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清晨,北京通州的米粉张伟盯着小米汽车APP上“已报名4644人,剩余名额0”的提示,第9次抢小米工厂参观资格失败——这一幕正在全国30万报名者手机上同步上演。这场由小米SU7 Ultra上市引发的“工业旅游狂潮”,让原本免费的工厂参观资格在黑市炒至2000元,甚至超越故宫门票黄牛价,逼得小米集团王化紧急辟谣:“任何代抢、倒卖都是诈骗!” 但二手平台上“代抽服务”仍明目张胆挂着888元标价,这场魔幻供需博弈背后,究竟是米粉热情太疯狂,还是饥饿营销玩脱了线?

小米汽车工厂的吸引力堪比科技界迪士尼。占地71.8万平方米的厂区内,压铸车间里9100吨巨型设备3分钟造出车身,总装线上机械臂每76秒拧紧一颗螺丝,2.5公里测试跑道可体验SU7 Ultra的265km/h极速。更绝的是工厂店限定周边——售价39元的汽车造型雪糕上线秒空,199元工程师同款工牌挂绳被炒到480元,连食堂的“雷军同款卤肉饭”都成了打卡标配。正是这种“科技+情怀”的双重诱惑,让4月67场参观名额放出10分钟即爆满,工作日场次中签率跌破7%。

黄牛的套路比小米的防黄牛系统更“智能”。闲鱼卖家“科技票务王”提供代抢“一条龙服务”:伪造北京本地IP地址提升中签率,用脚本同时操控50个账号批量抽签,甚至PS小米官方短信蒙混核验。更黑色幽默的是,有黄牛打着“内部渠道”旗号骗取定金后,直接给买家发故宫参观攻略:“反正都是逛大院子,体验差不多!” 而小米的应对措施堪称“人肉验证天花板”——参观者需携带身份证原件,现场核验人脸、指纹、手机号三重信息,同行人关系证明需精确到“母子需带户口本”,这套组合拳让二手交易群哀嚎:“这哪是防黄牛,简直是防亲爹!”

争议的导火索在于供需失衡的撕裂感。一边是小米宣称“每月超67场常态化开放”,另一边是4月5日场次3419人抢200名额的残酷现实。技术派质疑报名系统存在漏洞:为何同一IP多次中签?宝妈群体抱怨带孩子参观必须一次性提交所有身份信息,临时调整就作废;更有发烧友算账:“从广州飞北京看工厂,成本够买台小米电视”。而小米食堂开放无门槛参观的举措,被调侃为“买不起SU7,至少吃得起义乌小商品”。
猴王这流量炒作的是不是太恶心了?
全方位炒作,就是不拆车让大家看看刹车是不是和网传的一样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