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最强的时段,有避免战败的办法吗?以空间换时间或许有救

阿斗不傻 2021-10-11 23:38:55
引言:

公元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正式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

随后这场大战,以不可遏止的步伐,在全世界扩散。最后发展成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战斗。两大阵营动员近亿人的军队参加战斗,彼此用着高科技武器厮杀。战场也就成了修罗场。

这其中,苏德战场,因为其惨烈,还有左右二战胜负的关键性备受关注。

德国败在了苏德战场,迎来了彻底的失败!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德国在二战势头最好,实力最强的时候,不是一头栽进北极熊怀抱,而是冷静地选择战机,德国会有获胜可能吗?

下文不含任何立场,仅就事论事,请勿上纲上线,本人爱国青年。

(苏德战争苏联胜利)一:二战最强德国出现在何时?

德国在发起战争之后,一路顺风顺水,闪击波兰席卷而下,进攻荷兰、比利时、法国也是干脆利落结束战斗,至于挪威,丹麦的抵抗,在德军面前根本摆不上台面。

一路冲杀之后,德国在击败法国后,国力达到了二战鼎盛。

所以法国战败后的1940年6月22日,到入侵苏联前的1941年6月22日,整整一年时间,是德国最强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德国,基本上占领了整个西欧。

当时的欧洲,意大利是德国盟友,法国低头臣服,瑞典跟德国关系不错,专注于提供铁矿石,西班牙由亲法西斯的弗朗哥执政,虽然不是盟友,但态度很是恭敬。其他国家,要么被德国征服,要么是德国盟友。

那一刻的德国,几乎可以调动欧陆除英国和苏联之外的一切资源和人力,唯一要说缺点什么,石油或许是最大弱点。

贫油区域的欧洲,最大的油田在苏联和罗马尼亚,德国石油产量只有可怜的50万吨每年。

罗马尼亚油田产量还行,但是满足不了德国的战略要求,苏联油田位于高加索,不打穿苏联核心区域,也够不着。

唯有补齐这个战略短板,德国才有脚踏欧洲大地,耐心等待时机再筹谋进攻的可能。

原因无他,拥有了石油资源的德国,就有了战略回旋空间,也有了可以斡旋的国际环境。

(善于投降的法国人)二:德国最强时的战略环境。

在德国最强的1940年6月到1941年6月,德国的主要敌人有且只有一个,孤悬海外的英国。

至于后来的对手苏联,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忽悠之下, 还在不断给德国运送战略物资,德国不少石油都是从苏联进口的。

按照文献记载,德国进口石油在1939年达到517万吨的最高峰,进口渠道很多元化,有苏联的有罗马尼亚的,也有美国的。

德国进攻波兰后,英法两国开始了针对德国的海上封锁,让德国1940年石油进口量下降到207万吨,1941年下降到了237万吨。特别有意思的是,1941年下半年就要被德国进攻的的苏联,在1941年上半年,还出口了28万吨石油给德国,其余200多万吨石油则来自罗马尼亚。

以苏联在备战最关键时刻,依旧给德国出口石油的现状可知。

苏联或许有警惕,或许有备战,或许有开战的心思,但依旧没将德国当做主要敌人。

这其实是德国的战略机会期,这机会不是专注于攻击苏联,而是通过经贸关系维持发展和苏联的友好关系。

但凡那个时候希特勒遏制一下野心,缓和同苏联的关系,他就能执行更大更有利的计划了。

这个计划就是帮扶意大利,遏制英国,威逼西班牙,夺得中东。

(德意日)三:意大利非不堪一击,西班牙可以争取。

意大利一直以来给人形象就是不善打仗。

这点其实有失偏颇,因为那个时候的意大利,有一只仅次于英国的一流海军。

当时德国海军,手里也有不少家底,还有不少法国投降之后收缴的军舰,如果能将这几股海军力量联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德国是有能力在海上和英国稍许抗衡一下的。

只要稍许抗衡一下就够,因为德国只要占据了直布罗陀,控制了英国通往地中海的便捷通道,就可以改变战略态势。

第一个战略态势是:占据直布罗陀之后,扼控了地中海进出口,给在北非战斗的德意联军更多帮助,也让德军后援和补给能更方便的送入北非战场。

只要北非战场稳了,德军就可以继续进攻中东,在哪里找到最为需要的石油资源。

当时德国在地中海沿岸的战略态势并不比英国差,法国南部大量的出海口,还有意大利的军港,巴尔干同盟国的海军和港口,都能配合德军作战。

第二个战略态势是:以势压人,逼迫西班牙站队德国,成为真盟友。

这点其实也不难办到,原因很简单,弗朗哥是一个务实的领导人,但是他的务实是建立在安全有保障的基础上的。如果希特勒真就不讲理,强行借道西班牙进攻直布罗陀,弗朗哥势必不会说任何反对的话语。

