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报197:实行五天工作制,发了出字寻呼机

花木花木 2024-11-13 04:54:31

1995年8月中旬,保定市委的机关报《保定市报》和保定地委的机关报《保定日报》合并。1995年1月至1995年8月,保定市报社的领导和员工,为办好这张报纸做了最后的努力。回顾这8个月的工作,还能零零星星地想起一些我们做过的事。

一、春节闹稿荒

1995年1月9日,报社召开办会报研究如何围绕地市合搞好深层报道。另外,还安排了安排春节报道。还通知正科以上干部,17日召开座谈会,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报社前途未知的形势。

1995年1月14日,召开主任会,布置在报上开展“抓好机遇,利用优势,加快发展”的大讨论。并强调在这个关键时期,谁出问题,都一撸到底。

1995年1月20日,党组会研究落实去年经营目标管理奖惩兑现问题。

1995年1月27日,编委会,做节前安排。2月6日,办报会研究节后如何解决稿荒问题。

二、开始五天工作制

1995年4月8日,编委会研究五天工作制后的安排。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国务院第174号令,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决定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5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三、3号宿舍楼分房

1995年4月18日下午,召开编委扩大会,研究目标管理档次评定,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五天工作制后的安排,3号宿舍楼分房等问题。3号楼在1993年韩总编到任后开工建设,此时已竣工。由于1号、2号楼建设在先,职务高、职称高、工龄长的员工都已安排,3号楼建设时,待分房的员工都是工龄短、社龄短的人员,其中多数是后来新招聘人员或后调入人员,所以设计的户型要比1号楼和2号楼都小。韩总编虽然职务高、工龄长,但也无法分到相应的大户型,最后只好将两套小户型打通,凑了一套大的。

四、我组织职称评定申报工作

1995年4月25日,报社职称评定工作开始。党组确定由我具体组织完成材料整理与申报工作。印象中职称小组的工作人员有耿科长、明记者、凤编辑、孙科员等。5月3日,对申报人员的作品进行核对。5月17日下午,组织完成职称评定群众测评。5月18日,党组会确定申报人员,正高职为杨总编。副高职为臧主任、柱医生。中职为凤编辑、建记者、竹编辑、夏记者、展编辑、钢记者。5月20日是星期六,为了把申报材料尽快上报,我和职称小组的人加班整理职称评审材料。最后我们圆满完成了职称评定的组织工作。

五、处理龙门土地问题

1995年4月25日,党组扩大会研究了桑塔纳司机解除土地承包合同问题。之前报社在满城县龙门买了一块地,准备搞多种经营。但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土地闲置,主管部门就要无偿收回,报社便将这块地承包给桑塔纳司机办养猪场。后来养猪场办不下去,他就申请解决承包合同。党组会同意了他的申请,桑塔纳司机归办公室管理。5月2日,党组会研究龙门土地问题。有关部门已通知,让尽快上项目,可报社一时没有项目,为了不被无偿收回,党组会决定处理掉这块地。5月15日,党组扩大会通过了10万元转让龙门34.44亩土地的协议。5月29日党组会,研究决定,督促尽快落实协议,能收回多少钱算多少钱(注:此次没有转让成功)。收回的钱用于更换宿舍楼的电线。宿舍楼原来配置的电表、电线规格都小,使用空调有隐患。最后报社发电线,让人们自己更换。由于更换电线还要请工人破墙施工,我想不忙了再弄,结果就拖下来,没有更换。空调就那么用的,也没有出现问题。

六、我起草《保定市报社岗位责任制》

1995年5月4日,韩总编安排我起草《保定市报社岗位责任制》。我5月12日完成,约11000字。为写它我下了很大功夫,把报社工作都包罗万象地写到了。可惜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就地市报合并了,它也就束之高阁了。

七、报社解决编采人员联络问题

1995年5月15日,召开党组扩大会,研究了如何改进采编人员联系方式的问题。一是单位补助安装家中电话(那时没有手机,只有座机)。二是发BP机(寻呼机)。通过BP机可即时沟通,接到呼叫,要尽快找座机回拨,以免误事。BP机上有个很小的显示屏,有人呼叫你,除了鸣响,小显示屏也会显示电话号码和简略的信息。

八、组织撰写全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文章

1995年5月22日,市委宣传部张广琦部长参加办报会,除了讲如何做好当前宣传,重点讲了不要传播地市报合并的谣言。这会造成军心不稳。他强调,在地市合并的新形势下,两报不能出问题。地市合并两报表现不错,不能因为出问题丢了功臣地位。张部长还给报社安排了撰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文章”的任务。这是省委宣传部要求市委宣传部完成的任务。一共安排了5篇,将来要收入省委宣传部组织出版的书籍中。这5篇是保棉一厂(由543办公室写)、保定商场三改结合、胶片厂名牌战略、化纤厂党建、容城灯泡厂产品升级占领市场。由工交部、农财部搞,要落实到人头。要求我负责(我分管这两个部),并让我们去宣传部看了几篇范文。我只记得和我同去的有伟记者。最终我撰写了其中的3篇。还能记起的是撰写了化纤厂的党建和保定商场的三改结合。因为要收入书中,我没有保留原稿。后来伟记者确实给了我书(具体和宣传部配合由他负责),但不知为什么现在的书柜一本都没有,或许还在老家保定吧。

九、探讨“知成并重”的内涵

1995年7月12日,韩总编传达研究党代会报道的新闻会精神,说下半年的宣传主旋律是“知成并重”、“六分之一工程”。对于“知成并重”这个市委书记张士儒提出的口号,我总是不很理解,也不知出处。因为我一直认为“知”与“行”是对应的概念,懂了就要实践,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成”是什么?是成果?我猜测应该是懂了就要做,还要做出成绩。可觉得成果是“知”、“行”的结果,是又一层次的概念,并列起来不妥。后来发现其他人也有想法,但大家也就议论一下,该怎么宣传还怎么宣传。后来查了一下,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说过“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知”与“成”显然不是并列的关系。

(除制度、寻呼机照片,其余照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