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决定从西安走到蓝田

今西安 2020-06-18 18:47:38

文/十八木

我婆还在的时候,常给小时候的我们讲一个故事。

那年,我大伯考上了西安的学校,要从一百里外的蓝田乡下,进城上学了。出发前一天,他怯怯地跟我婆说,“妈,你能不能给我大说,让他给我八毛钱,我明天买张车票进城。”看我婆面露难色,大伯急忙补充说,“不是我图享受或者想扎势,实在是行李太多了。”

晚上我爷下地回来,我婆用同样的怯生生替我大伯说出了一点都不过分的诉求。正圪蹴在门口吃饭的我爷闻言把布老碗重重地往疙里疙瘩的地上一蹲,“坐车?咋,是没长手还是没长腿?”

哪怕是在梦中,我也从来没有亲见过当时的场景,但当后来看到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演的那个小品,赵本山说“要什么自行车”的时候,我觉得,我爷当时质问我婆和他大儿“没长手还是没长腿”,语气一定和“要什么自行车”很像。不,应该是更严厉一百倍。

我大伯靠在黑暗的墙角,没吭声。

我婆只好继续怯怯地替大伯说他要坐车的理由,不是娃图享受或者想扎势,确实是娃的行李太多了。

借着从门缝窗缝和屋顶缝隙中钻进来的月光和星光,我爷端详了那些堆在门口不远处的我大伯的行李,又瞥了一眼我大伯站着的那个墙角。我婆和我大伯,也不知道他当时到底有没有看清他的长子也是这个小村里第一个考到城里的孩子到底有多瘦弱,但他还是换了相对缓和的语气说:“看来确实是拿不上。”

我大伯和我婆感到了希望的临近,然而还没能等他们把希望点亮的时候,我爷已经恢复了之前的威严,“行李多拿不上,我给你送到学校去,坐啥车坐车?”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爷和我大伯,一人几包行李,上路了。一路上,我大伯没主动和我爷说一句话,我爷说走就走,我爷说歇就歇。

之后在西安上学的那几年,每年寒暑假的两次往返,我大伯都是走一百里回家,走一百里到校,再没有提过要钱坐车的事。

我婆给小时候的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爷已经去世,我大伯业已中年。

在我前几天突然想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婆也去世已久,我大伯已满八旬。而我,差不多就是我爷当年说“坐啥车坐车,没长手还是没长腿”的年纪。

于是,我决定用我的腿,走一次我爷和我大伯当年走过的那段路。

除了体验当年我爷和我大伯的行程,另一个原因,也是弥补自己曾经的半途而废。一二十年前,我曾蹬着自行车驮着单位发的不值钱但却沉重的啤酒啊饮料啊之类的年货,准备从西安沿312国道骑回蓝田,出发的时候信誓旦旦,结果走到华胥实在是骑不动了,连人带车子叫了个蹦蹦车,很是狼狈地回的家。

当年,骑车没能骑回去,这次,一定要走回去。

从西安太白立交附近到蓝田老家,高德地图推荐的最近的步行路,是从太白立交到纺织城,然后沿灞河一路逆流而上,这条路约47公里。凭直觉我也觉得这条路最近,而且基本一路平坦,不用先上白鹿原再下白鹿原。但这条路并不是我爷和我大伯当年走的路。当年,因为灞河河堤并没有系统性地修固,只要一发水就会被冲段,很多地方就没办法走。所以,他们只能舍近求远,从蓝田县城对面上白鹿原,然后从白鹿原上一路向西,从纺织城附近的原西头下原进城。这条路,高德地图显示的距离是52公里,需用时约12小时。

我决定,反向走这条路。沿着灞河的这条路,就先留着吧。

根据自己平时的步速,我估计会在9-10小时完成行程。

上午8时15分,从太白立交附近出发,沿南二环一路东行。

原计划一直走到东二环再到咸宁路,结果才走到长安立交便发现没办法步行向东了,要么翻栏杆,要么绕很远。只好在此北拐,从长安路向南门而行。

9时23分,到达南门,继续转而东行,从环城路入咸宁路。没想到咸宁路也不顺畅,万寿南路十字大范围围挡施工,车辆行人都需绕行,又多绕了老长一截路。

我走路锻炼的时候,常希望路可以长些,能绕则绕。这回,因为行程本身已经足够长,自然希望能短则短。可惜,很多时候,路并不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

