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瞬之间,300年已过,大清朝早已在历史中退潮,而这新的国家,新的面貌,足以让人惊喜。站在300年后,我想说说,我和雍正爷当年的那些事。
很多人知道我,不是从历史资料得知,而是一部部影视剧作品,那里有我,但没有真实的我;那里有我和雍正爷的故事,但没有真实的故事。
那些故事里,都把我塑造为功高盖主、忘恩负义的乱臣贼子。我只能涩涩而笑,历史不是这样的。
我和雍正爷的关系没有那么铁,没有那么好的私情,我被定罪92条,只有一个原因,且听我从头说来。
01我的前半生太顺了,顺到我都怀疑,我是上帝之子。
在大清朝,读书人升级打怪之路很明确,白身、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你们听说过范进中举的故事,他都50岁了,也不过中了举人,可我21岁就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也就相当于今天的社科院。
24岁,做到翰林院检讨,副处级干部。
28岁,侍讲学士,官居四品,
30岁,升到巡抚,正三品,正部级干部。
39岁,四川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你可能发现了,我仅用18年,不到40岁,就完成了别人一生没有完成的梦想。凭什么呢?
当然是皇帝的恩宠。
我想请你注意,这恩宠不是雍正爷给我的,而是康熙爷给的。康熙爷曾说,“我朝仅隆科多、年羹尧二人有大将之才也。”
没错,我前半生的荣耀,都是康熙爷赐给我的,和雍正爷没有半毛钱关系,我青年时期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了。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道护身符。我的第一位妻子,是纳兰性德的女儿,这门婚事的介绍人不是别人,正是纳兰性德的父亲、当朝宰相纳兰明珠介绍的。
我有这样的政治资源,再加上我的能力,说实话,我真不需要再去巴结谁,比如当时还没有雄厚实力的四皇子胤禛,也就是未来的雍正爷。
胤禛当时并不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他需要人来帮他,而我是他物色的最佳人选,只是那时候,我不太在意他。
可是,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令人猝不及防。1709年,胤禛封为雍亲王。这下可不得了,按照旧制,皇子晋封亲王,就可以拥有从属。而从属就是八旗中的下五旗。我家就属于这下五旗中的镶白旗。
而我就成了雍亲王的奴才。也是这一年,雍亲王娶了我妹妹,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华妃年贵妃。
这么看来,我和雍亲王的关系应该很好,等于是亲上加亲。并不是,即使我们两家有从属关系,又是姻亲,我和雍亲王还是似亲非亲。我该和其他皇子来往,还是来往,尤其是十四爷,我和他走得很近。
当初十四爷平定西藏,我是四川巡抚,就是我帮他打理后勤,帮他搞定粮草运输。
也正是因为这样,雍亲王不爽了,因为不论怎么说,我都应该去帮他,他少了我的助力,就少了得力助手。而我不帮他也就算了,还到处帮别人。这让他无法再忍,他要给我来个下马威,敲打敲打我。
于是,雍亲王给我写了一封信,开头就骂我不把君臣大义当回事,说我和他说话不自称奴才,他妈过生日,我一个礼物不送,甚至连句祝福都没有,太不像话了。雍亲王说,我今天敢这样对他,以后就敢这样对皇帝。
这封信,真是未来的见证,我的后半生就被这句话套进去了。
信的最后,雍亲王提了个建议,让我把子侄全部弄回京城。
他这是什么意思,我是明白的,无非就是拿孩子做人质,让我能够识趣。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没办法,只好照做,我和雍亲王的关系,在明面上开始走向缓和、亲密。
