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收到儿子的高考成绩单时,我的手一直在颤抖。670分,超出重点线130分。十八年的付出,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回报。电话那头,儿子平静地说:"妈,我想报考北大。"
我笑着应好,挂了电话后却泪如雨下。这个时刻,我等了太久。可就在喜悦冲上心头的瞬间,一个念头却怎么也压不住——是时候结束了。
十八年前,我嫁给了丈夫。那时的婆婆看起来很好说话,可婚后不到一个月,我就尝到了苦头。每次回娘家,她总说我"往外跑";我做的饭菜,她总说不合口味;就连我的工作,她也说"不安分",希望我能辞职在家相夫教子。
记得儿子三岁那年发高烧,我请了假在医院照顾。婆婆来医院时,第一句话就是:"你看看,要是你在家带孩子,哪会这样?"我忍着委屈解释工作的必要性,她却说:"你们年轻人,就是不懂得持家。"
丈夫性格懦弱,每次都是和稀泥:"我妈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可我心里清楚,婆婆是在用各种方式否定我的价值。
儿子渐渐长大,学习成了我们家的重心。我白天上班,晚上辅导功课,周末带他去上各种兴趣班。婆婆却总在一旁数落:"你看看人家王太太,天天在家照顾孩子,孩子学习多好。"
有一次,我加班到很晚。回家时发现儿子的作业本上全是错误的答案,原来是婆婆帮他写的。我气得直跺脚,可当着儿子的面,又不好发作。那晚,我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帮儿子修改,直到天亮。
儿子上初中后,成绩突飞猛进。婆婆的态度这才有了转变,但说话还是带刺:"还是我盯得紧,不然哪有今天。"我听在耳里,疼在心里,可为了儿子,我选择了沉默。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我像一棵树,在风雨中慢慢长出了厚厚的树皮。现在儿子要去北京上学了,我终于可以喘口气,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昨天,我跟丈夫提出离婚。没想到婆婆知道后,立刻找上门来。她拉着我的手,声音竟然有些哽咽:"孩子他妈,你别走。这些年,是我不对。你要走了,我和你们父子俩可怎么办?"
我愣住了。十八年来,这是婆婆第一次这样跟我说话。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儿子生病时她熬的中药,我加班时她准备的夜宵,还有儿子考试前她偷偷去庙里上香...或许,她的爱就是这样笨拙。
我没有立刻回答。透过窗户,我看见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不知不觉竟然长得这么高大。树下,是儿子小时候的秋千,已经生了锈,却依然固执地挂在那里。
"让我再想想吧。"我轻声说。
人生就像一部长长的账簿,有些事说不清对错。婆媳关系里,我们都是在摸索中成长。那些曾经的委屈,或许不该成为决定未来的理由。
夜深了,我独自坐在儿子的房间里。墙上贴着他画的全家福,歪歪扭扭的线条中,我们手牵着手。我忽然明白,生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爱也并非只有一种表达方式。
月光透过窗帘洒进来,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十八年,改变的不只是岁月,还有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