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文景之治”历来被后世称道,千载之下艳羡不已。开创这一功绩的汉文帝刘恒,自然被拔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上,很多人甚至把他放到帝王排行榜前五的位置,略有千古一帝的英姿。
但是仔细想想,非常不可思议。
汉文帝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德行,是属于德胜于才类型的,但是这个“品德”也只是和他的帝王同行相比的。实际上,他的七副面孔却让人不寒而栗。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原来是魏王豹的妾,魏王豹被汉军杀死后,薄姬成了汉高祖刘邦后宫中织布的普通女工。因为不甘如此沉沦下去,她私下发愿要为刘邦产子。这番“洪愿”本来就是低级宫女谄媚上级的胡思乱想,没想到被更高级的那些嫔妃们当作“癞蛤蟆吃天鹅肉”般的笑话说给了刘邦听。于是,刘邦大发“善心”(色心)与薄姬来了个一夜情,就再也没理她了。就这一次,诞下了刘恒。也因为仅有一次,被边缘化,未受到吕雉的毒杀,反而被放了一马。因此,刘恒能够在代地安心当了十来年王爷。
“软弱”
当周勃与陈平这些功臣团诛杀了诸吕,想迎接一个更容易掌控的王爷来接班当皇帝时,刘恒的“软弱”面孔极其有吸引力。这种边缘化的,人畜无害的王爷,哪个功臣不喜欢?简直是天生的傀儡!
“权谋、无情”
刘恒车驾抵达长安,周勃刚想卖个老脸和新皇帝亲密沟通一下,一桶冷水就浇了过来:太尉有公事就现在讲,私事也可这里说,因为天子无私事。这就把功臣团计划好、如何拿捏新皇帝的招数给破解了:这家伙不讲情面啊!这是刘恒的“权谋”的面孔。
“谨慎、小心”
刘恒刚接到进入长安当皇帝的消息时,并不高兴。不像后世那些枭雄,一听说可以当皇帝,那是打得头破血流,亲兄弟都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刘恒真是不想干,因为怕丢命!所以,刘恒干得第一件事不是准备行囊出发,而是先占卦,拿块乌龟壳烧一烧,确定烧出好的纹路,这才觉得有戏,才能向长安进发。出发前,还是怕命丧黄泉,先把舅舅薄昭献出去,让他先到长安打探清楚,确定没有陷阱,再出发;到了长安门口五十里,又不敢走了,派了另外一个宋昌继续去打探,确定无误,才驶进城门。进了城又不敢住进未央宫,先让臣属去打扫宫廷,其实就是要清理掉可能存在得内奸、暗器之类得,否则不敢住啊。这才最后住到皇宫,登基为帝。可谓是一步三回头,随时要跑路尥蹶子得模样。
“阴狠、毒辣”
《史记·孝景本纪》记载:“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他的王后和四个嫡子死得不明不白。他们是有一定概率死于“诛吕之乱”的,妻子应该死于这场政变前或者是因为牵涉吕家而死。因为刘恒的第一任代王后根本不是窦漪房,而是吕雉的本家侄女。大概率刘恒与周勃为首的功臣团做了秘密交易,要想当皇帝,就必须干掉王后和与她所生的所有子女。功臣团是不会允许一个吕氏继续当皇后的,他们也想要命,害怕报复。所以,大概率是在刘恒的默许下,他在立储前夕,亲自灭掉了所有嫡子,反正他没保住他们。虎毒不食子,可是他为了皇位抛弃了这一切。
“虚伪、宠杀”
汉文帝和淮南王刘长的关系中,他并没有大家表面上看到的这么仁慈。他不停地纵容刘长犯错,当他引起了朝臣的公愤时,他再矫揉造作的免了死刑,流放蜀地。各种运作下,刘长死了,才二十来岁。这时候文帝又开始哭唧唧,直接把一路上接收囚车的当事人给杀了。关键是他给人家一个恶谥:“厉”,这又是怎么回事啊?他到底是爱他弟弟,还是不爱他弟弟啊?说到底刘恒对刘长从一开始就是不怀好意的。尽量干掉其他有资格继位的人,才能坐稳皇位,而刘长就是其中一个。这就是所谓的“宠杀”。而丧命在这一规则下的,还有刘恒的亲舅舅薄昭,自己母亲薄太后唯一的弟弟,替他到长安打探消息的前锋,也因为刘恒的故意放纵,最后犯罪自杀。
“挂羊头、卖狗肉”
“无为而治”
文帝年间的税收、流民方面的,安养生息、珍惜民力是个事实,但是在那个年代百姓生活的也没有多好。军事上,北方被匈奴烧杀抢掠,动辄以和亲来解决问题。财政上,放任民间铸币,养肥豪族。吏治上,他的处理方法是厚赐,让贪官自己羞愧,这种神奇操作被认为是“仁慈”。
平心而论,汉文帝刘恒仅仅是一个功绩不算很显赫、对老百姓也不算很好的帝王,能成为“古代模范帝王”,已经足够证明古代知识阶层和现代人在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方面的不同了。因为藩王的存在,汉文帝的实控领土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又因为被勋功迎上位,中央终文帝一生都由勋功集团霸占,所以比起现代人观念的皇帝,汉文帝更多的像周天子。
汉文帝开创了皇帝行业里“文帝式”范式,文帝一朝虽有明君,却没有大放异彩、长袖善舞的能臣。文帝之时无为而治、黄老之学是汉初延续已久的治国策略,对于臣下们只需像曹参一般“萧规曹随”、守身正己就是了。而文帝,更是将无为而治、黄老之学运用到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