02我真正被雍亲王视为心腹,还要从“夺嫡之争”说起。
康熙爷去世前一年,十四爷打了胜仗凯旋而归,三爷和四爷雍亲王被要求带领文武百官前去迎接。
但凡有点政治敏感,都知道这意味什么,和尚头上有虱子——明摆着,恭迎新君的意味。
康熙爷这个举措,让大家都觉得是要传位给十四爷。可难以捉摸的是,康熙爷去世前半个月,他又把十四爷调离京城奔赴前线去了。
这是一个奇怪的决定。十四爷觉得,这是让他再立军功,稳坐皇位。四爷却觉得,这是故意调离老十四,便于自己登基。
正如你们知道的,康熙爷驾崩,老十四也没回得来,四爷雍亲王顺利上位,成了君王雍正。
雍正爷上位,荣登大宝,可是这皇位岌岌可危,毕竟最有实力的十四爷手里握有西南兵马。如果十四爷起兵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兵不血刃,解除十四爷兵权,是个棘手的问题。
雍正爷想起了我。我是制约十四爷的唯一筹码。
首先,我在川陕多年,治军严整,在军队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威。有一年冬天,我乘轿出门,天降大雪,我可怜轿夫冻手,让他们把手上的积雪去掉,就说,“去手”。几位士兵轿夫二话不说,抽刀就把手砍了。
尽管十四爷是统帅,可他也只是临时统兵,大家都知道他是皇子,不可能一直待在军队里,所以只要我下令,十四爷说的话,不一定有用。
其次,军队粮草都是由我来安排。行军打仗没有粮草,那就是笑话。
鉴于这两点,雍正爷就在康熙帝去世第二天,下发了圣旨,让十四爷转交兵权,只身回京。
十四爷久经沙场,身居皇家,他明白这里的意思,他看着我。如果我能站在他这一边,他一定带兵杀回京城,夺回大宝。
可是我却不能,我妹子、我的子侄、我一家的荣耀和未来都在我手里,我只要选错,万劫不复。
我没得选,我只有站在雍正爷这边。
十四爷回去了,被控制了。
经此夺嫡之争,我和雍正爷绑在同一条船上了。我的功劳,也被雍正爷记下了。随后又一笔功劳记录在册,那就是平定大西北。
03如果说夺嫡为安内,平定大西北就是攘外。这西藏、青海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了,康熙爷在位时,就与罗卜藏丹津打了多年,当时多是十四爷带队指挥,我也参与献计献策,多次得到康熙爷赏赐。
这西北之地,每每都是打打就老实一段时间,然后又闹腾,又得再打。
雍正爷即位第二年,也就是1723年,叛乱又起,找谁带兵呢?这不可能再让十四爷带兵的,好不容易罢了他的兵权,不会再给他3机会,只能是我带兵平叛。
雍正爷为此发旨:“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这么一来,我就成了雍正爷的代言人,西部一切事务全部由我说了算。
接到圣旨,我就抓紧去了西宁,所带人马甚少。罗卜藏丹津得知这一信息,迅速带兵围攻西宁。
面对兵力悬殊,我不得不上演诸葛亮的空城计,带了十几个士卒,坐在城楼之上,面不改色心不跳。罗卜藏丹津看到这幕,他也心虚,就司马懿上身,下令撤退。
这一来一去,也被围了十来天,我是坐立不安,写信给雍正爷报告战况。雍正爷就来信,“好心疼”。
虽然“情深”,可这词用得真是腻腻歪歪。一代君王,这样用词,定是不正常的。有多爱就有多恨,这也为我的未来铺好了伏笔。
有了雍正爷这样的“情深”,再加上我的得力干将岳钟琪带兵赶到,罗卜藏丹津大败,带着几百人逃走了。
我可不想给罗卜藏丹津反扑的机会,1724年,我下令各路兵马“分道深入,捣其巢穴”,终于一举荡平罗卜藏丹津残军,大获全胜。
我也因此得了“年大将军”威名,享誉朝野。
雍正爷也万分高兴,不是为我,是为他自己,他在位仅两年,彻底平定西南,完成了康熙爷一生没完成的宏业。
至此,雍正爷的皇位算是彻底稳固了。我也被晋封一等公,位极人臣。我和雍正爷的关系,看似非常好,雍正爷甚至说,咱们就做千古君臣,给后人做个榜样吧。
可是我很清楚,我们的私情太浅。之所以表面如此,那都是因为家国大事。他需要我,我有价值。以后,我的价值在哪?
