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某医院病房传来沉痛消息——曾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新四军抗日名将朱亚民逝世,享年96岁。这位从常州石家桥走出来的传奇人物,用九十余载人生书写了一部中国工人阶级的抗争史诗。
1916年出生的朱亚民,年轻时就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937年香港打工期间,他一边在印刷厂谋生,一边担任工会执委,组织工人争取权益。"他总说工人要团结才有力量",老同事回忆道。正是这份赤子之心,让他在1938年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紧紧相连。
1940年是朱亚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上海浦东地区日军横行,他奉命组建浦东抗日游击支队并担任首任支队长。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他带领这支最初只有几十人的队伍,用土枪土炮在芦苇荡中开辟战场。"朱队长总说阵地在人在,后来我们还真在敌人后方站稳了脚跟",老部下哽咽着回忆。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为新四军淞沪支队,成为华东敌后战场的重要力量。
解放后,这位戎马半生的将军却选择扎根地方建设。从苏南军区副司令员到苏州市长,他始终保持着工人本色。在苏州任职期间,他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调研,遇到市民困难二话不说就掏钱帮忙。"朱市长办公室的门永远敞开",老市民们至今仍念叨着他的亲民作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时,迟浩田将军特意为他题词:"威震敌胆真英雄,峥嵘岁月汗马功"。这份褒奖让朱老既欣慰又感慨:"比起牺牲的战友们,我做的实在不算什么。"去世前他仍关心着家乡建设,病榻上还惦记着要给戚墅堰中学捐赠革命史料。12月3日,数千名市民自发来到苏州殡仪馆送别这位人民英雄。灵堂里,当年他用过的军用水壶与市长办公桌并排摆放,见证着这位传奇人物从工人到将军、从战场到政坛的非凡人生。"他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国家,晚年又把全部爱心给了百姓",送葬队伍中一位中学生含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