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千年来难解,却被2位农民无意之间解开

报君知史 2024-10-02 17:59:34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在他们的墓前有61个石像。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61个石像全都是无头人。

这些石像雕刻的究竟是谁?而石像的头又去了哪里呢?

历史学家研究了很久都得不到答案,但是两位农民却在无意之间有了重大发现。

01 谜团

乾陵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一尊埋葬着两位皇帝的帝陵。

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最豪华的一尊,是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主持修建的,千百年来,乾陵经过数次盗掘,但依旧保存完好。

同时乾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谜团。

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境内,所以叫做乾陵,修建在梁山上。

梁山一共由三尊山峰组成,山峰呈品字形,以北边的山峰最高,也就是乾陵的主体。

唐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命令工匠凿开梁山北峰,在其中修建了我们如今看到的乾陵。

在梁山的南边是两尊稍矮的山峰,这两尊山峰仿佛守护着乾陵的最忠实的卫兵,两峰中间的司马大道,矗立着两排石像。

开山建陵工程浩大,但是乾陵的修建也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可见当时唐王朝的国力之强盛。

唐高宗去世之后,遗体安葬于此。

仪式结束之后,武则天下令用巨型石板将玄宫的门口封闭,还在石头缝隙中浇灌了铁汁,用以加固。

武则天去世之后,乾陵的地宫门再度被打开,夫妻二人合葬于此。

之后乾陵又重新被铁汁浇固,自此之后再也没有打开过。

乾陵是仿照长安的格局去修建的,不仅有皇城、宫城,还修建了外郭城,面积达240万平方米。

内城墙总共有东西南北4尊城门,分别代表四象神兽,外城墙不仅修建得气势恢宏,还为狄仁杰等臣子们设立了祠堂。

可惜的是经历了千年的风霜,外城墙已经涅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只余一些遗迹向后人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故事。

元代有一著名的学者李好文,曾经在陕西做过地方官。

当时他进行过一些实地勘测,其中也对乾陵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绘制出了乾陵的地图。

经过这些古地图的参考以及专家们实地测算,估计乾陵中有超过500吨的文物。

迄今为止,乾陵的17尊陪葬墓已经出土了4000多件文物,其中不乏价值极高者。

正因为如此,乾陵曾经多次遭遇盗掘。

但是由于乾陵修建的极为坚固,虽然多次遭到破坏,但是主体依旧完好,是关中十八陵中唯一一尊保存完好的帝陵。

如今已经是西安市的热门旅游景点。

在4尊城门外,都有非常精美的石雕,尤其是朱雀门外的石刻,更是引人注目。

从远处慢慢走向朱雀门,可以看到一对对飞鸟、骆驼、石马等等栩栩如生的石雕,再往北就是两尊著名的石碑。

西侧是述圣纪碑,这尊石碑是武则天所写,来为自己的丈夫歌颂功绩的。

东侧的石碑更加著名,就是武则天所述的无字碑。

无字碑本身就是一个谜团,因为碑上没有一个文字,武则天究竟为什么要立这样一个石碑,众说纷纭。

有人说武皇自认为功盖千秋文字不足以描述,所以立下无字碑,也有人认为武皇这样做是为了让后人评论功过。

而朱雀门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两侧的61尊石人相。

西侧有32尊石像,东侧是29尊,加起来一共61尊。

61尊石人像整齐地排列在朱雀门的两侧,看上去蔚为壮观,只是这61尊石像都是无头的,这点令历史学家感到分外不解。

从这些石像的衣着上来看,差距很大,五花八门。

有的穿着袍服束腰,还有的穿着翻领紧袖,甚至还有披发左衽的,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少数民族的装饰。

石像的背后有一些文字,似乎是所雕刻人物的生平履历以及官职,但是由于千年的风吹雨打,大部分的文字都辨识不了了。

这究竟是外邦人臣服了唐朝,还是唐朝臣子穿着少数民族的服装呢?这些石像又为什么都是无头的呢?

02 发现

关于这61尊石像的真相历来是众说纷纭,由于看不到人物的面部特征,所以虽然有诸多猜测,但是都得不到证实。

但是令历史学家们惊喜的是,这个问题居然被两个农民意外解决了。

1971年秋天,两位农民正在田地里挥舞着锄头,一刻不停地忙活着。

其中一人的锄头突然敲到了坚硬的物体上,他第一反应是刨到了石头,于是浑不在意的将这个物体给挖了出来。

结果挖出来的东西让他大吃一惊,这居然是一个雕刻的如同真人一般的石人头。

乾陵在当地是家喻户晓的,当地农民多多少少也知道附近那座帝王陵,帝陵前的无头石人也是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所以在见到这个石人头的时候,两位农民第一时间都想到了那些无头的石人像。

经过商议,两位农民决定将这个石人头交给当地的文物管理会。

当地文物管理会的干部第一眼见到这个石人头的时候,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他立即将这个石人头拿到了乾陵朱雀门前的石像群前一个一个的开始比对。

终于,这个石人头的断痕与西边最后一排的一尊石像接上了。

石像终于完整了,通过观察这一尊大约1米7左右的石像,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终于可以确定,这些石像雕刻的真的是少数民族人。

