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唐兵马布阵的反差看当权者的心理转变

博超谈历史 2023-04-29 21:06:49

宋唐同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两大王朝,二者在兵力配置上的差异,不仅是战争胜负的体现,也是统治者心态变化的重要体现。宋唐时期在军事思想、军事体制和军事组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军事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唐朝的军事思想,以长城防守为中心,强调防守,不重视进攻。唐王朝在边境地区修筑长城,利用长城的防御力,抵挡了突厥和吐蕃的入侵。而宋朝的军事思想却有了很大的改变,即由“以攻”向“以防”转变,充分发挥“火药”和“新式武器”的优势,主动出击。宋朝统治者很清楚地提出了“以攻为守”的战略思想,主张主动进攻,可以瓦解敌军的斗志,震慑敌军,进而实现“攻防一体”的目的。

其次,与唐朝相比,宋朝的兵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唐代的军事体制以“藩镇割据”为主,每一边陲都有一位大将,以“藩镇”自居,自成一支独立作战的军事力量。而在宋代,军事体制采取的是“全国一统,都统制”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所有的军队都由中央统一调遣,这样就可以对军队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增强其组织与指挥能力,提高其作战效能。

另外,宋朝军队的编制也有了很大的变动。唐代以骑兵为主力,宋代以步兵为主力。这是由于到了宋代,在枪炮技术的发展下,步兵渐渐占据了主力地位,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同时,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战役,宋军也组建了诸如神机营之类的精兵,增强了其战斗力。

从总体上看,宋唐时期军力配置的差异反映了统治者心态的变化。唐代长城防守策略虽然长期有效,但是由于外来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兵器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唐代的军事观念与新的历史条件相脱节。同时,由于唐代政坛腐朽,文官贪赃枉法,致使军心涣散,军心涣散,不能有效的组织、统率部队,从而使唐代走向灭亡。而大宋在漫长的征战之中,也渐渐养成了攻守兼备的兵法,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兵制,组建了诸如神机营之类的精英兵种,大大提高了大宋军队的战力和战斗力。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宋代与唐代在军事布局上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军事思想、军事体制和军事组织上,而且还折射出当时统治者心态的变化。唐代虽有“长城”之策,但因官吏腐败,民不聊生,国家日渐衰败;而宋人却能在外敌入侵,新式武器的威胁下,不慌不忙,主动出击,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军政体系,使得国家安定,国泰民安。这也说明,当权者在战争中所采取的策略,所采取的措施,与一国的兴衰、兴衰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对宋唐两朝军略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军事思想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固步自封;科学技术的进步,敌人的情况的改变,都要求我们的军事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调整。其次,要建立统一、规范的军制,强化军制,增强军制,提升军制效能;四是军队的编制要有灵活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可以说,宋唐时期的军力对比,既是对历史发展的一种反映,又是对历史发展的一种反映。我们应当从这些经验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军事思想、军事体制、军事组织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维护我们的利益,促进我们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