04雍正爷不愧是权谋帝王,他能从夺嫡之争胜出,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手段慢慢用在我身上了。
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雍正爷深喑此道。
他开始和我商量各种大小事,一些人事安排也和我商量,还不时地给我赏赐,今天一壶酒,明天一枝花,他真是细心,体贴入微。
这在外人看来,我年羹尧和雍正皇帝非常亲密。他们对我点头哈腰,各种谄媚。
起初我还会小心翼翼,时间一长,糖衣炮弹起作用了。我越来越飘,目中无人。出门沿路商铺要关门,官员见我要行跪拜礼,王公贵族路上遇到我,也要下马行礼,而我只要稳坐骏马,点头意思一下。
如果只是这样,可能也没啥,然而我犯了一个大错。
当我这样猖狂的时候,雍正爷需要的只是一点,那就是我绝对忠心。要怎么知道我是否忠心呢?
雍正爷给我派了一个不起眼的差事。他把夺嫡之争中的死对头九爷,交给我看管,要我时时汇报九爷的情况。
你可能没发现这里面的玄机,为啥是九爷呢?他的女婿是纳兰明珠的孙子,而我妻子是纳兰明珠的孙女,我和九爷关系比较亲近。
雍正爷就是看看我,能不能按照他所说的办事,有没有忠心。
我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只是看着九爷别惹事,他做生意我也没拦着。有时候我一个月也没汇报一次情况。
雍正爷觉得这很不妥,一个皇子一个重臣,两人要是图谋不轨,那就太危险了。于是他从京城派人来甘肃,直接监视九爷。
很不幸,我没有通过雍正爷的忠诚度测试,等待我的将是万劫不复。
05如今我也是手握兵权,比当年的十四爷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难题,雍正爷曾经给出完美答案,这次他依然会有解决办法。
雍正爷先是找到地方大员,暗示他们,“我要对年羹尧下手,你们配合我,搜集证据”。这些人早就看我不爽,看不惯我的嚣张跋扈,于是各种奏折蜂拥而至。
这事来得太突然了,我一下还没反应过来,不知如何面对这些诋毁,只能低声下气说“我错了”。
雍正爷要的就是这句话,只要认错,后面就好办。
雍正爷又开始从我身边人下手,孤立我,向他们透露惩治我的意愿。而这些人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初解我之围的岳钟琪。
此人是我一手培养、提拔上来的,文武全才,熟悉西南军政。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重要的是岳钟琪的身份——抗金英雄岳飞的后人。
这在某种程度来说,岳钟琪是清朝的对立面,这样的身份不容易被信任,容易被打压。
雍正爷抓住这点,拉拢岳钟琪,只要他配合,等我被惩,岳钟琪直接取代我的位置。
搞定岳钟琪,雍正爷就放心对付我了。后面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92条罪状,我百口莫辩。原本我还奢望,临死能和雍正爷聊聊,让他知道,我功劳再大,也是犬马之劳;我野心再大,也没有造反之心。
可是,雍正爷不给我这个机会,我带着遗憾自绝于世。
06自古以来,都是伴君如伴虎,你以为的君臣亲密无间,信任满满,其实那都只是假象。功高而不知勇退,注定都是人生的悲剧。
我不责怪君王的无情,换做是我,也会这么去做。人,都是自私的,小人物还可以轻松选择,牺牲自我;大人物却会选择牺牲别人,成就自我。
太狂了没有好下场,做人低调低调再低调
功成名就以后,辞官做个闲人平民,多好!北宋初年,那几个主动交出兵权的开国功臣,赵匡胤都赏赐了大量田地、豪宅和美女。都是善终啊!