就在这两位农民发现了这一尊石人头不久后,又有人在附近发现了一颗梳着13条辫子的石人头,同样也属于乾陵的石像群。

非常幸运的是这一颗石人头保存的非常完整。

这很明显也是少数民族的发型。

而这些人都是立正站好,两手保持着行礼的姿势,排列的整整齐齐,这很明显是臣服的姿态。

这些少数民族的人物同样也是唐皇的臣子,是唐朝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从品级上来看,这些大多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大多都是武将,同时也是唐朝边境的地方长官。

也就意味着在唐朝,至少在唐高宗和武皇时期,边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是接受中央的管辖,并且臣服于中央的。

这不仅意味着唐朝的统治疆域空前辽阔,同时也表明了唐朝统治政权的兼收并蓄。

唐高宗和武皇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唐太宗时期还不太一样。

在太宗皇帝在位时期,中央就已经与边疆各个民族保持了比较友好的往来,不过这种往来基本都是在经济与文化上,在行政上并没有什么隶属关系。

但是到了永徽和武则天时期,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已经属于唐政权的一部分了。

类似于乾陵朱雀门前的少数民族臣子石像,唐太宗的昭陵也有,不过昭陵只有14尊,但是在乾陵却有61尊。

两个农民无意间的发现,帮助历史学家们解开了一个千年未解的谜团,但是乾陵石像还是有一些让人不解的地方。

是谁把这些石像的头全砍了?

03 无头之谜

自从两位农民在田地中挖出了乾陵石像的人头,历史学家们就可以确定,这些石像并不是设立之初就是无头的,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

那究竟是谁破坏了乾陵的石像呢?众人猜测纷纷。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有人看不惯这些石像,所以想办法毁了他们。

这个人是某一个外国大使,这个使者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来到了中国,曾经去了乾陵,在乾陵门口看到了这61尊少数民族面貌的石像。

见到这一群石像,外国大使感到非常不爽。

他觉得自己的祖先居然被雕刻成石像,守护着异族的皇帝,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所以这个外国大使就萌生了一个念头,将这些石像砸个粉碎。

但是他显然不敢,于是他脑筋一转,想了个歪主意。

趁着夜黑风高之时,这位外国大使悄悄跑到周围的农家田地中,大肆破坏庄稼。

等到周围的农民无比愤怒的时候,他又出来造谣说这是乾陵的61尊石像活了过来,在晚上跑出来破坏大家的田地。

不过这些石像白天是不会动的,要想庄稼不会破坏,就只能趁着白天去把这些石像毁了。

当地的群众信了,于是这61尊石像都成了无头石像。

这种说法其实没什么依据,这石像并没有被砸碎,只是脑袋搬了家,而且被砍下来的头也就埋在了不远处。

第二种说法是八国联军干的。

有人说是八国联军来到乾陵,看到乾陵门口的外国人石像,他们就把这些石像给毁了。

这种说法可以确定是胡说八道了,因为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八国联军并没有来到乾陵。

而且乾陵石像刻的是当时少数民族的首领像,也未必都是白种人。

第三种说法是,乾陵门前的石像是金、元少数民族给毁了的。

这些石像在宋朝的时候其实还是完好的,宋朝人还考察过这些石像,并且将石像背后的文字记录了一下。

但是明朝有一个叫李梦阳的诗人,在他的诗中就已经记载了乾陵石像被断头的事情。

所以石像断头其实在宋元明三朝这段时间内,这一考证其实也证明了八国联军破坏石像这个说法是有误的。

在这段疑似石像断头的时间内,陕西经历了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一个是金,一个是元。

金、元两朝的统治者是有破坏乾陵石像的动机的,毕竟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能容许自己的祖先对于别的民族统治者恭恭敬敬。

但是也有人对这一说法表示反对,如果是统治者下令毁掉石像的话,为什么要把身子留下来?

当年石像背后的文字应该还是可以辨识的,留下身子不就达不到“毁尸灭迹”的效果了吗?

还有人认为是灾害导致的断头。

据历史资料,可以推断在明朝嘉靖年间,也就是公元1555年左右,华县一带发生了一起非常强烈的地震。

这场地震超过了8级,发生在夜晚,导致了80多万人的伤亡。

而华县距离乾陵所在地不过一百公里,同样在地震区域内。

乾陵在这场大地震中,也遭受了一次损害。

这些石像所用的材质并不是特别的高级,里面有一些石瑕,所以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最细的颈部是最容易遭受破坏的。

这也是石像断头的原因。

如今的历史学家更倾向于是自然灾害导致的。

因为如果是人为泄愤的话,不大可能仅仅是断头,而且断头就滚落在乾陵不远处,人为破坏大概率是整体的毁坏。

专家们认为这些石像大部分应该就是毁在这场地震里,可能还有一部分是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中遭到了损毁。

当然这些都是专家们根据各种痕迹做出的推断,乾陵石像究竟为什么是断头的,还有待专家学者们进行进一步的考证。

参考资料

王丽.为武则天守陵的61尊石像为何都没脑袋.山海经(故事)(上),2016(4):41-41.

王晔.乾陵石像之谜[J].风景名胜,1996(8):43-43.

陈国灿.唐乾陵及其石人群像.文史知识,1985(2):125-12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