11时11分,终于到达浐河桥。

桥的那头,便是灞桥区域。虽然是阴天,白鹿原已然清晰可见。过桥大概再走三五里,从绕城高速纺织城出口前的水安路,便可以上原了。

浐河的河道很宽,但河水常年也就那么一渠而已。疫情期间我住在曲江,常到浐河边散步,甚至还沿着浐河往上游走了很久,其时便有沿着浐河一路走到汤峪的想法。这个想法现在还在,留存以后实践。

11时27分,到达白鹿原脚下,水安路起点。至此,才算是出了城,正儿八经开始西安到蓝田的行程。

交通指示牌显示,此处距离蓝田县安村镇28公里,距离准备中途休整的灞桥区狄寨镇只有8公里。心下颇为得意,觉得自己的脚步足够矫健,按前面的速度,完全有望提前完成行程。

事实证明凡事绝不能想当然,既要客观面对现实,也要正确了解自己。我要面对的客观现实,是要开始很长一段远不能像平路那样健步如飞的上坡路,需要正确了解的自己,是腿脚已经开始的隐隐作痛。

11时58分,到达半原上的一个岔路口。其实两条路都是水安路,右边的是十来年前新修的,用了水安路的名字,左边的原来的老路,因为从几所三本学校和职业学校前经过,所以改叫弘知路。水安路是西安的垃圾车前往江村沟垃圾填埋场的必经之路,走的垃圾车多了,此路曾臭味长存。沿路的学校和村庄提出抗议,政府便在原路西南侧另修道路绕开学校村子,也便有了这个三岔路口。

还好,我走的这天,一路上都没有闻到那个异味。可能是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已经接近饱和,去往的车大量减少的缘故。

我决定走左侧的老路,因为这条路看着幽静,直觉也近一些。

事实证明,靠直觉的选择常不靠谱,幽静确实幽静,但距离一点也不比新路近,最终还得从薄太后陵墓前折到新路。而且,因为这条路偏里,也错过了站在半原坡俯视西安东郊的机会。

13时04分,终于上得原来,到达狄寨街道。

这里同样是岔路口,这次终于做了对的选择,没有走饶镇而过的狄寨北路而是沿狄寨街道穿镇而过。这倒不是因为直觉,而是因为生理需要,脚胀了需要休息,肚子饿了需要打尖。在镇街上遇到饭馆的几率,无疑比镇外的过境路大。

13时20分,在狄寨村村口一家小店打尖。虽然是“村口小店”,但价格一点都不比西安街头的店面便宜。凉菜味道尚可,三合一面味道一般,且碗大面不多,不太像老陕风格。心道,虽然我认为这里已是乡下,但并不能妨碍人家像城里看齐。

高德地图显示,距离目的地还有18.4公里,手机计步显示走了31000步。又一次自鸣得意觉得自己走的够快,已经走过了接近三分之二的行程。想着很有望在17点左右完成征程,晚上是不是还可以有精力到蓝田县城吃个烤肉。

之后的事实证明,电子导航很多时候也不靠谱。

也难怪人家小饭馆饭菜价格像西安看齐,只有出了狄寨街道,才算真正走进白鹿原上的田园风光。田园已经基本都是果园树园子,鲜有人种植庄稼。直到两个多小时后,在蓝田孟村镇附近,才看到了一小片夹在果园中间收割过的麦田。

14时33分,到达一个无名路口。印象中从这个路口可以拐到鲸鱼沟里的一个农庄。这个农庄常有辟谷人士驻留。数年前曾和几个朋友在这个农庄烤过肉,有几个辟谷女士从我们的烤肉摊前目不斜视地走过,对她们的毅力大为惊佩。

