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英:汉武帝刘秀之子,母亲许美人,汉明帝的异母弟;在光武帝建武十七年被封为楚王;信奉黄老之术!
简释:显宗孝明皇帝
公元65年,乙丑,显宗孝明皇帝永平八年,冬季十月,下诏允许有罪而逃亡在外的人赎罪。
招募犯了死罪的在押囚犯前往度辽营,对有罪而逃亡在外的人,也让依据不同情况赎罪。楚王刘英捧着黄色细绢、白色薄绸到封国国相处说:“我身托藩王辅臣之位,却过错恶行积累,幸蒙皇上大恩,谨奉上细绢、薄绸,用以赎我之罪。”国相将此事上报朝廷,孝明皇帝下诏回复说:“楚王诵读黄帝、老子的精微之言,崇尚佛的仁慈庙宇,斋戒三个月,与神立誓,有什么嫌疑,会有什么灾祸呢!把赎罪之物退还,以资助僧人和佛门信徒丰盛的饮食。”
当初,孝明皇帝听说西域有位神,名字叫做佛,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天竺,寻求其佛法;得到了佛经以及沙门一同归来。这佛经大体以虚无为宗旨,以慈悲不杀生为贵,认为人死后精神不会消亡,会随即再次转世托生;生前所做的善事恶事,都会有报应,所以贵在修炼精神,以达到成佛的境界。善于用宏大高远的言辞,来劝化诱导愚昧的凡俗之人。精通佛法的人,称作沙门。于是佛法开始在中国传播,有人画出佛像,而王公贵族中,唯独楚王刘英最先喜好佛法。
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发生了日全食,孝明皇帝下诏让各部门官员畅所欲言,又把奏章出示给百官看。
待续.简释7/15孝明皇帝

黄帝:姬轩辕.有熊氏.帝鸿氏.号轩辕氏;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考注】
①、刘英:汉武帝刘秀之子,母亲许美人,汉明帝的异母弟。在光武帝建武十七年即公元41年被封为楚王,第二年到达封国楚,今江苏、安徽、河南、山东交界处;在明帝即位后多次回洛阳朝见皇帝。当时社会上盛行“黄帝、老子”神仙方术,人们把刚传入的佛教也看作是一种方术,将佛当作神仙,依附于黄帝、老子进行祭祠。刘英就是这样做的。
②、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去世,别称为姬轩辕、有熊氏、帝鸿氏,号轩辕氏,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③、老子:本名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史记》《后汉书》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苦县今鹿邑厉乡,亦作赖乡,曲仁里人,亦说安徽省涡阳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本名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周朝守藏室之史.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原文:显宗孝明皇帝
乙丑,八年,冬十月,诏听有罪亡命者赎。
募死罪系囚诣度辽营,有罪亡命者,令赎各有差。楚王英奉黄缣、白纨诣国相曰:“托在藩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遂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练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最先好之。
是月晦,日食既,诏群司极言,复以示百官。
待续.原文7/15孝明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