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东南部,总面积2213.52平方千米(含成都东部新区870.1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辖16个街道、21个镇,人民政府驻射洪坝街道人民路6号。
截至2023年末,简阳市常住人口113.074万人,城镇化率51.75%。
简阳市素有“天府雄州”之美誉。汉元鼎二年(前115年),置牛鞞县。民国二年(1913年),改名简阳县。1994年,撤县建市。2016年5月16日,由成都市代管。简阳市有龙垭文化遗址、东汉石棺画像、逍遥洞汉碑遗址,简州四状元(王归璞、许将、张孝祥、许奕)影响久远。

2022年,简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
2020年4月28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截至2022年9月,东部新区托管简阳市所属的9个街道、6个镇,东部新区管委会驻三岔街道公园大街2055号。
2020年,成都东部新区地区生产总值126.3亿元。
发展背景与概况:
1991年4月,简阳县委县政府成立简阳工业开发区,同年7月被内江市政府确定为市级开发区
1993年3月,经省计委批复列为省级开发区,定名为简阳旅游--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定名为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为 3.52平方公里。
2018年,经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修订,在《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中,四川简阳经开区核准面积1.76平方公里,核准主导产业为机械、农副食品、橡胶化工。
2017年7月,简州新城成立,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所在区域纳入简州新城统一规划,2020年4月纳入成都东部新区规划建设管理。
2019年11月,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成立,挂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牌子。
2023年3月,按照省级经开区突破红线违规开发问题整改工作要求,简阳市人民政府明确由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代管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相关事宜。
目前,开发区核准的1.76平方公里范围都在东部新区由东部新区管辖。

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石盘片区位于成渝发展主轴和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交汇位置,交通便捷距成都市区38公里,至简城镇17公里,距成渝铁路养马河车站9公里,范围内有成简快速路、金简仁快速路、成龙简快速路、成渝高速路等多条高快速公路。

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拓展区--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地处简阳市区东南,位于成渝主轴关键节点、成德眉资同城化重要区域、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及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支撑区域,北倚金堂、龙泉驿,东邻资阳,西连眉山,是成都制造业向东发展的主承载地.
距成都市中心城48公里,距青白江“蓉欧+”国际铁路港60公里,坐拥天府国际机场、成渝客专、渝蓉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成都东西城市轴线、金简仁、金简黄等“1空7高 14 轨 22 快”等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优势,是物流、客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汇聚的“黄金口岸”。

经济发展指标:
从2016年到2022年,简阳经开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包括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

产业布局:
近年来,经开区认真落实国家、省委相关部署,大力推进机械制造、农副食品、橡胶化工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截至2022年底,三大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比重已超过 50.6%。
其中,机械制造基础相对较好,拥有四川空分、大川压缩、港通医疗等骨干企业96户,2022年总营收32.69亿元,占比约23.5%;
农副食品已集聚嘉美食品、海底捞等食品加工企业18户,2022年总营收约16.66亿元,占比约12%;
橡胶化工领域拥有凯力威等企业9户,2022年总营收约20.96亿元,占比约15.1%。
同时,经开区抢抓多重战略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积极布局智能装备、绿色建材、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园区产业加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型聚焦。

总体定位和目标
总体定位:简阳经开区致力于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环保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区。
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发展“3+3+1”产业体系,即三大主导产业(机械装备、新型材料、农副食品),三大特色产业(大数据、清洁能源、消费电子),以及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增长目标:规划到202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2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
科技创新目标: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到2027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

空间结构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集聚集约、产城联动”的规划思路,着力做强石盘片区研发总部极核和空天产业功能区先进制造极核,支持各片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园中园,引导关联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加快形成“两核、三轴、多园”的空间新格局。
两核:石盘片区研发总部极核,空天产业功能区先进制造极核。
三轴:成渝高速发展轴、成简快速路-蜀都大道发展轴中心路-凤仙大道发展轴。
多园:坚持大园区小集中,聚焦绿色食品、绿色建筑、智能装备、大数据、新型材料等产业,引导产业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及项目集中集群发展,打造多个特色园中园。

石盘片区:规划面积1.765平方公里,重点打造总部经济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园区等特色园区,布局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中试熟化、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成都东部区域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核心能力服务和高附加值支持。

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规划面积17.224平方公里,主要承载先进制造业功能包括东部社区、南部社区和平泉工业点三大板块。

重大项目布局:
东部社区:加快立昂云数据一号基地项目、四川能投天府云数据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同日工业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及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普正新能源能量载体精密结构件制造基地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支撑大数据、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南部社区:加快颐海成都食品有限公司简阳调味品生产基地项目、川味食品生产线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机械、食品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提质。加快四川华西绿色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绿色建筑科技产业园”项目、五冶建筑工业化装配生产基地项目(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支撑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做大做强。
平泉工业点:加快润尔科技年产22000吨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制剂及50000吨水溶肥料(专用肥)生产线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布局电子信息材料、航天新材料、锂电材料等新兴材料领域。

重点产业发展:
三大主导产业:
机械装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智能制造、精密机械等。
新型材料: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可能包括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
农副食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食品加工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三大特色产业:
大数据:发展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等相关产业,构建大数据服务平台。
清洁能源: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消费电子: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包括智能终端设备等。
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服务业,如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以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土地利用布局:
规划工业用地(M)面积1126.17公顷,占规划用地总面积的59.30%,主要位于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
其中:
新型产业用地(M0)面积5.48公顷,主要位于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东部社区;
一类工业用地(M1)面积11.77公顷,主要位于石盘片区南部;
二类工业用地(M2)面积1119.88公顷主要位于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南部社区和东部社区。


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平台支撑:
累计建设创新平台,如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提供研发和试验条件。

产学研合作深化: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人才引进与培养:
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加强本地人才培养,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提供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