃,难道不怕高考失利,前功尽弃吗?

面对老师的疑惑,贺维艺却语气平和地说:“老师,我的目标一直是清华没错,但我不想绕过这场考试。我希望自己亲自踏入考场,而不是靠保送的方式进去。”

这个回答,令班主任哑口无言,他想要劝说,却又无从反驳。

这件事很快在班级里传开了,甚至整个学校都议论纷纷。

有人惊讶,有人不解,甚至有人觉得他是在故意“作秀”。

对此,贺维艺并不在意。他不是冲动行事的人,他的选择背后有着清晰的逻辑。

他知道,自己获得的保送资格是清华大学物理专业,而他真正想要攻读的,是经济管理。

当然,这并不是他拒绝保送的唯一理由,除了对专业的考量,他更希望自己能完整地经历这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考试。

他不想让自己的高中生涯留下遗憾,不想缺少这场人生的重要挑战。

于是,在众多人的不解与惊讶中,他选择继续埋头苦读,像所有普通考生一样,走进了高考的备战阶段。

但他的目标,依然是清华,只不过,他要靠自己的实力,光明正大地考进去。

顶我上清华

2013年6月8日下午,最后一场高考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贺维艺背着书包,步伐轻快地走出校门。

他的脸上没有太多情绪波动,似乎这场关乎人生的考试对他而言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练习。

和许多考生不同,贺维艺并没有过多纠结考试的细节。回到家后,他甚至连成绩查询的时间都没刻意去记。

相较于同龄人战战兢兢等待分数的焦虑,他显得格外淡定。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他特意改了个性签名——“顶我上清华。”

这句话简洁有力,既是对自己的激励,也透着一股毋庸置疑的自信。

终于,6月23日,高考成绩即将揭晓。

早晨8点刚过,网上成绩查询系统开放。父亲颤抖着手,输入考号,点击查询按钮。

几秒钟后,屏幕上跳出了一组数字——689分!全省理科第一!

然而,当父亲推开卧室门,把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告诉儿子时,迎来的却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反应。

贺维艺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听到父亲的激动宣告后,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然后翻了个身,拉起被子,继续睡觉。

消息迅速传开,学校的老师、同学们纷纷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在议论:“他真的考上了!”“689分,简直是逆天了!”“这回谁还能说他放弃保送是错误的?”

原本质疑他决定的人,如今只能佩服他的勇气和实力。

不久后,贺维艺接受了一家媒体的采访。

当记者问他:“你对这次成绩满意吗?”他想了想,回答道:“还可以吧,不过理综少拿了十几分,正常发挥应该能更高。”

这句话一出,无数考生瞬间“破防”——对于别人来说,689分已经是可望不可及的超高分,可在他口中,竟然还只是“还可以”!

这年夏天,襄阳五中迎来了历史性的高光时刻——全省的文理科第一名,全部出自这所学校。

作为理科状元的贺维艺,更是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他不仅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更让所有曾质疑他的人心服口服。

最终,他如愿以偿,拿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他曾经拒绝的清华,如今仍然向他敞开怀抱,只不过这一次,他是以高考状元的身份,堂堂正正地踏入那座象牙塔。

清华求学

踏入清华后,贺维艺依然保持着一贯的高效和自律。

他的课程表几乎被排得满满当当,课业、社团、科研、阅读,一样不落。

他深知,清华经管学院汇聚了全国最聪明、最有野心的一群人,自己若想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脱颖而出,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清华的学习节奏极快,老师们的授课风格与高中截然不同,课堂上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更注重思维方式和批判性思考。

许多课程的讨论环节,让他感受到不同背景的同学们带来的多元思维碰撞。面对挑战,他没有丝毫不适应,反而乐在其中。

他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尝试用更深入的角度剖析经济问题,甚至常常在课堂上向教授提出尖锐的问题,让许多同学对他刮目相看。

除了课业,贺维艺还积极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大三那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卓越的综合能力,获得了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交换学习的机会。

这所大学在经济学领域享有盛誉,给了他更多接触西方经济理论和金融实践的机会。

在威斯康星大学的课堂上,他发现,国外的经济学课程更加强调数据分析和实践应用,学生们习惯于用模型进行经济预测,而非仅仅依靠理论推导。

这种学习模式让他受益匪浅,也促使他开始深入研究量化投资模型,并结合自己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进行数据分析实践。

2017年夏天,贺维艺则已经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了清晰的选择。

他拒绝了深造的机会,也没有选择热门的互联网大厂,而是接受了香港某大型基金公司抛出的橄榄枝,正式进入股权投资行业。

进入基金公司后,他很快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他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基金投资的各类模式,从宏观经济分析,到企业财务报表解读,再到股权投资的尽职调查,每一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

面对日复一日的数据分析、市场研究和风险评估,他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乐在其中。

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凭借精准的市场判断和出色的投资回报,在公司内崭露头角。

他不仅在多个投资项目中做出了关键性决策,还多次成功预测市场走势,让他的团队赚得盆满钵满。

他的名字,也逐渐在行业内流传开来,成为新一代投资精英的代表人物。

回望自己的求学之路,贺维艺始终认为,自己当年放弃清华保送、选择高考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依靠捷径赢得人生,而是通过一次次挑战和突破,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

他深知,人生的选择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让自己足够强大。

而他的故事,也在无数学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关键的路口,勇敢选择,凭实力书写自己的传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35

具光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