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怒毁衣曝黑幕:开40万的车买不起裙子?​

热提咖喱鸡 2025-05-01 09:31:52

江西景德镇一家服装店上演消费伦理大戏:女司机开着40万豪车进店试穿四条裙子,因生理期不慎留下血迹却拒绝赔偿,一句“洗洗还能卖”引爆全网争议。店主提出按进货价500元出售污损衣物,却遭女子强硬回怼:“不要了,随便曝光!”最终店主含泪销毁价值数千元的新裙,将监控视频发上网后惊曝行业潜规则——服装店试衣纠纷年损失超百万,超7成商家被迫自行承担污损成本。

据店主陈述,4月29日该女子进店后连续试穿四条纯白连衣裙,脱下时被发现裙摆沾染血渍。店员提出需按进货价购买污损衣物,女子却以“生理期非故意”为由,仅愿支付50元清洗费。监控显示,女子全程未提醒店员特殊身体状况,试衣间也未配备一次性防护坐垫。更引发争议的是,女子驾驶的40万元豪车与拒赔态度形成强烈反差,网友直指:“开得起豪车赔不起裙子?分明是霸道欺店!”

《民法典》第1184条明确规定,侵害他人财产需按损失时市场价格赔偿。法律专家指出,消费者试衣时未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导致商品污损,即便非故意也需担责。若污损导致商品无法二次销售,消费者应参照成本价赔偿,而非仅支付清洗费。此前青岛某服装店因顾客试衣损坏皮衣,法院根据“高度盖然性”原则判决顾客赔偿,与此案高度相似。

业内人士透露,服装店年均因试衣污损产生的损失约占营收5%-8%,部分高端店铺单月赔偿额超万元。景德镇这起事件撕开了行业潜规则:为规避风险,越来越多商家开始预收试衣押金或要求签署《试衣协议》,但此举常被消费者质疑“侵犯权益”。

更讽刺的是,2025年3月某商场因地面湿滑导致顾客摔碎试用装,最终判定商家全责的案例,与此案形成鲜明对比——消费者责任认定存在明显“双重标准”。

事件发酵后,微博话题#40万豪车赔不起500元裙子#阅读量破亿。支持店主派痛批:“生理期不是免责金牌!试衣前做好防护是基本素养”;共情消费者派则反击:“商家未提供防护用品也有过错,凭什么让顾客全额买单?”更有网友灵魂发问:“若血迹能彻底清洗,销毁衣物是否浪费资源?店家是真维权还是借机营销?”

这场纠纷的本质是消费场景中的权责模糊地带。试衣间作为商家与顾客的信任纽带,既需保障消费者体验,也要防范经营风险。专家建议双向规范:商家应公示赔偿规则并提供防护用品,消费者则需主动告知特殊状况并谨慎试衣。当40万豪车与500元裙子产生价值碰撞,我们更应思考:物质富裕是否应与责任担当同步提升?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