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山、东林寺、西林寺、周敦颐墓、铁佛寺、长江系列(濂溪篇)

怀蕾说旅游 2023-04-25 12:29:13

引言—名字由来

濂溪原名庐山区,2016年4月8日,江西省九江市撤销星子县,设立庐山市,为避免重名,庐山区更名为濂溪区。濂溪源于庐山莲花峰,周敦颐晚年居此,以濂溪为水名得名。

濂溪区今为江西省九江市下辖区。

长江图

长江自西向东流经濂溪北部边界。

马祖山

马祖山在江西九江威家到高垄的中段,当地老人叫它“马走山”。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到处是深渊。有一匹马和一头骡结伴同行来到这里,沿着如今九江市到威家去的路直往南走。走着走着,骡子突发奇想,提议赛跑。马答应了,并且抢先起跑。威家地处三岔路口,东西两边都没路可走,跑在前面的马只顾争夺冠军,跑到三岔路口也没减速,就顺着自然惯性向左急拐,没跑多远,坠落深渊,化作一座大山。这座山就称作“马走山”。跑在后面的骡呢,看见此番情景,就往西面跑,结果也坠落深渊,变成一座更高更大的山,名叫“骡山”。后来这里有人结庐定居了,于是改名叫“庐山”了。

据史书记载,佛教著名宗派之一禅宗六祖慧能的再传大弟子马祖道一曾在马走山修行活动。马祖(709-788),唐佛教禅宗高僧,名道一,本姓马,所以后世也称“马祖”或“马祖道一”。他是汉州什邡县(今属四川)人,曾在福建、江西等处传授禅宗,主张“自心是佛”、“见所见色,即是见心”的道理。

在马走山、庐山,处处都有马祖的足迹。他这一支派,在庐山影响很大,庐山的许多寺院多为道一的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主持,智常禅师就是其得意弟子的代表。《庐山史话》如此介绍:“庐山东北端的马祖山、马祖洞、马祖寺,都因道一曾在这些寺院崖洞修行而以马祖的名称来命名的。”

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并创设莲社。东林寺在唐时达到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

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过东林寺,后偕东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佛有大力能伏“四魔”。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这是什么缘故?相传慧远初到庐山西麓时,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西林寺

庐山西林寺,坐落于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66年)由太府卿陶范创建,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初是沙门竺昙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

自晋至唐一直鼎盛,元为兵焚,明修又毁,此后长期不复。现寺,近年重修,庙宇宏敞,佛像高大,规模不亚当初,别致庄严。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其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极具哲理。

西林创建以来,慕名登游名贤学者、诗人骚客如鲫,唐韦应物、韩愈、白居易,五代伍乔,宋苏轼、岳珂、黄道周,清王士祯、施闰章等留下众多诗篇,苏轼《题西林壁》以其深邃而含蓄的意蕴与妙理,为后人推崇,同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称之为庐山诗中三颗明珠。

铁佛寺

铁佛寺初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由僧人昆仲禅师兴建,始为比丘道场。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79年),比丘尼愿莲广收女众出家,壮大道场,遂为比丘尼道场。愿莲就把铁佛寺改名“铁骨寺”、“铁骨底”等。因“骨”与“姑”谐音,又含“铁心修行尼姑”之意,以激励僧尼以铁骨心肠专心修行。

愿莲曾立于白龙桥上,眼望清泉和莲花峰而顿悟,写下“云生功成就,愿莲传真禅”的偈句,并题诗一首:“风翕虎降白龙泉,鹿鹤龟伏十八湾,预意己兔匡庐间;吊桥目前得峰仙,沙滩溪潭明指点,低头空过一洞天。”道出了愿莲禅师顿悟时所见虎降龟伏,鹿鸣凤舞,紫气环绕,莲出平湖的佛门胜景。

白居易草堂

白居易草堂又称乐天草堂、遗爱草堂、庐山草堂、香山草堂。位于庐山北慧远古道之东侧。东连剪刀峡,西接东林头、化城茶场,南依北香炉峰、慧远讲经台,北邻东林寺、西林寺、卧云垅、李拙翁墓。面积3000亩,距九江市区13公里。

唐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忠耿直言,得罪权贵被贬江州任司马,次年秋即于此筑草堂,并隐逸山居近三年。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上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草堂唐五代被毁。历史上虽有两次再兴,皆为移址而建。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在东林寺兰墙之外;1987年在庐山花径。此草堂湮没千余年内,仅留故址。1992年考证故址,辟修幽路,接引山泉、种植花木,平填场地1.5万平方米,砌石阶2500米,依山就势仿建古建筑,镌刻碑铭、题书、楹联。

周敦颐墓

周敦颐为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曾在庐山北麓建濂溪书堂,并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爱莲说》。熙宁六年(1073)病逝于九江濂溪书院,葬于离书院五、六里的栗树岭(今莲花镇谭畈村),享年57岁。周原配夫人陆氏、继配夫人蒲氏墓亦葬周两侧。

明代九江知府童潮在墓前建祠、立肖像、置田地供祭祀,墓地时为“江州十景”之一。嘉靖三十八年(1559)巡抚何迁檄知府朱日藩将墓修葺一新,清咸丰五年(1855)彭玉麟、罗泽南、李续宾出资主修,又将墓顶结为龟形约6尺,径1丈5尺。墓前碑碣有明万历李得阳诗碑,彭玉麟修墓碑,罗泽南重修周子墓碑,周生前所作太极图碑等。墓文革中被毁,今墓为1992年重修。

地方美食—茶饼

九江茶饼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十大传统名饼”、“江西四大糕点之一”,采用传统工艺研制而成。”其色泽金黄,具有小而精,素以薄而脆,酥而甜,香而美的特点。

茶饼选用当地茶油、本地麦面、坡地黑芝麻、百年桂花为主要原料。宋朝诗人苏东坡曾赋诗赞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由于散发着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故被人们称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

后序

濂溪区东临鄱阳湖,北襟黄金水道长江相望鄂皖,西接昌九工业走廊,南依旅游胜地庐山,素有“京九重镇、鄱湖明珠”之称。

秀美江西、古韵九江、大美濂溪!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