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观广西:桂平的年俗,都是关于失落和传承之间的流转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5-02-11 21:54:40

广西桂平,很多地方的年,基本过到元宵节也就算结束了,而对于大部分人们来说,年也随着踏上新征程而结束了,因为他们已经启程重返工作岗位,开始了又一年的牛马人生,可能这就是生活吧。

虽然充满无奈和不舍,但是还是要努力前行,因为肩上扛着的是一个家庭的现在和未来。

对于远离家乡的人们而言,外出打拼,心中那份乡愁的又一次深刻烙印。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渐渐亮起,与远方家中那盏为自己留的灯遥相呼应,仿佛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无论走得多远,家乡永远是心灵的归宿

在归途中,人们或低头沉思,或轻声交谈,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日子的憧憬。孩子们或许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而大人们则在心中默默盘算着新一年的计划和目标。这份共同的期待,让彼此陌生的心在无形中拉近,共同编织着关于希望与梦想的篇章。

回到工作岗位,面对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环境,大家收起行囊中的家乡味道,将那份不舍化作工作的动力。在忙碌与奋斗中,偶尔抬头望向窗外,心中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家的方向,是无论何时都能给予自己无限力量的源泉。

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在离别与重逢、失去与获得之间不断轮回。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坚韧,也让每一次的团圆显得尤为珍贵。新的一年,带着家人的期盼,让我们再次启程,不仅为了生活,更为了那份深藏于心的爱与责任。

可是对于桂平来说,这个年才正准备进入高潮!因为和很多地方不同的是,桂平的年一般过到正月二十一。

熟悉桂平的人们都知道,桂平“正月十五宾山寺,正月十六弩滩甘王庙,正月二十一水流庙”。这是桂平城周边最为隆重的几个年节!

宾山寺的历史甚为悠久,讲起来真是一匹布那么长。

在隋朝开皇15年(公元595年)的时候,这个地方是大宾县县治所在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大宾县没有了,可是建筑还在,于是慢慢变成了“宾山寺”,由于里面主要供奉文昌,魁星,所以,又叫“文昌庙”。

到了明末清初,在设定“浔州八景”时候,这里成为了其中一景:“宾山特(朝)”。

这个“宾山”地名的由来有很多,其中一个也和桂平西山有关,这里离桂平不远,奉西山为主,这里自然是“宾”了,所以得名。

这里在如今成为了正月十五的庙会,最初就和供奉的文昌帝君有关了。因为在古代,文昌主管文章,而春节过后有个“春闱”(就是科举考试),又因为路途遥远,于是读书人一般过了正月十五就要出发赶考。久而久之,正月十五宾山寺就越来越隆盛了。

而正月十六的弩滩甘王庙,这就更古老,更有说法了。

甘王,是桂平地界上一个古老的神灵,可以上溯上远古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才成为了“甘王”。不过,随着大藤峡的拦坝蓄水,如今的甘王庙也迁址,往日的历史和故事也随之沉到水底下了。

其它如“盘古庙”、“流水庙”,也都是人文历史故事多多。但是,能延续并依旧红火的,只有这正月十五的宾山寺。

所以,如果还没有出门搬砖和揾食,或者在这个升学季有所祈愿,不如趁着正月十五,到宾山寺去许个愿吧!

其实,桂平的每一个年里的年俗,都是关于失落和传承之间的流转。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