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先后设有16所分校,看看在不在你家乡?

祥孝看历史 2023-09-23 13:59:01

从1924年第一期正式开学始,到1949年最后一期终,大陆时期黄埔军校毕业生约有二十万之多,校本部先后设在广州、南京、成都等地。

除了校本部,黄埔军校在25年时间里先后设有诸多分校:其中抗战前大致有7个分校,抗战大致时期及以后有9个分校,总数二十余万的黄埔生都大多毕业于这些分校。

下面我们说说这些分校所在,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黄埔系中央军剧照

抗战之前的黄埔分校

不少黄埔生因参加第二次东征,错失了在校本部接受军事教育的机会。所以,黄埔军校在潮州设立了首个分校,分校第一期于1926年6月毕业,按广州校本部第3期对待。

潮州分校只办了两期就停办了,它可谓特为东征而设,并非常规操作。

黄埔历史上第二个分校为1926年10月创办的武汉分校,很明显,该分校系为北伐而设。武汉分校此后停停开开,全面抗战爆发后迁往湖南武冈,名称改为中央军校第二分校。

1926年,黄埔军校又设立南宁分校,真正掌握该军校的实则为广西桂系。

长沙分校成立于1927年2月,1928年5月停办,学生整体迁往南京校本部。

1927年,黄埔校本部迁往南京后,成立了广州分校,该分校为粤军将领的势力范围。

陈济棠

到了1933年,黄埔军校开设洛阳分校,全面抗战爆发后迁往陕西汉中。

1935年设立成都分校,个人猜测,这是蒋校长为分化刘湘川军提前大作准备的结果。

以上,应该即为黄埔军校在抗战爆发前开办的全部七所分校了。

抗战时期及以后的黄埔分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黄埔各分校以正式名称“中央军校”加数字序列命名。

原洛阳(汉中)分校改称中央军校第一分校,1938-1944年共计毕业两万余人。

原武汉分校迁往湖南武冈后,改称中央军校第二分校,1938-1944年共计毕业2.3万人。

1939年前后,蒋校长在顾祝同第三战区所辖江西瑞金创办中央军校第三分校,他此举有没有什么暗戳戳的内心活动和象征意义?

顾祝同

原陈济棠掌握的广州分校改为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广州沦陷后搬往贵州,先后毕业2.5万人,分校主任为粤军将领韩汉英,想必主要为粤军部队输送基层军官。

第五分校设在昆明,前身原为云南讲武堂,估计这是滇军的势力范围。

原南宁分校改为第六分校。值得一提的是,黄埔一期生黄维曾于1939年2月就任第六分校教育长,只不过很快就调任54军军长,驻扎滇南。

第七分校即西安王曲分校,由胡宗南兼任分校主任。1938年至抗战结束,共培养3.7万名毕业生,绝大部分都安排进了胡宗南中央军。

第七分校毕业生

第八分校先在湖北均县,后改设房县。分校主任曾由李宗仁第五战区参谋长徐祖贻担任,由此也大概可知其系统渊源。

第九分校即迪化(乌鲁木齐)分校,主任宋希濂,与其他该校相比,该校规模偏小,毕业少亦相对较少。

小结

纵观抗战时期设置的黄埔分校,某种程度上可能与各大战区或行营有一定对应关系。

比如第一和第七分校,明显对应的是第一、第八战区,毕业生或许更多为第一战区蒋鼎文、胡宗南中央军所用。

胡宗南

第二分校目测对应第九战区,第三分校对应顾祝同第三战区,第四军校对应张发奎第四战区及余汉谋第七战区,第五分校对应龙云昆明行营,第六分校负责为白崇禧桂林行营输送军官,第七分校对接第李宗仁五战区,第九分校对接张治中西北行营。

这个规律仅系个人推测,从未在正式史料上见过,不知是否妥当。

0 阅读:156

祥孝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