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日,江西景德镇的傍晚,本是一个普通的归家时刻。
30岁的胡先生和妻子抱着不满周岁的儿子,走向父母家吃晚饭。
他们不知道,10秒后,一辆时速129公里的特斯拉轿车,会像失控的野兽般冲来。
一家三口,瞬间消失在车轮下。
而这场惨剧的起点,竟是司机廖某某与女友的一场争吵。
4月15日,景德镇中级人民法院内,被害者母亲胡女士第一次直面肇事者廖某某。
法庭上,检方指控廖某某因与女友口角,在限速40km/h的闹市区两次将油门踩到底,超速3倍狂飙,最终酿成惨剧,应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而廖某某的辩护律师坚称“天黑看不清路”,只承认“交通肇事罪”——这意味着,最高刑期可能从死刑骤降至7年。
最讽刺的一幕发生在最后。
廖某某当庭鞠躬道歉,但胡女士颤抖着拒绝:“我儿子一家三条命,一句道歉就能抵吗?”
原告律师更犀利指出:“他连道歉对象都分不清——是给受害者,还是给舆论?”
根据行车记录仪与证人证词,悲剧的导火索清晰得令人窒息:
18:40,廖某某因求复合被拒,与女友在车内激烈争吵;
18:42,他在路口绿灯亮起时猛踩油门,车速飙至129km/h;
女友尖叫着“慢点!前面有人”,但一切已来不及。
更让家属崩溃的是事后细节:
廖某某下车后未第一时间救人,反而扶女友下车、抽烟旁观,直到路人报警。
“这不是意外,是拿别人的命泄愤!”胡女士在庭审外哭喊。
事故后,胡女士和老伴确诊重度抑郁症。
她总幻听孙子在哭,老伴则僵坐整夜,盯着全家福发抖。
“我们没后代了,活着只为等一个公道。”
清明节扫墓时,她对着墓碑呢喃:“开庭了,妈妈一定替你们讨回清白。”
而肇事者父亲曾提出“让儿子出狱后替你们尽孝”,并赔偿80万,被胡女士断然拒绝:“凶手给我养老?这是羞辱!”
本案最核心的争议,在于罪名认定:
交通肇事罪:若成立,最高判7年,但需证明司机“非故意”;
危害公共安全罪:若成立,最高可判死刑,关键证据是“主观恶意”。
律师庞九林分析:“吵架后故意飙车,就是放任杀人后果发生。”
而监控中两次踩死油门的动作,或许将成为定罪的关键。
这场悲剧撕开了太多血淋淋的现实:
多少路怒症司机,把公路当成发泄场?
129km/h的速度,撞碎的不止三个生命,还有一个家族的魂魄;
当加害者的鞠躬变成“表演”,司法的温度该落在哪一边?
胡女士说,她不恨廖某某的女友,“只恨那个把油门当发泄工具的人”。
可更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总有人觉得,自己的情绪比别人的命更重要?
讨论:你觉得,超速致3死的司机该判死刑吗?评论区说出你的观点。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