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年底,中央做了个决定,让黎原去基建工程兵那儿当副主任。这支队伍啊,得追溯到12年前了,专门挑那些紧急、棘手、危险、重要的基建活儿干。说起来,它还是因为周总理和邓小平的提议才组建起来的。
政治动荡的十年结束后,基建工程兵部队正式挂牌成立,级别与大军区相当。到了那会儿,这队伍已经壮大到快50万人了,他们被派到全国各地,忙着搞国家的基础建设,还有勘探之类的工作。
黎原被调到基建工程兵岗位的消息一传开,外界立马炸了锅,纷纷猜测其中缘由。不少人觉得,黎原之前和华国锋共事过,所以这次调动是华国锋特意安排他去的基建工程兵。
1965年那会儿,黎原正在广州军区当副参谋长,后来他被调去四十七军当军长了。等政治上的风波一起来,黎原就带着四十七军去了湖南,任务是“三支两军”。那时候,湖南的省委书记是华国锋,他俩在工作上特别合得来,相处得也挺好。华国锋给黎原的感觉特别好,让他记了很久。
湖南省革委会成立后,好多领导都住进了省委大院的新房子,可华国锋还是待在原来的老宿舍里不动窝。好多人都跟他说,让他也搬过去住,但华国锋硬是不答应,他说:
不管住在哪儿,给革命干活都是一样的。
那时候,大学不招生了,所以很多干部家的孩子就选择了去当兵,这样既能接着学习,还有机会升官。要是说华国锋想让自家孩子去参军,那简直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可他偏偏要让孩子们下乡去,跟着农民们再学学怎么过日子。
黎原跟华国锋一起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后来他就写了篇夸华国锋的文章。没想到,这事儿竟然给他带来了挺大的一堆烦心事。
黎原到北京基建工程兵上任后,就挑起了管理部队日常和训练教育的担子。为了摸清部队的底细,他花了差不多一年的功夫,亲自跑到各个部队去做实地调研,就连那些地处偏远的一线连队和施工地点,也都一一走访了个遍。
有次,黎原说要去瞧瞧那些在青藏高原修路的部队,交通指挥部主任一听就急了,生怕他身体顶不住,连劝了好几次让他打消这念头。但黎原铁了心要去,主任没办法,只好陪着一块儿上了路。
一到高原地区,好多年轻伙伴都中了高原的“招”,身体不舒服。但黎原不一样,他以前去过四千多米高的哨岗,所以这次啥事没有,身体倍儿棒。大家伙儿一看,都夸黎原这身体,比小伙子们还硬朗呢。后来,黎原他们一行人到了那段海拔最高的施工队地盘,战士们一见他们,脸上都乐开了花,纷纷说道:
这里以前可从没来过这么高职位的领导来检查工作,咱们当兵这么多年,有的人就连师长的面都没机会见上一回。
瞧见战士们在高原上因为缺氧干活特别不容易,黎原马上吩咐相关的单位,得赶紧把战士们的住处和劳动安全这些事儿给办妥了,想尽办法让他们的工作和休息环境变得更好些。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黎原对基建工程兵有了个大概的认识。由于各个部队在教育训练和管理上的差别挺大,而且它们还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基建工程兵部队面临不少问题。
根据上面的要求,黎原根据上级的指导并结合部队现状,着手严抓部队的纪律风气和培养教育,同时大力强化政治思想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整治与教育,基建工程兵的整体风貌有了显著提升。
黎原在基建工程兵队伍里,一直努力跟主任配合得挺好,但在怎么建部队这些事儿上,他俩慢慢有了不一样的看法。黎原觉得,基建工程兵也是个兵种,得按照部队的标准来管,严严实实的。可有些领导呢,就觉得只要“干得多”和“完成任务”就行了,别的都不重要。
有些干部不守规矩,跳过正常程序急着给手下升官,这让其他单位的同事非常不满。黎原把这事儿跟谷牧说了,谷牧一听就火了,狠狠训了那些犯错的人一顿。结果,基建工程兵的一些领导因此对黎原有了意见。
1981年的时候,中央批准了华国锋的辞职请求,之后各单位就忙活着选十二大的代表了,为大会的召开紧锣密鼓地做准备。那时候,黎原和某些领导之间工作上有些不合,这些不合慢慢就变成了针对黎原的事儿。有的人说,黎原跟华国锋走得近,是在给华国锋戴高帽;还有的说,黎原到基层去时,让手下人写文章夸自己。
因此,党委的常委成员找黎原聊了聊,让他“自觉”放弃作为十二大代表候选人的身份。
说白了,黎原身上被说的那些问题,压根儿就没啥确凿证据。这事儿传到中央后,好多中央的老前辈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或者给出了指示。
叶剑英在回复里提到:“想当年,我被贬到长沙那会儿,受到了好多不公平对待,可黎原同志还是敢跟我明着来往,他有自己的眼光,不随波逐流看人看事。”
1969年,全国的重要会议结束后,叶剑英虽然被提名为政治局委员,并且在公众场合时有现身,但实际上他手头没啥实质性工作。没过多久,有个说是为了备战而发的“1号命令”出台了,尽管毛主席心里头不赞成,但还是有不少老一辈的同志被硬是从北京给调走了。
董必武和朱德前往了广东,陈云奔向了江西,叶剑英则是去了长沙。在出发之前,毛主席跟叶剑英讲:“把你安排在湖南那边,有需要的话,咱们也好碰头。”
说到那紧急备战、要打仗的风声,叶剑英这种身经百战的老将,虽然嘴上没吭声,但心里跟明镜似的,明白这是要咱们这些老骨头离开北京,好各个击破。叶剑英也无奈,就是想多留两天都不成。
跟以前中央领导到访时长沙那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场景比起来,叶剑英这次到长沙,碰上的却全是冷淡的态度。不过叶剑英没往心里去,这几年他早就对各种冷遇见怪不怪了。
在叶剑英还没抵达长沙的时候,周总理就提前给黎原通了电话,吩咐他要细心照料叶剑英的生活,确保他的身体不出任何问题。黎原接着就跟湖南的领导们一起合计,为叶剑英的到来制定了详尽的接待计划。
叶剑英抵达长沙的那天,黎原特地跑到机场去接他,还给他找好了住的地方。不止这些,黎原还给他配了一套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照顾他的日常。跟其他人冷冰冰的态度比起来,黎原的这番操作让叶剑英心里暖洋洋的。他好几次跟人说,自己是来这儿接受锻炼的,生活上没必要搞得这么周到,怪不好意思的。
“您是中央的大领导,上了年纪,理应受到关照。”黎原立刻这样回答。从那以后,只要叶剑英在湖南,黎原就经常带着47军的其他几位头头去探望他,这让正处困难时期的叶剑英感到非常宽慰。
虽然对黎原的那些指责全都是胡说八道,加上还有中央领导明确给过支持,但那些人还是自顾自地行事,结果黎原还是被莫名其妙地剥夺了代表的身份。不过,能听到上级老前辈的正式意见和看法,黎原心里头还是感觉挺宽慰的。
1982年那会儿,中央正计划着要来个百万人的大裁军,打算把基建工程兵这个部队给取消了。黎原琢磨着,现在改革开放的新风都吹起来了,基建工程兵确实有些跟不上趟儿了。所以当中央找他们这些人商量这事儿时,虽然其他人都摇头不同意,但黎原却直截了当地站了出来,表示他赞成撤销。
基建工程兵解散后,黎原就不再直接参与一线工作了。不过那时候他身体还挺硬朗,心里也琢磨着继续为国家出点力。所以,他就把更多心思放到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事务上,忙活着推动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