陌路的交集,常常就是你吃你的肉,我辟我的谷。

15时23分,终于到达蓝田界,手机计步显示42000步。

如果不是界牌,是没办法通过明显的地理标志分开蓝田和灞桥的。但多年前可不是这样。不管你是坐车还是开车,只要沿着水安路一路往东走,某个地方道路骤然变窄,那你就知道是出了灞桥到了蓝田了。灞桥有钱,路修的宽,蓝田穷,同样一条路都比人家窄。这些年,我大蓝田迅猛发展,脱贫攻坚,起码路和接壤的大西安郊区看齐了。

16时12分,到达孟村镇西。这里同样有一条大路从镇外绕过,这次不用凭直觉也不需要打尖,而是确切知道穿镇而过会近很多。前几年喜欢钓鱼的时候,常从此镇经过去白鹿原水库,走的是镇外的路。

年少时,没来过这里之前,总以为孟村应该写作“梦村”。课堂上,但凡那个同学打瞌睡,老师总是嘲笑,“咋,又到meng村集上逛了一圈,吃了几个油糕?”

出了孟村镇街道,体能已经极度不佳。左脚脚后跟之前磨出的水泡貌似破了,原来没啥问题的右脚后跟好像也裂了口子,两个脚后跟都一阵一阵刀割似地痛,再加上脚掌发硬膝盖隐痛,虽然是平路,却走得越发艰难,步子也慢了很多。

前半天阴着的天也晴了,太阳斜在身后,照出老长的影子。原来总以为影子跟着人走,其实,当你背着太阳,明明是人跟着影子走。

17时16分,到达孟村沟。过了沟,便是安村镇——我老家所在的镇。

不像灞桥狄寨镇和蓝田孟村镇之间没有明确的地理分界。蓝田孟村镇和安村镇之间,有一道大沟是天然的分界线,沟西孟村沟东安村。前文说过,我大蓝田原来穷,路窄,孟村到安村原来的路,便是很窄的路先蜿蜒下到沟底再蜿蜒上来。现在,不但路宽了,而且直接在沟上架起一座大桥,路近了,坡也没了,不管是行车还是行人,一下子便捷了很多。

站在孟村沟大桥向南远眺,南山隐隐可见。几百米外的那几处红顶房子下,与孟村沟基本垂直的便是横断白鹿原的鲸鱼沟了。白鹿原水库,就在红房子下的沟里。

当年开车钓鱼,一折腾就是一天,现在走路回家,一折腾也是一天。

不同的折腾,不同的心境。

17时35分,到达新华村小学。

之所以要给这里专门留下一笔两画,是因为二十多年前,我就是在这所乡村小学考的中考体育。恰巧,我步行百里的这天,因为疫情影响而推迟的中考体育,也正在进行。

实在搞不明白当年蓝田县为什么要把原上的中考体育放在这个小学校,操场都是村上的麦场,农忙时晒麦农闲时做操,也就将将能划出50米长的跑道。今天,这所学校还在,但村上的麦场兼学校的操场已经难觅踪影。

地图显示,这里距离我老家还有7.5公里。那年那天,我跑完步又跳完远,看着别的同学或骑自行车或坐班车离开,我既无自行车可骑也没有钱坐车,只好迈着自己的短腿一路走回。那是印象中少年时走过的最长的路,很是摩薄了布鞋的鞋底。

18时整,到达上白村村口。再往前大概500米,就是白村中学,我曾经上过两年初三的学校。

但我还是决定离开大路从白村村里穿过。白村大概是名字中最接近《白鹿原》里白鹿村的,但这个村子既没姓白的,也没姓鹿的。现在地图上的这所新修的白村中学,并不是我读过的白村中学,上方那个明德小学,才是我当年上过的白村中学。

从中学变成小学的学校,校门还是原来的位置。在这个位置,有很多曾经的故事。我虽然是安村镇白村中学辖区的学生,但在这里只上了两年初三,第一年成绩不好,决定留级一年考中专。第二年第一学期成绩很好,但突然政策调整,规定往届生不准考中专只能考高中,第二学期便不好好学了。

