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拟人化”的《古乐风华录》,凭什么认定李一桐?

影视独舌 2024-06-24 17:52:07

今日在腾讯影视年度发布会上,《古乐风华录》官宣演员李一桐担纲主演。

《古乐风华录》是由腾讯视频与恒星引力联合打造的S级头部剧,王一栩任总制片人,张家鲁任监制,总导演赵一龙,女主演李一桐。

剧如其名,《古乐风华录》是一部以“国风古乐”为主导的剧集。作品突破性地将“中国古乐器拟人化”,不同的乐器拥有不同的器灵,不同器灵性格各不相同,古琴高雅庄重、玉笛飘逸俊秀、琵琶刚柔相济……“乐器有灵,君子御之”。

难得的是,《古乐风华录》邀请到了中央民族乐团作为音乐指导单位,与国际级传统音乐文化专家深度绑定。这是中央民族乐团于影视剧上的首次跨界合作,这部剧的出现,实现了“国风古乐”专业与大众、传统与时尚的巧妙融合。

《古乐风华录》讲述了昔日最强乐师越央央(李一桐 饰)与卧底乐灵少熠机智互斗,共同踏上寻找十二圣乐灵的热血之旅,阅遍世间真情,集结肝胆相照的伙伴,终于东山再起,开启神谱风华录,携手打碎邪恶阴谋的故事。

“乐器拟人化”两大期待

将传统文化融入创作,是近几年古装剧的常见主题。像刺绣、舞蹈、茶道、美食等等项目,近几年荧屏上已经屡见不鲜。

而似《古乐风华录》这般,以国风音乐为主导元素构建仙侠世界观的,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古乐风华录》提出了一个贯彻始终的核心概念,“乐器拟人化”。在这个以“音律”为修炼途径的世界里,身为修炼者的“乐师”,和自己相濡以沫的“乐器”之间,形成深深的羁绊。乐师选择乐器的同时,乐灵同样在择主。只有与自己心意相通的乐师,才能唤醒乐器。

而整个羽商最强的乐灵,莫过于十二圣乐灵。比起普通的乐灵,十二圣乐灵的情感更完整,性格也更复杂。寻找圣乐灵的过程,也是越央央自我成长的过程。

目前看来,《古乐风华录》至少于两个方面让人期待。

其一,是让荧屏前的人们对传统民族乐器产生更深入的了解。

主角收集乐器的过程,也是一个科普的过程。日常生活里,普通人很难对乐器有系统了解,尤其是比起西方乐器,更加复杂的中国传统乐器。

笛子与箫,哪个横着吹、哪个竖着吹?琵琶和阮,各是什么音色?琴瑟和鸣的瑟,又是什么模样?看剧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知识,答疑解惑的过程。

更遑论,作为一部仙侠剧,《古乐风华录》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和特效,也能对这些传统民族乐器进行更好的展示。

其二,乐灵是生于人的各种情绪和情感,收集乐灵的过程不仅是展现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文化之美的过程,也是观众追随主人公的步伐、代入视角,体悟人间真情的过程。在这段旅途中,我们可以学会认识各种情绪,悦纳自己。

《古乐风华录》是传统的,它依然保留了仙侠剧最浪漫的爱恨纠葛;它也是创新的,“乐器拟人化”的设定,突破了仙侠世界观一以贯之的“神魔乱舞”。它有热血成长,也有乐师与乐器的性灵交融。注定激荡出全新的仙侠剧波涛。

主创班底强有力加持

一部剧从诞生到落地,戏剧概念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将高概念完美呈现出来。这非常考验主创的创作功底。

好在,《古乐风华录》地基夯实了。

《古乐风华录》请来中国台湾知名编剧、制片人张家鲁担纲监制,他深耕行业多年,具有丰富而专业的内容创作经验。张家鲁是电影《风声》《寻龙诀》《天下无贼》的编剧,曾获得第42届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多年的创作经验,使他成为担纲监制的不二人选。

成熟创作者担任监制,在任何一个地区都是行之有效的导演人才培养模式。况且张家鲁做监制,并非某些挂名监制那样只负责敲明星和搞资金。有他参与,《古乐风华录》的基本盘稳住了。后续,就要看导演的创作功底了。

《古乐风华录》的总导演是赵一龙。作为演而优则导的典型代表,他有多部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影视剧执导经验,场面把控能力颇强,演员出身的经验,又让他对角色的把握和解读形成了深刻且独到的见解。

此前赵一龙已经和腾讯视频、恒星引力合作过《永夜星河》。经验加持下,这次又会碰撞出何种火花,很难不让观众期待。

选定李一桐来饰演越央央/希音,或许是《古乐风华录》走的最合适的一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要形容越央央,苏轼《晁错论》中这句千古名言最合适不过。她坚韧、顽强,而又聪颖灵动。

李一桐凭“黄蓉”一角破圈,灵动飘逸、俏皮娇憨是观众对她的第一印象。她是少有的古装剧比现代剧惊艳的演员,也是少有的兼具活泼少女与高冷御姐气质于一身的演员。这恰恰是要演好《古乐风华录》中越央央的必需属性。

一个在人生境遇发生变化之后,卸下外壳包袱,以轻盈姿态重新上路的人,应该怎么演?她必然是一往无前的。人生中最无助的不是前路有多坎坷,而是没有目标,虎山在前何惧困难?她的生命力注定蓬勃旺盛,愿意融入烟火人间体验人生百态。

在人间经历的种种情感,也让她的灵魂再次被洗涤,她本身具备的赤忱果敢、灵巧聪慧、侠气正义得到升级,变得更有厚度。她的求道之心也更玲珑剔透,内心变得无比强大与坚定。

监制是基底,导演是骨架,主演是枢纽。“三位一体”确定,《古乐风华录》的基本模样就搭建起来了。

更何况,随着官宣信息的释出,有网友曝出《古乐风华录》的编剧为殿前欢。倘若爆料属实,那这将是她自《媚者无疆》《狐妖小红娘王权篇》后与李一桐再度合作。有了多次合作的默契,这次,想必也值得期待。

结语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源泉。让更多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是影视工作者的铁肩道义。

而比起枯燥的论文和圈层的纪录片,更受年轻观众青睐的仙侠剧,无疑是好的选择。客观地说,《古乐风华录》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古乐风华录》已与中央民族乐团达成合作。

中央民族乐团代表中国民乐最高水平,拥有国内外规模最大的民族管弦乐队和全国唯一的职业民族合唱队,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唯一”。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中国民族音乐会,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有趣的是,这个看着“高大上”的乐团,却在年轻人最多的社区B站上,拥有颇多拥趸。

事实上,拥抱传统国乐,是年轻观众的一次主动选择。

而《古乐风华录》的出现,则破天荒地将仙侠剧与传统的民族乐器集结在了一起。这不仅是中央民族乐团首次跨界合作,也是首次以“国风古乐”为核心元素,重新解读“人”与“器”的关系。

古人向来有寄情于物的行为,嵇康将情感寄托于琴——他写“目送归鸿、手绘五弦”;

白居易将情感寄托于琵琶,他写——“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李贺将情感寄托于箜篌,他写——“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还有王昌龄的古筝、张先的胡琴、李白的玉笛……哪是乐器动情,分明是人心易动。

不知有多少人看剧的时候,会被感动到潸然泪下呢?写到此,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古乐风华录》了。

【文/马二】

0 阅读:0

影视独舌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