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当时还是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到访日本后,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少人骂谷牧,甚至连母亲在看电视时也敲着地板骂儿子是“汉奸”,谷牧回忆道。
可鲜有人知的是,谷牧的这次日本之行,促成了第一笔外国贷款的落实,最终让中国的改革开放彻底拉开序幕。
改革的路上,因为谷牧的贡献很大,人们称他是“改革大将”。
白天挨批,晚上工作改革开放开始后,谷牧就一直担当“急先锋”的角色,深受邓小平的信赖和器重。

谷牧能扮演这样的关键角色,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与痛苦并存的过程。
早在解放战争末期,谷牧便开始积累经济建设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寻找路子。
1948年至1952年,谷牧在济南放开拳脚,对经济结构进行大改造的同时,拉平物价,解决粮食和生活用品短缺等问题,一度被中央点名表扬。
1952年,毛泽东来到济南视察,对谷牧的管理又一次大加赞赏。不久后,在毛泽东的安排下,谷牧被调到上海去任职,进一步获得锻炼。
两年后,谷牧被调到中央,在国务院担任国家建设委副主任。
1956年,谷牧再次得到组织提拔,担任国家经济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辅佐周总理和陈云等推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然而,就在谷牧还没有大展拳脚之时,十年大动荡来了,让他遭受了不少的冲击。
那一段时间,谷牧白天挨批斗,晚上刻苦用功,在痛苦中默默煎熬。

不多久,厄运再次降临,谷牧虽然被保留了中央委员,但却被调离北京,到江西的一家化工石油机械厂去“蹲点”。
70年代初,邓小平第二次复出,谷牧也跟着重新被安排工作,开始配合邓小平想办法维持国民经济,扩张外贸等。
1976年,毛主席离世,一些人打算遵照毛主席的遗嘱,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火化。
谷牧坚决支持华国锋,极力要求保存毛主席的遗体。
谷牧说:“绝不能火化毛主席,我们要想办法保留下来,供后人瞻仰,我们都离不开毛主席……”
随后,在华国锋等的支持下,谷牧参与了毛主席遗体保存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替后人保护好毛主席。

1977年夏,邓小平成功复出,改革开放也慢慢拉开序幕。
大胆开拓,不拘一格由于谷牧配合过邓小平,又与邓小平的理念一致,因而深受邓小平的器重。
1978年,受中央委派,谷牧率代表前往西德、法国和丹麦等几个欧洲国家考察。
谷牧出国考察前,邓小平苦口婆心说:“你们要仔细考察,不管好的坏的,都要看一看,看他们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我们要好好学学……”
带着重任,又受此嘱托,谷牧等考察的相当认真,虚心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36天的行程里,谷牧等人一天也没有停下来过,走了25个城市,看了80多个工厂、农场、学校和科研机构,与各界深度交流。

回国后,谷牧将所见所闻仔细整理成报告,上交给邓小平等人阅览。
看完报告,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等都感慨不已,说:“我们都落后了,要加把劲,不然跟不上人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有了目标的领导人们提出了一个方案:实行改革开放,改变中国面貌。
经过一段时间的铺垫,改革开放终于开始实施,第1个试点就选在广东。
让谁去带头落实这件事呢?邓小平选择了谷牧,让他去做这个“先锋官”。
怎么改革?谁也不知道,之前也没有经验借鉴。
邓小平说:“摸着石头过河!”
谷牧则有自己的作风:大胆开拓,不拘一格。

谷牧来到广东进行调研后,马上就研究出了一套发展方案。为了实施这一方案,谷牧在1979年6月前去日本访问,争取从那里拿到第1笔外国贷款。
可谷牧的这一次出行却招了不少人的骂,一些人思想还没转变过来,说他是“汉奸”,就连老母亲也不理解儿子为什么要去日本。
改革,大家都知道是一件好事,但真正落实起来就非常复杂了,作为改革的实施者和推行者,挨骂只是轻的,掉脑袋也不足为怪。
吴起改革楚国,被乱箭射死;商鞅改革秦国,被五马分尸;张居正改革明朝,最后被抄家;维新变法后,六君子被身首异处……
只是骂声而已,谷牧没有放在心上,他铁着头做下去,也经常对人们说:“怕什么,不要怕犯错,要这怕那怕,那还改什么革?”
谷牧的努力,终于有所成效。1984年,邓小平来到广东视察,对谷牧的建设成果大加赞赏,并让全国都向广东学习。

谷牧敢于改革,也懂得维护改革成果,稍见成效后,开始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维护秩序,打击腐败。
1993年,谷牧主动卸去身上的重任,退居二线,让年轻人去锻炼。2009年,谷牧离开人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