学校西侧,那所面朝镜头的两层小楼位置,原来是一座庙。说是庙,却被一对年轻夫妻租了下来,摆了一个黑白电视一个小霸王游戏机,在学校旁开起了简陋的电子游戏室。我第二个初三的下学期,大部分时间都蹉跎在了这里。

青春不堪蹉跎啊。幸亏还算有些基础,中考时虽然没能考上县里最好的省级重点高中,但好歹还是进了第二好的市级重点高中的重点班。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在这所学校所对应的教育上实在恰当。当年,初三不限制复读,但却不让复读生考中专技校。现在,初中不允许复读,考不上高中便赶着娃们去上中专技校。

真是校头变幻政策旗。

18时34分,到达白鹿原东北方向的原顶。至此,基本从西到东横穿了白鹿原。

一览蓝田县城,倒也蔚为壮观。

绿树掩映中的那个吊桥,便是白鹿原民俗村的那座所谓网红桥。

原来上学时从原顶到我们村的小路,已经没有了。如果按高德地图绕行大路,至少得多走三四公里。好在从大路口找到一条往民俗村的小路,然后一路沿小路走回。

正在拆的民俗村,拆迁进展似乎并不顺利。据说,原来的建设者和新的开发者,还在扯皮。

不管是从原顶到民俗村,还是从民俗村到我们村,很多地方的小路,已经没有路的样子。

原来,民俗村红火的时候,常有县城的人走小路去,现在,显然已经少有人行。

19时06分,到达老村村口。19时15分,到达新村。

行程结束,手机计步64440步,耗时整整11个小时。如果减去在狄寨吃饭休息的40分钟,孟村派出所给手机充电的20分钟,以及东瞅瞅西看看卖眼耽搁的,一路人不停步一口气不歇,完成整个行程起码也得9个半小时。

自以为,自己走路算是比较快的。

一路走来,脚疼腿酸,连脖子后背都跟着抽筋。

我还是每天坚持走两万步左右有基础的。

对比自己基本上两手空空的行程,再想想当年我爷和我大伯,扛着那么多行李,肯定舍不得掏钱买饭,渴了喝自带的水饿了吃家里的黑馍,更知他们的不易。

我爷,还要在第二天一早原路步行返回。

再对比自己平时回家,开车从曲江上绕城几乎一路高速,只需40分钟便从西安的家门口到了蓝田的家门口。两条腿vs四个轮子,11个小时vs40分钟,当年的艰辛更能衬托今天的便捷和舒适。

在享受这种便捷和舒适的时候,我们要感谢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舒适便捷的日子,是从不折腾的和平发展来的。

我大伯现今已年满八旬,身体依然硬朗,平时还喜欢喝点小酒打点小麻将,甚是惬意。当他在享受今天惬意的老年生活的时候,一定会在梦里回到过曾经艰难的青年时光,一定也在梦里走过当年上学一走一整天的路。

他一定比我更明白,当年为什么那么难,又是走过怎样的路才换来今天的舒适。

我走了11个小时100多里又扯这么长的文图,其实最想说的,也就这一句话。

80 阅读:7826
评论列表
  • 浮夸 63
    2020-06-18 23:23

    我竟然看完了[笑着哭]

    站在窗口- 回复:
    我也竟然看完了故事是好故事但文章水平
  • 2020-06-19 23:02

    说实话真牛,我大一的时候,夏天,从西安学校骑自行车回县里,走的低速,花了两个多小时,感觉累的一批,你还是翻原走回去的,佩服佩服

    老姚 回复:
    原上人还是人牛!
  • 2020-06-19 23:18

    90年前后骑自行车从华胥到大雁塔,最快都需要1.5小时,不论冬夏,一身臭汗。现在的你步行6万多步11个小时,佩服佩服![点赞]

  • 2020-06-19 01:42

    写得好

  • 2020-06-19 08:41

    太让我感动了,简直是一个翻版。我爸爸和我说他从普华镇兰家坪走到西安去上学。不过那是一九五几年的事情了。你的毅力让我敬佩。

  • 2020-06-19 21:00

    厉害,今天走了一趟蓝田,走的和你走的路一样,回来高速,确实很远,以前我爷说出去买东西,走路一个月,从来没想过走一个月什么感受,你这一天我估计也感受不到[无奈吐舌][无奈吐舌]

  • 2020-06-19 17:42

    写的真好,不需要太华丽的辞藻,只需流露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点赞]

  • 2020-06-19 23:38

    我和同学17岁时,骑着老式自行车,从韦曲到华山脚下,整整12个小时,晚上步行上山,第二天步行下山,真正累死了!

