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浩瀚海洋中,一段特别的视频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一列队列整齐的士兵,迈着标准的正步,身姿挺拔,步伐有力。仔细一听,令人惊讶的是,一群外国士兵喊着的口号竟是汉语。而这些士兵,却是来自非洲的军队。
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心中涌起无数疑问:为何非洲军队会出现中国式的队列和口号?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军事层面那深厚而动人的情谊之中。
卢旺达阅兵:中国式训练的惊艳展现这个阅兵视频来自非洲国家卢旺达。在那次盛大的阅兵前四个月,卢旺达军方为了追求卓越的阅兵效果,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前往训练。接到邀请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响应,奔赴卢旺达。
随后的三个月里,展开了一场魔鬼式的训练。正是因为这三个月的辛勤付出,才有了视频中那令人震撼的一幕:肤色黝黑的非洲军官,喊着标准的中国化口令,步伐整齐划一,展现出强大的气势。

卢旺达为何会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训练他们的军队呢?这背后其实有着诸多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中国军队在军事训练、纪律建设等方面有着极高的声誉和丰富的经验。中国式的军事训练注重纪律性、团队协作以及顽强的意志培养,这些对于提升军队的整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卢旺达希望通过引入中国的军事训练模式,提升本国军队的战斗力和精神风貌。
坦桑尼亚:“东非解放军”名号的由来提到卢旺达的军事训练,就不得不说与之接壤的坦桑尼亚。坦桑尼亚,这个位于非洲东部的国家,国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然而在经济发展上却较为滞后,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但在军事方面,坦桑尼亚却有着一段独特的历史,其军队被称为“东非解放军”,这个名号的由来,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在自身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定地为坦桑尼亚提供了援助。1965年,尽管中国面临西方国家的重重围堵,刚刚建国不久的坦桑尼亚还是与中国签订了友好条约。
此后,双方的合作日益紧密。1967年,中国援建了坦赞铁路,这一举措无疑是给坦桑尼亚送去了“雪中炭”,极大地改善了其交通和经济发展条件。

在国际事务中,坦桑尼亚也坚定地站在中国这边。1965年,阿尔及利亚和阿尔巴尼亚联合非洲18个国家提出议案,帮助中国重返联合国,坦桑尼亚积极参与其中。
虽然当时议案被驳回,但在1971年,在一众非洲国家的支持下,中国终于实现了重返联合国的愿望,正如当时领导人所感叹的,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在军事交流方面,中国与坦桑尼亚更是深度合作。坦桑尼亚派遣了大量军官来到中国进修,而学习地点就在河北石家庄。石家庄虽没有211、985高校,但却拥有一所一流的军校——曾经的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就是后来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在这里,来自非洲的军官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叠豆腐块被子,到专业的军事战术,如33制战术、步坦协同战术等,甚至是知兵爱兵考核,全都按照解放军的标准进行学习。坦军的装备也大多来自中国,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改进,坦军深深地打上了解放军的烙印。

1978年,乌坦战争爆发。拿着中国武器、学会中国战术的坦桑尼亚军队,在石家庄毕业军官的指挥下,成功击败了前来挑衅的乌干达和利比亚。这一战,让“东非解放军”的名号彻底打响,坦桑尼亚的军事实力得到了非洲乃至世界的认可。而这一成果,也让其他非洲国家看到了中国军事训练和理念的强大力量,卢旺达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军校在非洲:友谊的播种机中国军校在非洲的影响力远不止于坦桑尼亚。南北苏丹内战时,就有传闻称是国防大学和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的学生在进行“实战演练”。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军队指挥官分别在这两所学校进修过,最后这场内战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在南苏丹的学生获胜而告终。
后来网友还打趣说,国防大学也没输,因为2017年国防大学成功合并了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组建了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

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曾到南京学习了半年,回国后组建军队成功打跑了殖民者,完成了建国大业,这堪称非洲的一个奇迹。刚果金的总统卡比拉在国防大学进修半年后,国内发生巨变,他紧急回国,用了五年时间将分裂的刚果金重新统一。
这些例子充分表明,中国军事已经成功“出海”,在非洲大陆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中国军校培养的非洲军官,不仅带回了先进的军事知识和理念,更带回了与中国的深厚友谊。
在西方军校,第一堂课往往从战争与文明的冲突讲起,强调的是霸权和武力震慑。而在中国军校,第一节课讲的是“止戈为武”的典故,传达的是和平与友好的理念。中国通过培养各国军官,广交天下好友,致力于预防战争冲突,推动人类和平,因为我们深知,全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
从卢旺达的阅兵训练,到坦桑尼亚“东非解放军”名号的由来,再到中国军校在非洲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我们看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军事层面的深厚情谊。这种情谊,不是基于利益的短暂结合,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

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与非洲国家分享经验和成果,通过军事援助、培训军官等方式,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军事能力和国防水平。而非洲国家也以真诚的友谊和坚定的支持回应着中国。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不仅是双方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未来,我们相信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化,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遍布非洲大陆的中国军校校友,也将继续为中非友谊的发展贡献力量,成为中非友好的坚实桥梁。让我们期待着中非合作创造更多的辉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文字来源:楠哥有财气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