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45岁的张译为新作品做宣传时发生的1幕曝光,引起了人们热议。
当天,张译正在红毯上做发言时,一个小男孩手捧着一束花跑上来。
小男孩径直跑到张译身后,想要献上自己手里的花,但无奈张译并没有注意到小男孩,而是专注地面对观众发言。
小男孩见状,显得不知所措,在张译身后四处张望,想要寻求他人的帮助。
就在这时,了解状况的胡歌赶忙上前拍了拍张译,张译一回头这才发现了小男孩。
看到小男孩手里捧着花,张译赶忙接过花,紧接着弯下腰不停地向孩子道歉。哪怕小男孩已经转过身,张译依旧在表达自己的歉意。
后来,小男孩在红毯上合照,张译顺势蹲了下来,只为了让小男孩感到亲切自然。
一言一行虽然都是小事,却足以让人看到一个人的修养。
《青春寄语》里说:
“教养不是轻易地从别处买来,贴在身上的调性,而是你本人的生命里侧,皮肤底层,渗透出来的光彩夺目的情操。”
有教养的人,就是不管做什么事,都适当地考虑到身边的人。
这件事可以不分大小,不分缓急,只是很自然的,在做的过程中,留一点点空间,顾虑到他人。
教养,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操,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层次高低。
2
可悲的是,太多人无视教养,甚至将自身素养堂而皇之抛之脑后。
之前,广东高铁站中,一名男子在高铁经停时,用手挡住高铁车门,致使车门无法正常关闭。
待警察前往解决时,男子却说:“我是想抽一支烟,没有做任何坏事。”
因为你抽一支烟,导致列车晚点1分钟,甚至后续列车将会依次晚点,这样的行为哪怕不算“坏”,但也确确实实没有顾及到他人。
西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市民露营的好去处,公园工作人员也时刻提醒游客及时处理自己带来的垃圾。
然而现状却是,市民在露营后,公园的路两遍皆是垃圾,就连草坪也被踩得光秃。
还有在河南洛阳老君山风景区,两位女游客为了追求拍照效果,径直踏入花田中。
一旁的人见状,好心提醒说“别站在花里拍”。
两人听后,看了看自己脚踩的花,内心不为所动,坚持在花田中拍完照才舍得走出来。
哲学家洛克说: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逗趣,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深以为然。
那些没有教养的人,他们从来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
他们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只在意自己的心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给他人带来多大不良影响。
3
英国作家波伊斯说:
“任何人,不论多么博学,只要他的学问和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一段尚可估量的距离,就都称不上是有教养的人。”
真正决定一个人层次高低的,不是物质上的富足,不是学问的多寡,更不是身份的高低,而是一个人的教养。
真正的教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随时随地自我约束的准则。
美国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了提升自身教养,他有意识地梳理了一份好习惯的清单,然后一一对照,从而减少自身的教养盲点。
具体来说,第一步他列出自身要培养的品德,共13项,包括节制、俭朴、勤劳、诚恳、正直、清洁等。
第二步,他设计了一种量化反馈工具,用于自我检查和督促。
他做了一本小册子,里面每一种德行占一页。每一页用红墨水画成七列,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列,在上方标明各自代表星期几。
再用红线把直列划成十三个横格,在每一条横格的头上,注明所代表美德的首字母。在纵横线形成的格子里,用小黑点记下这一天的过失。
每个星期专注于提升一种品德,再小的过失也记录;其余品德,只记下大的过失。
这种做法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记录犯错数据,明确自己的品德水平,然后,去尽可能减少黑点数。
每13个星期1个循环,1年循环4次。如此反复,这本品德手册,慢慢黑点数就会减少,这也意味着,他正在渐渐养成更多的好习惯。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的:
“我们考虑自己何其多,考虑别人却何其少。良好教养表现在我们能把这一事实隐藏起来。”
太多的人,习惯了放纵自己的欲望,我行我素,他们不知道,过度放纵暴露的是他们内心的空虚和自身的浅薄。
适当克制,收敛自己的言行,才是教养的体现。
共勉。