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抄检大观园,有什么更好的措施能整顿秩序?

栖鸿侃红楼 2025-04-12 22:04:38

其实很简单,王熙凤已经给出方案了:“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的人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以查赌为由。再如今他们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生事作耗,等闹出事来,反悔之不及。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烦恼,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

王熙凤的方案,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把周瑞媳妇等可靠的人,安插进园子里,去暗中查访;第二,定向裁员,把有可能犯错的丫鬟撵出去,杜绝后患。

这个方案好不好呢?好,当然好,它是经过实践检验、确实有效的。还记得吃烤肉那回,平儿丢了虾须镯吗?王熙凤“不许吵嚷,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查访。”果然没过几天,就由怡红院的宋妈妈,发现是坠儿偷的。

现代人可能理解不了:偷盗的下一步不是转移与销赃吗?怎么两三天了,还会被人赃俱获?

因为大观园是内外隔绝的。以司棋的托大,和迎春的懦弱,她也只能几个月回家一次。其他小丫鬟们,更没什么机会请假外出。所以想转移赃物,本身就很困难。否则,入画替哥哥收藏的银两衣物,也不会引出那么大的是非了。

王熙凤就是基于“无法销赃”的前提,才敢放言“你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的:镯子又不能吃、不能化,只要送不出去,就一定能被找到。

绣春囊也和镯子一样,几乎不可能被转移。不过绣春囊是香囊,实在不行,放把火烧了,也算“毁尸灭迹”了。藕官烧了纸钱,就敢托词是“林姑娘写坏了的字纸”。续书中黛玉临死斩断痴情,也是把旧帕、诗稿一烧了之。

王熙凤建议暗中查访,就没想过“毁尸灭迹”的可能性吗?想过,但她在赌:物主如果有类似的东西,一定很珍惜。如果“暗暗”查访,物主没听到风声,是舍得不轻易损毁的。彩云被气得“泪干肠断”,才会“一顿包起来,乘人不见时,来至园中,都撇在河内,顺水沉的沉,漂的漂了”。如果没有贾环的怀疑与负心,她怎么舍得扔掉这些珍惜的纪念品?

那么,如果、恰好、万一,绣春囊的主人遇到某种突发状况,把其他类似的纪念品扔了毁了;或者干脆,她就只有一个绣春囊,再无别物。这样一来,“暗暗查访”岂不是查不出下落?

这个可能性,王熙凤也考虑到了,所以有方案的第二步骤,把“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都撵出去。

绣春囊事关风月。年幼的小女孩子不可能拥有这样的东西。所以把“年纪大些的”撵出去,就可以杜绝后患了。顺便再把“咬牙难缠”的也打发了,大观园内争吵斗殴事件势必大大减少,风气自然就清了,秩序自然就好了。

当然,王熙凤这个方案,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她作为管家人,大观园的风声秩序出了问题,她就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暗暗访察”,不事张扬,对她的名声威信也有好处。

这么周全的方案,为什么王夫人不同意、同意了又轻易推翻呢?

简断截说吧,因为王夫人是“响快人”——就是遇到鲁莽、不考虑周全、贸然行事。

王夫人既不分内外,把王善保家的也视为心腹;又不体察下情,不了解王善保家的借机报复园中丫鬟的心理;只看重抄检方案的快捷性:“这主意很是,不然一年也查不出来。”就用王善保家的的“抄检”方案,否定、推翻了王熙凤的“暗暗访察”计划。

她当然也没有想过:“查出来”不是目的,杜绝后患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杜绝后患,查出来、查不出来,并没有那么要紧。

分不清过程与目的,弄不懂重要不重要,混淆了敌人与心腹,这就是王夫人。

引申一句吧:让王夫人这样颟顸之人,来管理荣国府,这是贾家败落的原因之一。

0 阅读:3

栖鸿侃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