急流勇退是上策,刘伯温曾国藩是榜样,可是主动退下来谈何容易,私心为己没有好下埸。
乐,自己可劲作,让上司不停给你擦屁股,时间长了哪个不烦?[得瑟]
你就知足吧!如果我是雍正皇帝,你的下场会更惨![呲牙笑]
卧塌之侧,岂能安唾???
写得好[点赞]年将军确实威武。然而如此背景与经历,能有几人不飘呢?功高而退,话好说,能做到,太难了!
人不可太贪心蛇吞象,识时务者为俊杰见好就收,再有权利也还是在皇帝的权威之下。伴君如伴虎,功成名就赶快辞官回家过几日宁静致远的安生日子为妙。别贪心过火等待降职了就晚了。
年羹尧是贪恋权利,你看看秦琼唐朝立国了我在家养病封赏你李世民要削减就消减,秦琼最后善终。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你也知道你飘了啊[呲牙笑]你嚣张跋扈还要官员跪下行礼 这都是皇帝特权犯了忌了 皇帝宠信你官员们不敢怎么着皇帝要整你了这都是要你命的刀子[得瑟]
郭子义是善终,富贵的高人,和君王联姻受到至亲的关系,做到了低调,务实,功劳看做过眼烟云。
不懂得夹着尾巴做人,不懂得功成身退,不懂得伴君如伴虎,不懂得功高震主,你不死谁死[笑着哭]
万恶的封建制度把全体中国人都坑苦了几千年。
年氏家族可不是他雍亲王的下属。雍正应该是拉拢了年和隆,导致二人居功自傲了。
年羹尧是雍正帝的包衣说白了就是家养的奴才,当初雍正上位,因为他反贪没人愿意任他所用,除了年羹尧,十三爷,所以他重用年羹尧平叛,立了功,文人吗,干别的不行拉人下马那可是手到擒来啊!加上年羹尧自己本身也不干净被人抓住把柄,雍正不杀他,想保他都没办法,只能杀了,毕竟反贪是上位以来自己贯彻的,就算是自己人也得杀啊!
赏无可赏,赐🈚️可赐
身份不够,家族势力不行。八旗子弟又死得太多了,负责不起。所以到后面真打仗都以绿营兵为主。
平凡是福不是随便说说……
写的倒是挺明白事理的[吐舌头眯眼睛笑]
就你的所作所为,你不死谁死?
年羹尧,只是雍正的棋子,没有了外患,就没有了年大将军
说透人心的好文章。君臣相处不容易,遇到心胸狭窄的君王,你干坏干好都得倒霉
要么低调要么养寇,当年司马懿就是又低调又养寇自重还差点被干了。
一句话总结,没有激流勇退的决心。谋个虚职去教书不好么?
有个好妹妹,多活了好久,算赚到了。一路贬黜,直到年妃死了才动年羹尧。说明老四对年妃是真爱
清朝科举,满族和汉族是分开
权无人不恋、财无人不贪,
只有这句话是对的:功成身退!
不给面子[吃瓜][吃瓜][吃瓜]
文章写得不错,点赞
他好杀人
惊回首,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当雍正给年写信,称年为他的大恩人,这句时,年不退隐海外,就是傻子
不缺钱就退,守权迟早是个死
年羹尧要做的应该是,别全剿光了,留点尾巴,别立那么大功劳
当局者迷,都是上帝视觉看待
主要还是兵权。别的都是牵强附会理由。
血统不纯!
?
是你自己没做到位,那人家十三爷就安享晚年了
主要是皇权没有制约
雍正~小蝶~年羹尧[笑着哭]
理由只有一个:我妹卸甲慢了[打脸]
因为死人才能守秘密
权力的游戏[无奈吐舌]
主要是分不清大小王[得瑟][得瑟][得瑟]
选的这个演员真不怎地。
按你所说问题出在皇上的九弟?
嗯,好像是这么回事,你这个年羹尧是真的!!!
郭子仪每次打完仗都交兵权,都被贬,所以得善终,后人也很好。再打仗皇上再启用他,他也不抱怨,这才是明白人。还有王翦也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