  • 2020-06-19 18:53

    [点赞][点赞][点赞]

  • 2020-06-20 11:42

    阔别白村中学23载,都有点记不清老学校的样子了,前几年去新学校转了转,墙上老师的照片,当年意气风发,如今两鬓斑白!

  • 2020-06-21 01:46

    厉害👍🏻

  • 2020-06-20 15:04

    开头几段,有<白鹿原>的感觉

  • 2020-06-19 02:04

    时代变迁。不能忘本。

  • 2020-06-19 16:51

    写的好

  • 2020-06-19 19:13

    好久没看到这样贴近生活的好文章,真实、自然[点赞][点赞][点赞]

  • 2020-06-20 08:33

    文字确实朴实,你爷用双腿把你伯送到了城里,你再用双腿走回乡村,用脚步丈量前辈走过的路,缅怀前人。 看似絮絮叨叨的流水,反而是最真实的情感。朴实无华,一如往昔你爷坚定而默不作声的抉择。

  • 2020-06-19 07:59

    13岁时我跟着我四大,走蓝田老家骑着二八杠到康复路,历时4小时多。想想当时还是请佩服那时候的人们!

  • 2020-06-19 08:48

    写的真好[点赞]

  • 2020-06-19 22:03

    你真是牛啤,我光从水泥厂走到狄寨街道最少用3小时 8里坡 越走越木乱把

  • 2020-06-19 18:17

    佩服,我舅爷当年去蓝田山里颠椽,哈好有个自行车

  • 2020-06-19 14:00

    生活不易,生命不息。

  • 2020-06-19 23:35

    我也看完了兄弟,看你回忆的这些应该比我小几岁,当年我也走完了这段路,我是九十年代走的,当年也是中考,早上和下午在城关中学考完试当时记得在西安报了西电技校,下午六点回到家第二天要求昆明路考试,当天我和两个同学从前卫出发翻过鲸鱼沟到孟村坐到西安的班车(当时前卫没有到西安的班车)到了孟村最后一趟车已经走了,想叫个蹦蹦车去西安,当时车要了十块钱,坐班车是两块一毛钱,坐蹦蹦车一个人平均要多掏一块二最后我们一商量走路不坐车了,结果走到快到狄寨时下起了大雨,当时是真的伸手不见五指,三个小孩就低头看地,哪里亮走哪了下雨路面有雨就会发亮,就这样一直淋着雨走,到了纺织城不认识路,跟着105电车的电线走,大概走到凌晨一点多到了五路口,然后在五路口IC卡电话亭休息了不到半个小时,继续向西走到西电变压器厂的,当时天已经微亮最后因为不认识路叫了个出租车到西电技校门口,然后坐在门口睡了不知道多长时间,一直到学校有人来考试一起进去考试,现在想想当年真厉害,现在不行了[呲牙笑]

  • 2020-06-19 23:32

    用脚步丈量了几十年的心路历程和历史变迁……[点赞]

  • 2020-06-20 12:38

    厉害👍🏻,柞水县凤凰古镇认识一老叔,他们年轻时扛着木头翻山避险,躲避林检,走半个月到西安拿木头换盐,背着盐再走半个月回柞水县,老辈人可畏可敬!

  • 2020-06-19 18:47

    这种体验让我想起我爸说他天不亮进城拉着架子车卖豆腐,想想脚都疼。

  • 2020-06-19 17:45

    我居然看完了!!!你这脚力不错啊,走的挺快!