等生米煮成了熟饭,弗朗哥不管愿意与否,都和德国成了一条船上的人。

有了这两个战略态势的转变,还有跟苏联弄好关系,德国势必会获得空间和时间,去谋取中东的石油。这个时候,就要践行一个新的战略。

那就是对美国以空间换时间,尽量避免或者拖延和美国决战的时间。

(最大变量美国人)四:二战最大变量美国。

二战时候,德国犯下的错误不少,在我看来有两个为最大。

第一,就是在闪电战完成占据法国获得重大胜利后,在没有彻底击败英国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让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危险状况中。

第二,德国在对苏战争期间,因为日本对美国宣战,而选择跟随日本对美国宣战,让美国快速开启了总动员,进而开始介入欧州战场。

这两大战略错误,给德国两大致命打击。

第一是,引发了两线作战的潜藏危险,第二是,引入了美国这个二战最大变量。

美国这个最大变量,成了德国失败的根源!

原因无他,战争是什么?是资源的较量,是金钱的较量!

用上帝视角,我们知道二战轴心国和同盟国,在战略资源还有战斗力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德国本就是个石油资源匮乏的国度,跟英美苏这些主要对手比,战争潜力处于下风。

因此,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尽量让变量过大的对手,越晚参与战争,甚至不参战越好,美国和苏联就是这变量很大而且不好打的对手。

只有他们不参与战争,以德国的战斗力,就会跟其他对手相对持平甚至略有优势。

所以,德国要想获得最后的胜利,跟美国尽可能推迟交锋,保持和平状态就是关键。

同理,如果德国没有和苏联交战,那么尽可能维系和苏联关系,进口苏联战略物资,攻略中东,鼓动苏联一起配合进攻,才是德国的最佳策略。

一个给德国资源的苏联,或许不是对手,反而是帮手。

一个不主动参战的美国,是能争取的对象,可以以利诱之。

(控制直布罗陀等于控制地中海)五:避免了和美苏对战后,德国咋打?

当德国尽力避免了和美苏的战争,就顺势化解了两线作战的困局,进而有了赢得胜利的希望,这希望就来自顺利攻占中东,补齐德国最大的战略短板,石油资源。

假设德国在1941年底,或者1942年控制了整个地中海,那个时候的美国还没和德国宣战,苏联虽然在备战,但是两国关系依旧维持的不错。

德国将在击败英国,控制地中海之后,拿到中东地区的石油。

有了这足够的石油资源支持,德国就不会惧怕外部封锁德国的战争机器,建立起一个自给自足的战争体系。

有了这个体系的加持,还有占领区内为数不少的人力资源,德国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成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国。

如果德国愿意继续战争,就可以发动总动员,然后选择下一个战场。

假如选择进攻英国,凭借德国的战争潜力,在短时间内弄成一个足以掩护德国陆军登陆的海上力量并非不可能。真要渡海成功,英国那拉胯的陆军,完全不值一提,英国结局将跟法国类似。

如果选择进攻苏联,德国或许会陷入一场惨烈的战争,但战争的胜利依旧是可以期待的,至少也不会惨败,因为真实的德国,败就败在石油资源还有后勤问题上,当然,进攻苏联其实并不明智。

德国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在进攻英国之后,斡旋维系和美苏的关系,然后全力发展原子弹,凭借科技优势,制造出原子弹之后,就有可能和美苏三国鼎立。

只要跟美苏三国鼎立了,德国就已然完成了国家的跨越式发展了。

(德军漫画)六:德国的最大敌人是谁?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最大的敌人看上去是苏联,其实是美国。

但希特勒却一直没弄明白自己的主要敌人是谁。

对于英国,希特勒深有好感,他对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充满敬意,也希望能跟英国携手构筑新世界。

对于苏联,希特勒深恶痛绝,他鄙夷苏联的意识形态和人种领土,非要灭之而后快。

可这两个国家,其实都不是德国的主要敌人,反而是美国才是。

如果希特勒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慎重对待进攻苏联问题,慎重对待和美国交战问题。

致力于攻略地中海和中东,建成一个能自给自足的军事体系,德国就会有回旋和腾挪的空间,不至于一打下去就停不下来,最后迎来惨败了。

尾声:

以上纯属假设,勿要上纲上线,最后总结一下!

二战最强时候的德国,如果推迟或者放弃巴巴罗萨计划,逼迫西班牙投靠,拿下直布罗陀,征服地中海,进而染指中东石油,其实他是完全没必要和苏联死磕。

只要不和苏联死磕,按照德国的科技人才等级,当原子弹引爆那一刻,就是三国鼎立之时,第三帝国或许征服不了世界,但当个世界三雄之一,还是可以的。

3 阅读:484
评论列表
  • 2022-08-05 02:12

    退出轴心国,干掉意大利[吃瓜]

阿斗不傻

简介:多平台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