  • 2020-06-20 00:42

    读完了,回想过去穷时的求生劲头,曾在七十年代拉架子车走四五天去泾高三等县买粮,为生存什么苦都吃了,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径济发展了,环境好了,不忘故乡的养育之情,更不忘过去的吃苦精神,愿蓝田人都幸福快乐,牛人的文字必钩引许多人心灵酸甜苦辣的回忆,赞!

  • 2020-06-19 23:38

    写的真实,让我想起了我叔父从蓝田县三里镇公社,小山里头村骑自行车来看望我父亲,当时我家住在铜川市广阳镇。

  • 2020-06-21 12:40

    不错啊!希望你过些年能写一本《新白鹿原》。

  • 2020-06-18 23:59

    [点赞][点赞][点赞]

  • 2020-06-19 07:59

    写的不错

  • 2020-06-19 08:48

    支持你,坚持下去,去汤峪!

  • 2020-06-19 18:32

    好文章!文字顺达,真情实感。

  • 2020-06-19 21:50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0-06-19 17:57

    父辈们不易,现在的生活应倍加珍惜

  • 2020-06-19 17:57

    我竟然也看完了

  • 2020-06-19 20:20

    厉害👍🏻

  • 2020-06-19 22:59

    写的真好[点赞]

  • 2020-06-19 23:56

    佩服,也深知前辈们的不易。[点赞]

  • 2020-06-19 23:50

    看完了,当年条件所限,但是老一辈人的韧性是真的强!!! 为小便赞一个

  • 2020-06-20 13:13

    南寨?西寨?

  • 2020-06-20 22:10

    [点赞]这是我看过最好的文章

  • 2020-06-21 19:58

    一百里竟然走完了,厉害厉害啊,向楼主致敬

  • 2020-06-21 21:03

    今年刚去白鹿原和蓝田收的樱桃

  • 2020-06-21 19:46

    写的好!

  • 2020-06-19 00:07

    [点赞][点赞][点赞]

  • 2020-06-19 09:00

    好文章,好体验!

  • 2020-06-19 11:06

    时代变了,缺少的就是这种毅力

  • 2020-06-19 21:08

    写的不错,就是有几处错别字能不能改改

  • 2020-06-19 23:19

    老乡你真厉害

  • 2020-06-19 23:34

    文人都是流氓,难道你似例外!

  • 2020-06-20 11:02

    写得好!积极正面,发人深省。过去的贫穷和落后,更衬托出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 2020-06-20 17:14

    不错[点赞][点赞][点赞]

  • what 2
    2020-06-21 00:41

    我昨晚上走了15公里多腿都要抽筋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点赞]

  • 2020-06-19 10:19

    走的好

  • 2020-06-19 17:46

    这样的事儿在我们老家老人那一辈是很常见的,现在个别偏远山村也有,城市确实很少见。

  • 2020-06-19 21:51

    你是不是北张坡的

  • 2020-06-19 18:44

    好文[点赞]

  • 2020-06-19 18:07

    竟然看完了[笑着哭]

  • 2020-06-19 17:40

    物是人非……

  • 2020-06-19 23:13

    不错[点赞]

  • 2020-06-20 13:57

    [点赞][点赞]

  • 2020-06-20 12:51

    平淡的文字看得我感动

  • 2020-06-20 13:50

    文章不评论,你这牛逼劲,必须点赞[鼓掌]

  • 2020-07-21 12:21

    两条蹄子给力[点赞][100]

  • 2020-06-19 08:42

    [点赞][点赞]

  • 2020-06-19 19:33

    你是哪个村的?写的太好啦!

  • 2020-06-19 21:13

    兄弟,不容易,我也打算七月底从西安骑车去青海,也想走走没走过的路。

  • 2020-06-19 18:14

    我看完了,难得的好文啊[点赞]

  • 2020-06-19 21:23

    说得真好,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

  • 2020-06-20 17:50

    好文章

  • 2020-06-20 13:51

    特的很[鼓掌]

  • 2020-06-20 22:39

    这些地方开车都走过,但步行恐怕只有你了。

  • 2020-06-21 16:44

    忆苦思甜,想想先人为省几毛钱,硬是把人给了个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